王婷
賴文華是榮昌區清流鎮永興寺村的貧困戶,他和老伴在家帶著兩個孫兒,兒子獨自一人在外打工。因為收入有限,一家人生活很拮據。
2015年9月,村里的黨員鐘建華主動找到賴文華,替他出謀劃策,還借錢給他養羊,補貼家用。
永興寺村有人想養肉牛,可是苦于沒有技術,為難之際,村里有黨員主動來傳授養牛技術。
村里有一個青年,失業后整天待在家里,悶悶不樂,這時,又有黨員主動找上門來開導他,幫他找事做。
…………
村民們發現,村里的黨員好像跟以前不一樣了。
管理乏力
賴文登年近七十,是永興寺村的老黨員了。
雖說是老黨員,可他嘴邊常掛著一句話:“只要自己抱的娃娃不哭就行。”他認為,作為黨員,只要管好自己就行了。多年來,他都抱著“自掃門前雪”的心態,對村里和別人的事不聞不管。
于是,有村民吵架打架,他不管;有村民商議聚眾鬧事,他也當沒聽見。
在農村,由于黨組織對黨員的教育管理不夠,像賴文登這樣的黨員還不少,他們普遍身份意識淡化、責任意識淡薄。
提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永興寺村黨支部書記劉修林很是苦惱:“農村黨員大都迷迷糊糊,搞不清楚黨員該做些什么。他們覺得開不開會、學不學習都無所謂。”
永興寺村有黨員114人,其中流動黨員50人。以前,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開會,總會出狀況:要么有人不來,要么有人姍姍來遲。于是,時間在無謂的等待中流逝,會議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農村基層黨組織在黨員教育管理上的乏力,導致黨員普遍身份意識淡化,責任意識淡薄,其先鋒模范作用也就無從談起。

量化積分
陳剛是清流鎮的一名流動黨員,平時在貴州省安順市上班。因為離家遠,他和黨組織的聯系很少。
2015年5月,陳剛突然收到清流鎮黨委的一封來信,隨信寄來的還有一份工作材料。
與此同時,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清流鎮的流動黨員都相繼收到了同樣的信件和材料。
原來,針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存在的普遍問題,為加強對黨員隊伍的教育管理,清流鎮黨委探索開展了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工作。
量化積分管理的分值由基礎分值和加分分值兩部分組成。
針對在家黨員和流動黨員的不同情況,清流鎮黨委制訂了不同的量化評定內容和分值。
在此基礎上,為鼓勵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設置了加分評定項目。做好人好事,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向黨組織提建議等,都被列入加分評定內容。
每到年底,由清流鎮黨委對黨員進行量化考評。
清流鎮黨委推出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工作后,以前顯得清閑的劉修林一下子忙了起來。
近來,他常常到鎮里參加培訓學習,因為永興寺村很快將正式啟動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工作。
作為黨支部書記,劉修林必須自己先把相關情況弄明白,才能為黨員解惑釋疑。
激發活力
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實行沒多久,劉修林就發現,黨員的精神面貌和行為都有了改變。其中,賴文登的變化就很明顯。
2015年9月的一天,永興寺村三組的兩戶人家,因為一件小事吵了起來,雙方越吵火氣越大,眼看就要大打出手。沒想到,賴文登這時主動出面當起了“和事佬”。
“你年輕些,打架打贏了還不是輸了醫藥費。”賴文登對年輕點的人說。轉過身,他又對年長點的人說:“你是長輩,對晚輩要多包容點。”
在賴文登的勸阻下,一場電閃雷鳴的糾紛終于煙消云散。
黨員量化積分管理給賴文登帶來的最大變化,就是思想意識上的提升。
以前,賴文登覺得,對于農村黨員來說,學習不學習都沒什么關系;現在,賴文登有事無事都要翻翻報紙。以前,他只顧管好自己;現在,他開始主動管起了“閑事”。
改變還不止于此。推行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后,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開會學習再也不用擔心黨員不來或遲到了。如今,只要通知開會,黨員們都早早到齊。
令劉修林驚喜的還有流動黨員的變化。
黨員量化積分管理推行后,永興寺村黨支部建立了微信群。流動黨員們經常在群里匯報工作,交流學習情況。

農村黨員雖然每年只交2.4元的黨費,以前仍有一些黨員東拖西延的。現在,到了交黨費的時候,劉修林只要招呼一聲,大家都主動把黨費轉給劉修林,劉修林再把收據拍照傳給大家。
帶民增收
2016年5月17日,天氣晴朗。
結束了幾天的陰雨天氣,羅道華趕緊去現場督促肉牛養殖場的施工情況。
“等到肉牛養殖場建好了,可以提供10個工作崗位給村民。”羅道華笑著說。
自從開展黨員量化積分管理后,羅道華的思想有了很大改變。“黨員不僅要管好自己,還要幫助帶動村民增收。”羅道華說。
一年前,羅道華從外地回鄉創業,流轉了200畝土地種藥用梔子,并請了同組的村民來打工。干一天活,村民就有50元的收入。
2015年年底,清流鎮黨委組織開展黨員量化積分測評,羅道華被評為“五星紅色黨員”。
每年年底,根據黨員當年的表現情況,鎮黨委依據黨員的最終積分劃定不同等級,并強化結果運用,對表現優秀的黨員予以獎勵,表現不好的黨員予以誡勉談話,促其整改。
群眾心眼兒實,沒有哪一個不給羅道華打滿分。永興寺村114個黨員中,有5人被評為“五星紅色黨員”。
被評為“五星紅色黨員”后,羅道華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如果表現不好,‘五星紅色黨員’的旗幟很有可能被收走。”
于是,羅道華加快了發展步伐,又流轉了100畝土地種桃樹、李樹,發展林業種植,還新建肉牛養殖場,幫助村民解決就業問題,增加收入。
“我打算兩年不談收益,先把村民的積極性帶動起來,帶動大家一起致富。”羅道華說。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其實不止羅道華一人。如今,在清流鎮,黨員積極主動幫助村民調處糾紛、化解矛盾,給貧困村民傳授技術、幫助發展養殖等情況層出不窮。
“現在,黨員有了身份意識,組織觀念增強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也開始顯現出來。”清流鎮黨委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