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我國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仿佛是工業流水線上的兩個不同“工位”,它們分別完成自己的任務,彼此缺少交集。普通高中更多關心的是把學生送走,較少關心學生在大學期間,甚至大學畢業以后的發展。大學的招生部門更關心的是“掐尖”,關心怎么招來考分高的學生,但是關于學生對今后所學的專業有沒有專業興趣以及專業認同,就很少顧及。實際上,大學里的人才培養單位,即各個二級院系所,目前還很少參與到招生工作中去,更不要說參與到高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了。這就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教育現狀:普通高中本來擔負著為高等學校輸送合格和高質量生源的重任,但卻不去了解高等學校是如何定義合格乃至高質量生源的;高等教育舉辦者在生源競爭上花樣迭出,但是卻不關心高中的課程與教學改革。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這兩個本來高度相關的教育階段實質上出現了嚴重的脫節問題。
可以說,“高大銜接”已經成為高中教育改革和大學教育改革共同關注的一個議題。對于高中來說,不應僅僅為了學生眼前的升學做準備,更應該把眼光放長,關注學生長遠的生涯發展。對于大學來說,不能被動等待高中輸送優秀畢業生,而要把高等教育的生源需求及時反饋給高中,積極介入生源培養的過程。
—丁道勇 石中英 主編
(摘自《跨越高中與大學的鴻溝—大學先修課程的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