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世界銀行網站2016年4月13日報道,世界銀行印度地區負責人奧諾·魯爾(Onno Ruhl)與首席教育專家托比·林登(Toby Linden)在接受《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采訪時表示,印度在未來10年將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人力資源,應當利用這一契機,重視中等教育,推動印度進一步發展。
從2001年以來,印度接受初等教育的學生人數屢創新高。在過去6年中,接受中等教育的學生人數增加了1000萬。同時,初等和中等教育階段基本實現了性別平等。但是,目前印度僅有44%的15歲學生能夠完成10年級的學習。魯爾和林登認為,如果印度要打造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勞動力資源,必須讓更多學生接受中等教育。
到2017年,印度初等教育適齡學生人數將從1.97億下降至1.88億,這意味著部分教育資源將逐步轉移到中等教育。盡管資金支持能夠快速改善基礎設施,但要提高教育質量仍然需要長期的投入與努力。魯爾和林登認為,印度要提高中等教育質量,必須對教師進行培訓,讓他們能夠適應21世紀的教育需求。印度教師需要更新教學方法,同時采用多媒體輔助手段促進課堂教學。此外,學生考試和學校評價需要突破目前過于強調課程知識考核的局面,更多地考慮如何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目前,擁有能夠教授語言、數學、科學、社會科學等核心科目教師的中學,在印度全部中學中不足20%。魯爾和林登還特別強調,要提高中等教育質量,需要對教育資源不足的地區提供更多支持。例如,北方邦(Uttar Pradesh)和比哈爾邦(Bihar)擁有約占全印度1/3的中等教育適齡學生,但是真正入學的學生數量不足一半。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王俊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