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博
據測算,在目前約1.4億育有一孩的已婚育齡婦女中,按現行生育政策可生育兩孩的約5000萬人,占37%;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新增可生育兩孩的目標人群約9000萬,占63%。新增目標人群中,40-49歲人群占50%。預計“全面兩孩”實施后可能在2017年出現生育高峰,按照“單獨兩孩”第一年的申請比例和最終實際出生人口來判斷,“全面兩孩”每年帶來的新增人口在300萬-800萬之間,估計中值為500萬,加上目前每年1700萬左右的出生人口,2017年出生的總人口在2000萬-2500萬之間,中間值為2100萬。
生育率的提升,將在短期內緩解人口結構老化,扭轉我國人口形勢。同時,由于新出生人口主要在城市,人們生男生女觀念較淡,這對于降低性別比,維持家庭代際支持、養老功能,緩解家庭少子化趨勢都能起到積極作用。
全面兩孩政策實現了不分城鄉、不分區域、不分民族的一體化生育政策,體現了制訂計劃生育社會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原則,改變了過去城鄉分離的人口生育政策,對人口素質提升會有明顯的作用,有利于實現人口均衡發展,即人口數量適度、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
全面放開兩孩帶來的出生人口增長、勞動力供應增加、老齡化程度減緩,將提高我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人口和勞動力成本是我國目前出現經濟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人口結構中嬰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影響國內的投資消費,進而使經濟下行。全面放開兩孩政策,有利于優化人口結構,增加勞動力供給,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有利于提高家庭抗風險能力,增加未來勞動力的供給和緩解老年扶養負擔;有利于擴大國內需求和經濟平穩增長,煥發社會活力和增強創新能力,提升我國經濟增長潛力。
從長期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將降低人口撫養比,增加勞動力供給,預測到2050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將增加3000萬左右,勞動力年齡結構有所改善,勞動力人口素質有所提高,將使經濟潛在增長率提高約0.5%。
從短期來看,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可以帶來公共服務需求的增長,直接拉動對婦幼健康、嬰幼用品、托幼服務、教育等領域的消費。今后,為了確保全面放開兩孩達到政策的預期目標,需要考慮從女性就業、產假、醫療、完善生育保險、發展公共托幼事業、降養育成本方面,以相應的公共政策來推動,以減輕年輕夫婦生育兩孩的時間成本和教育成本。
同時,我們也看到,全面放開兩孩并不會帶來出生率的猛增和人口數量的劇烈反彈。
究其原因,一是一半以上的育齡婦女已經過了生育旺盛期。據測算,此次放開兩孩目標人群約9000萬對,其中60%育齡婦女在35歲以上,40歲以上占了50%。由于45-49歲育齡婦女懷孕概率不到10%,并且生育意愿極低。由于雙獨兩孩、單獨兩孩政策早已經放開,全面放開兩孩的受益人群只有非獨群體。這部分人群中,80后、90后生育兩孩的積極性較低,70后雖然相對可能再生育意愿高一些,但是由于大部分已經接近育齡晚期,真正能生育兩孩的也有限。
二是適齡人口生育意愿明顯降低。受教育水平提高、職業轉變、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家庭社會功能弱化,人們的生育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尤其是現在的生育主體80后、90后,少生優生已成為社會生育觀念的主流。
三是育兒成本提升和一系列公共政策起著約束作用。除生育政策外,經濟能力、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制約著在婚人群的二胎生育意愿。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一項國家課題調研,從處于15-60歲年齡段的女性中隨機篩選出40萬個樣本,調查一孩家庭生育兩孩的意愿,結果表明全部樣本的兩孩生育意愿比重只為35.8%,總體兩孩的生育意愿相對較低。育齡婦女不愿意生兩孩的首要原因是教育費用太高;其次是沒有精力帶孩子。因此,關于住房成本高、小孩教育醫療支出成本高的經濟承受壓力成為城鄉家庭不生兩孩的首要原因,其次是個人精力。如果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即使生育政策放開,很多家庭也不敢輕易生育兩孩。
適度的人口增長可以拉動總需求,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雖然生物學家艾里奇在其1990年出版的《人口爆炸》一書中,對主張人口增長的觀點提出了質疑;但正如人口學家西蒙所言,“對人口的判斷取決于人們對目前和未來的價值判斷,如果只注重眼前,那么新增的孩子的確是發展中國家的負擔,但如果我們關心子孫后代的福利就像關心自己一樣,那么,新增的孩子就是福音”。
編輯:鄭賓 3937581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