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燕
這幾年來,上海市嘉定鎮的睦鄰點文化,已經滲透到了整個嘉定區,成為了嘉定的一張“名片”。一說到社區治理,大家都會提到嘉定睦鄰點這個案例。本刊記者在多次走訪嘉定各個社區的睦鄰點后,發現了他們在社區治理上的經驗“秘訣”。
“幫幫樂”,爭做社區有心人
在上海市嘉定區的小囡橋小區,城中路地段,有一個6幢居民樓的老舊小區。不久前,孫老太在這里安了家,本應是喬遷之喜,但不久之后,老人就遇到了煩心事兒——居民樓內的住戶在樓道里亂堆亂放,樓道衛生臟亂差,樓梯間的燈也不亮,存在著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都說遠親不如近鄰,但老人剛搬來不久,對鄰居并不熟悉,老人同鄰居的見面也很少,也不會主動打招呼。老人住得越來越憋屈,但又找不到好辦法。
這時候,家住孫老太隔壁一幢樓的“幫幫樂睦鄰點”負責人沈菲菲阿姨知道后,便到社區居委反映情況,商量解決方案,組織社區和物業公司一起開展了樓道堆物整治,還在樓道內張貼了環境衛生溫馨提示,提醒樓道居民愛護樓道公共環境。同時,沈阿姨還主動地承擔起清掃樓道和占地廢物的工作,當她得知孫老太由于身體原因行動不便時,還主動上門為她在生活上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樓組居民們在沈阿姨的帶動和感染下,自覺地改掉一些生活陋習,自發地愛護樓道環境衛生,自家生活垃圾能夠及時清理,鄰里之間見面也都噓寒問暖,關系變得更加和諧,誰家有困難大家都會伸出援助之手,積極幫助。沈阿姨說:“這些都是參加睦鄰點活動帶給我的改變,我覺得這些都是我應該做的。”
在嘉定,每個社區都有許多睦鄰點,而每個睦鄰點就是一個活動內容。比如“老爸爸聊天室”“姐妹情小家園”等等,居民通過這些睦鄰點,找到了相互之間認識的橋梁,讓大家有了一個歸屬感。“以前沒有擔任睦鄰點負責人的時候,我只是想著照顧好自己的家庭和生活,但是加入了睦鄰點,成為睦鄰點負責人之后,我除了開展好睦鄰點活動之外,更加意識到,每位睦鄰點負責人都應該是社區的‘有心人’、‘熱心人’。”睦鄰點的沈阿姨說。
在居民中培養社區骨干,讓他們為社區居民服務,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的決策和社區民主自治活動中去,從而達到“依靠居民、發動群眾、服務社區、共創和諧”地完善社區居民自治的目的。這是嘉定睦鄰點社區治理的第一個“秘訣”。
“僑之樂”,學以致用聚人氣
盡管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新型城鎮化的不斷建設,鄰里之間也從原來的親密無間變得封閉陌生,但這并非人的本性,人們也都渴望在群體里獲得關愛、尊重以及認可。雖然現代社區居民的參與和交往意圖更加理性,范圍更加寬泛,但多種多樣的日常交往并沒有減少,這中間也就蘊藏著把人們組織起來的基礎和資源,從鄰里傳統和居民需求中發現居民自組織的動因。“因勢利導”是嘉定睦鄰發展的第二個“秘訣”。所謂“因勢”,就是街道按照居民搭臺、居民為主的原則,讓居民自發組織、自己唱主角。所謂“利導”,則是街道和居委會積極地為睦鄰點的自我運作提供服務,進一步深化睦鄰點的凝聚力,為此,嘉定鎮街道組建了一個民辦的非企業單位——嘉定鎮街道睦鄰家園服務中心,指導、服務和組織各個社區睦鄰點的活動,比如給他們的活動提供補貼,派出指導員定期組織睦鄰點負責人座談、交流和培訓,擴大睦鄰點的參與率,提高其自身的組織與活動能力。
在嘉中社區,有很多的僑眷,由于他們的子女都在國外生活,大家就常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各自子女在國外的生活和工作情況,自己每次出國探親的所見所聞,談論海外華人在國外地位的種種變化等,他們還給他們的聚會取名叫“僑之樂”。后來,睦鄰家園服務中心知道了這個“僑之樂”后,就派出指導員對睦鄰點的負責人進行培訓,讓他們認識到這不僅僅可以是交友、社交、健身和尋找快樂的聚會平臺,還可以成為一個社區治理的群眾團隊,參與社區自治建設,創造共同和諧家園。
“僑之樂”睦鄰點,現在每月都定期開展活動,大家只要不出國探親,都會在固定的時間自發地聚在一起,每次活動時,出勤率都在85%左右。他們還給自己的活動設定目標、制訂實施方案,區分一般與特定,對特定的活動,如參加雙擁活動、文藝展示、組織參觀、引導居民自治等,會事先做好方案準備,同時還與家園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一起商量,取得各方支持,讓每一個參與活動的人都能感受到活動的意義,凝聚人心。比如去年他們自發地參與了居委組織的雙擁活動,用自己的活動經費購買了糯米等食材,聚在一起裹粽子,然后到嘉定消防中隊慰問官兵。
匯龍潭,關愛獨居老人
隨著睦鄰點的發展,它的作用就不僅僅是使社區里原本陌生的居民熟悉起來,讓他們的心中有了歸屬感,而且要有意識地把這些活動組織上升到基層居民自治上來,實現自治,讓居民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自己發展自己。比如物業管理問題、老齡化問題,從這個公共空間里開發和增值社區的社會資本,讓社區的未開發資源被積極動員起來,完成居民自治和社區共治,這是嘉定睦鄰發展的第三個“秘訣”。
在嘉定鎮的社區里,也有不少喪偶老人、生病老人、獨居老人等弱勢老年人群體,并且在老齡化問題日益凸顯的形勢下,這些弱勢的老年人群體的數量也在不停地增加,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關心和愛護。怎么才能給他們創造一個平安、祥和、幸福的晚年,使他們平平安安地度過每一天,是擺在社區志愿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于是,街道睦鄰家園中心邀請了上海心翼社工師事務所主任姜云老師為社區睦鄰骨干作了“個人魅力與管理能力”的講座。通過對社區睦鄰點骨干的培訓,大家基本掌握何為個人魅力、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影響人際交往的效果因素等九方面的內容。匯龍潭社區的“晚情樂睦鄰點”,在培訓以后受到了啟發,在給社區的老人們送去關懷的同時,還為社區公共秩序出謀劃策,為社區環境衛生群策群力,為社區矛盾化解貢獻智慧。他們不僅定期為老人測血壓,進行醫療預防咨詢,介紹健康衛生知識,還主動學習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在陪伴老人聊天,為老人讀報的同時,幫助獨居老人解開心結,讓他們能有一個快樂的心態面對生活。
睦鄰點成員李老伯,2013年肺癌開刀,2014年因轉移到腸又開了刀。接連開兩刀,李老伯在生理上心理上受到巨大的創傷,對生活失去信心,想放棄治療。睦鄰沙龍負責人就把學到的“羅杰斯理論”給他做心理疏導,與之談心:您活在世上不只是為了自己,您應該為兒女們想想。并用她自己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失去父母親所帶來巨大痛苦現身說法。通過幾次上門心理疏導,解開心結,老人終于想通了,現在積極配合治療,定期去醫院檢查,人也精神多了。
城南小區湯媽媽因老伴突然離世,很傷心,不能接受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因老伴是離休干部,“文化大革命”受沖擊吃了不少苦,老兩口感情特好,湯媽媽見了熟人就哭,情緒低落,飲食沒規律,血壓血糖都不穩,兒女們很是著急。睦鄰點骨干上門走訪看望,陪湯媽媽拉家常,勸她參加“晚情樂睦鄰點”的活動,與她一起看社區書畫展,參加迎春聯歡會、元宵娛樂活動等,通過一系列活動湯媽媽心情明顯好轉。
西大睦鄰點,齊心協力保社區
要使一個組織有活力,就必須要有效地動員組織成員,對源于居民的活動給予鼓勵和認可。在居民中橫向地拓展出社會,使社會自下而上的活力與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導相對接,從而不是憑空地去創造一種社會秩序,而是去尋找、發現、保護、順應并且發展那種自然形成的社區秩序。這就是嘉定睦鄰發展中,能讓睦鄰點的代表們經常參與到社區公共事務活動中的第四個“秘訣”。
2015年的申城暴雨天,由于河水上漲,部分小區、道路積水比較嚴重,項涇東街、西大街老街、清河路沿街385弄、453弄、631弄出現嚴重積水現象,很多住戶家中進水,地下水反冒,家中電器、家具都浸泡在水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災害,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西大社區各個睦鄰點的成員們都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救災工作中,第一時間幫助受災居民扛沙袋、搬家具、抽水等。
由于項涇北街房屋地勢較低,積水嚴重,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為避免居民產生急躁等不良情緒,“熱心人睦鄰點”還努力做好居民的安撫工作,及時調解、化解矛盾,配合社區領導轉移15戶居民,將他們安置在附近賓館內,并收集民意需求,及時為居民排憂解難,做好安撫工作。保社區平安,大家都毫無怨言,真正體現了社區自治的作用。
除了安撫受災居民以外,他們還對積水嚴重的地方進行排查。因為小區車棚都有不同程度的積水,重點檢查是否切斷電源,避免一切安全隱患。同時,提醒居民注意家里的電源插座,一旦家中進水要迅速切斷電源,防止發生觸電事故。暴雨過后,“科技廣角睦鄰點”負責人帶領“新上海人睦鄰點”成員進行災后環境衛生清潔,做好垃圾死角的衛生消毒滅菌工作,并且上門為浸水家庭進行清理消毒,確保生活環境不受影響。
這場暴雨雖然給社區造成了一定的困擾,但是在這場清理積水清除垃圾的過程中,大家攜手共進,互相支持、奉獻愛心體現出了西大社區睦鄰點的凝聚力,鄰里相助的好風尚。這些正能量也反映出了西大社區睦鄰點的三大宗旨:樂于奉獻的“愛心”、善于團結的“公心”、勤于組織的“恒心”。這些為社區的安定團結奠定了堅實的精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