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徐匯區檢察院金融檢察科負責人介紹,知識產權犯罪案件近年來之所以頻發,除了犯罪分子法制意識淡薄、被害單位自我保護意識不足之外,民眾對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也有待提升。在查辦案件過程中,辦案檢察官發現絕大多數犯罪分子法制意識極其淡薄,不少犯罪分子直至被抓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涉嫌犯罪,而被害單位在拓展及追求盈利的過程中,往往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思想,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或者執行不到位,而導致單位權益受到侵害。當前,部分民眾還未形成自覺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并沒有樹立起自覺尊重他人智力成果的價值觀,購假用假的消費者雖然沒有實施侵權犯罪活動,但其行為客觀上刺激了犯罪活動的發生,造成犯罪活動的蔓延。
該負責人還指出,隨著網絡的發展,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介的崛起,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網絡化趨勢愈加明顯,大量案件的犯罪活動可以全程在網絡上完成,而網絡的虛擬性帶來的犯罪“發現難、查證難、認定難”,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案件查處的難度。
馬克思說過,“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而知識產權犯罪的高利潤始終刺激著潛在的犯罪分子。檢察機關認為,防止知識產權犯罪反彈,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前兩年司法機關開展的打擊知識產權犯罪的專項行動,對猖獗的犯罪活動起到了良好的遏制作用,也凈化了市場環境。在新形勢下,除了行政監管部門需要主動作為之外,還應該多渠道多舉措查找犯罪線索,盡量將侵權違法活動遏制在萌芽狀態,檢察機關也會加強對知識產權犯罪的研究,對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做出預判,借助專業技術人員的力量和權利人的協助,理清技術問題,克服技術障礙,及時查明侵權犯罪事實,準確適用法律。
同時,正所謂眾人拾柴火焰高,檢察機關呼吁社會各界應當共同努力營造尊重他人智力成果和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氛圍。知識產權網絡化的趨勢客觀上更易為社會公眾特別是網民發現,網民們經常接觸的網絡購物平臺和游戲論壇等網絡平臺也是知識產權侵權犯罪活動的高發場所,如果網民們能夠將發現的違法犯罪線索及時舉報,便能大大降低犯罪的概率。從查處的案件中不難發現,知識產權權利人大多為公司、企業。俗話說,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知識產權權利人應當加強風險意識、注重細節管理,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犯罪的可能性。檢察機關建議相關單位在保護核心技術信息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與員工簽訂保密協議、約定競業限制、限定接觸核心技術信息的人員范圍,從源頭上堵住犯罪。在日常管理中,相關單位也可以通過教育培訓活動及獎懲激勵機制,促使員工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提升職業道德素養,使員工做到遵紀守法,同時也培養他們成為所在單位知識產權的有力保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