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虎
20年前,重慶朝天門碼頭,一位攝影師按下快門鍵,將當時朝天門的繁華記錄進了照片——
遠處江面上,漂滿輪船和舢板。
碼頭泊位前,駁船和輪渡橫排于江岸。
船舶間,旅客提著行李包裹,進進出出,還有一群群挑夫擔著貨物穿行其間。
…………
作為長江上游傳統大港,重慶航運業的舊日榮光,盡濃縮其間。
然而,從產業鏈的角度而言,這樣的繁榮還只是“入門級”,尚處在產業價值鏈低端。
要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重慶就必須引導航運產業從“低”到“高”。
造更好的船
——沿船舶制造產業鏈高端及外圍延伸鏈條,通過高端及特種船舶制造、零部件本地化配套、拓展非船業務等路徑,推動船舶制造業逆勢上揚。
2016年3月29日,重慶東港船舶產業有限公司碼頭。
一聲汽笛劃破長空,“宜賓救助1號船”正式駛離東港碼頭,開往四川省宜賓市。
“‘宜賓救助1號船’是東港公司為宜賓量身打造的一艘水上救援作業船,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東港母公司、重慶川東船舶重工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濤說,“設計這艘船時,我們考慮到了川江宜賓段水流湍急的情況,尋找了專門設計單位對船身各個部件進行改裝和加固。”
就這樣,“1號船”成為重慶船舶制造業轉型的一個縮影。
當前,不少傳統制造業面臨產能過剩、困守產業鏈低端、配套能力弱等挑戰,船舶制造業也不能獨善其身。
作為航運產業體系重要組成部分,船舶制造業能不能戰勝這個挑戰,就成為建設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要義之一。
“市場對船舶制造的需求一直存在,然而生產能力過度集中于低端制造環節,導致產能過剩。要擺脫這種困境,就必須進行制造升級。”王濤說。
這樣的路徑,已經成為重慶船企的共識。
在市委、市政府出臺的政策引導下,在本土船舶制造及修理產業鏈條上,“1號船式”的成功戰例正在重慶不斷復制。
賺跨界的錢
——通過不同物流業態互聯互通,拓展傳統航運服務業的廣度和深度,同時尋找新的行業增長點,實現“跨界”掘金。
2015年10月21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一架特殊航班緩緩降落。
航班上,150頭來自澳大利亞的活牛“入住”重慶。
“這批澳牛是落實中澳自貿協定澳牛進口的第一單。”重慶豐都恒都肉牛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剛泉說。
為澳牛來渝高興之余,朱剛泉也產生了一絲隱憂。
“150頭進口澳牛,僅包機費用就花了近百萬元。單靠空運,物流成本過于高昂。”朱剛泉說。
對此,重慶市交通委員會港行處處長廖勁松已有對策。
“重慶地處西南腹地,坐擁長江‘黃金水道’,水運運輸成本優勢明顯。”廖勁松說。
當前,豐都水天坪港已被確定為重點建設港口,今后將通過“江海聯運”模式,“跨界”引進澳牛。
“通過‘江海聯運’,澳牛就能從水路運往上海,借道長江運回豐都,將節約一大筆運輸成本。”朱剛泉說。
未來,隨著各種跨界聯運模式的實踐,重慶航運服務業將提升到一個新的檔次。
“物流價值得到提升,既能有效配合重慶本地制造業進行產品產能輸出,也可以聯接其他物流業態形成外向合力,使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大通道優勢更加顯著。”廖勁松說。
淘綠色的金
——依托航運業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三低”優勢,推廣綠色技術、裝備、港口的應用和建設,在提升航運產業生態價值的同時,發掘新的產業增長點。
在一次項目合作會上,中國船級社武漢規范所所長羅曉峰列舉了這樣一組數據:“一艘長江上航行的5000噸級貨運船舶,如果采用含硫量3.5%的燃油,其以70%的最大功率負荷運行24小時,排放產生的PM2.5的量大約相當于陸上5000輛重型卡車一天的燃燒排放量。”
同時,羅曉峰還為重慶帶來了一個新項目——LNG能源水上示范應用。
“采用LNG能源具有明顯的節能效果,也能夠大幅度降低燃油消耗帶來的污染排放。”羅曉峰說。
這次會議后,重慶華油天然氣公司承接了項目,在重慶水域大力推廣LNG能源。
不僅僅是新能源。近年來,重慶大力推動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在船舶和港口建設中的運用,推動本土航運“綠色轉型”。
其間,重慶航運產業也發現了新的“金礦”。
2014年11月,中江船廠,重慶第一艘純LNG動力船舶開建。
作為這艘船舶的出資方,重慶江津飛達輪船公司成為全市第一個“吃螃蟹”的船企。
飛達輪船勇氣何來?
“作為一種新型清潔能源,LNG動力船舶未來將大有作為。”飛達公司負責人劉學淵說。
劉學淵的“預言”對了。
2016年,《關于加快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出臺,明確提出本土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具體路徑——積極推廣“三峽船型”“LNG動力船”等示范船型,引導先進、高效、節能、環保的新船型發展,加快“一頂一萬噸級船隊”“江海直達船型”研究。到2020年,基本形成標準化、大型化、專業化船隊體系,船舶運力標準化率達到85%,貨運船舶運力達到700萬載重噸。
借服務的力
——圍繞長江上游航運中心,大力培育航運服務業,創新服務業態和模式,推動航運金融、人才、船舶、運務等市場供需對接。
2016年4月18日,重慶船東互保協會正式運行,并推出了首支完整承運人責任保險產品。
“這是我國首家內河船東互保組織,將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提供服務支撐。”市交委主任滕宏偉說。
作為非營利性社團組織,重慶市船東互保協會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會員提供承保、理賠、投資理財等專業服務。
“在國際海運界,船東互保協會享有崇高的聲譽,在多國內河航運界也都有相應的組織,對于促進航運產業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滕宏偉說。
當前,重慶船東互保協會已吸納會員40余家,入會船舶100余艘。
而這,僅是重慶航運服務拓展的一個縮影。
按照市委、市政府規劃,重慶將以社會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為依托建設航運信息中心,以電子商務平臺為抓手建設航運交易中心,以金融保險服務為載體建設航運結算中心,以高端人才培養為引領建設航運人才中心。
“同時,我們也在推動與新加坡、歐美等航運發達國家的合作,提升交易結算、融資租賃、融資擔保等金融服務功能,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的建設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體系。”滕宏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