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燮 劉巽良
在航運服務業中,有些服務和港口直接相關,如船舶代理、貨物裝卸、引航、拖帶、修理、檢驗、檢測、燃料、潤料、淡水、物料、備件、航海圖書及海圖供應等。這些服務業的特征是直接在港口為船舶提供服務,更加接近市場的經濟基礎,稱之為基礎航運服務業。還有些航運服務可以遠離船舶的物理位置,如船舶融資、船舶保險、海事仲裁、市場信息、航運衍生品交易、船舶經紀、船舶注冊、船舶管理、專業培訓、創新和研發能力等等。這些服務的特點是遠離現場、資本密集、信息密集,而且層次較高,對航運市場的影響力也遠大于基礎航運服務業,稱之為現代航運服務業或者高端航運服務業。
基礎性航運服務業能夠通過專業化運作降低物流鏈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為貨主和船東創造價值;而現代航運服務業通過提供資金密集、智力密集、信息密集的增值服務,能為航運業發展提供高價值的服務。
在加強基礎性航運服務業的同時,我們應該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
發展的羈絆有哪些?
和港口吞吐量相比,我國航運服務的水準很低。與基礎航運服務業比,我國現代航運服務業的發展更是不盡如人意。
當前,我國船舶企業融資比較困難,能提供專業船舶融資的銀行數量較少,而且僅能提供有限度的船舶融資服務。
究竟是哪些因素在影響這一產業的發展?
最大的制約是監管環境的不穩定、不可預期,同時,稅負和資本環境也是其發展障礙。
在我國,從事航運服務業的企業不僅需承擔利潤25%的企業所得稅,還有營業額6%的增值稅,而且稅前成本列支有著各種規定,招待費不能超過營業收入的5%。這對于一家營業額龐大的船東或船廠也許不成問題,但對船舶經紀等航運服務企業來說,就是很大的負擔。
如何激發活力?
激發航運服務市場活力,重點是通過簡政放權促進市場進一步開放。
對內資和外資一視同仁,對國資與民資也要平等對待,消除民資進入市場的“玻璃門”和“旋轉門”,讓民資進入這些領域進而激發市場活力。同時,通過加強市場監管消除非技術因素引致的市場壟斷,形成良好的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對航運服務業的所有收費進行清本溯源,讓能夠由市場決定的價格回歸市場。
因此,航運服務業市場準入的負面清單應當放小。而市場競爭秩序的維護,一方面取決于綜合管理部門的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比如工商和價格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強化非政府組織的作用。許多民企對現代航運服務業很有熱情,要善于激發他們的活力。
要激發航運服務業活力,還要在更大程度上深化對外開放。所謂“更大程度上”,不僅是擴大對外開放范圍,而且要提升對外開放質量,對已經開放的領域,通過政府職能轉變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提高政府辦事效率,簡化外資企業進入市場的辦事流程,強化市場兼顧,降低外資企業進入市場的進入成本,以及未來在市場中運營的風險。
(作者:謝燮,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巽良,航運服務業資深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