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峰 李斌 何雪波等

[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彈力圖比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的抑制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收治的PCI術后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組和對照組,收治時間在2013年2月22日~2014年2月22日,這80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進行分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實驗組采用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并在治療結束后,使用血栓彈力圖比較兩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結果 實驗組的血小板抑制率為92.50%,高于對照組的72.50%(P<0.05);實驗組的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和血肌酐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率分別為2.50%和17.50%,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血栓彈力圖比較結果表明,替格瑞洛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優于氯吡格雷,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血栓彈力圖;替格瑞洛;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
[中圖分類號]R446.1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11-97-04
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如得不到有效抑制,其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就越高,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術后治療具有十分不利的影響。大量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氯吡格雷聯合阿司匹林是PCI術后患者抗血小板凝聚的常規方案,但也有眾多的臨床實踐經驗表明,氯吡格雷在治療中存在較多的局限性,其人群的應答反應存在高度變異性,且抗血小板作用較為緩慢,因此,尋找一種新型藥物代替氯吡格雷治療成為了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對PCI術后患者血小板抑制具有積極的作用,在近幾年取得了較為廣泛的應用。本文為進一步探究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特選擇了我院收治的80例PCI術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給予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替格瑞洛聯合阿司匹林,經研究表明,實驗組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優于對照組,故得出“替格瑞洛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優于氯吡格雷”這一結論,現報道經過整理,詳情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收治的PCI術后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實驗組和對照組,收治時間在2013年2月22日~2014年2月22日,這80例患者均使用信封抽取法進行分組,每組各占40例,所有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實驗組40例均為PCI術后患者,患者的年齡31~72歲,平均(55.1±10.1)歲,男37例,女3例,其中有13例高血壓患者、27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平均體質量為(70.1±10.3)kg,其中23例患者伴有吸煙史。對照組40例均為PCI術后患者,患者30~70歲,平均(54.1±10.3)歲,男36例,女4例,其中有14例高血壓患者、26例糖尿病患者,患者的平均體質量為(69.4±10.6)kg,其中24例患者伴有吸煙史。經統計學對比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年齡、體質量、疾病史等基線資料的均衡性較好(P>0.05),兩組的數據資料可用于研究對比當中,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確診為中高危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2)均符合PCI術的手術指征;(3)臨床資料完整者;(4)意識清楚,對本次研究的方法和目的知情了解;(5)均經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排除標準:(1)排除心肝腎功能不全或者嚴重病變者;(2)不符合手術指征者;(3)藥物禁忌證者;(4)臨床資料不完整者;(5)血液系統、精神系統異常者;(6)既往有消化性潰瘍及出血、腦出血病史者;(7)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8)愿意配合本次研究調查者。
1.3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PCI手術前均給予擴冠藥物、他汀類藥物、B受體拮抗劑治療,在此基礎上限制患者鹽和脂肪的攝入,兩組在手術后均給予相同劑量的低分子肝素進行抗凝治療。
實驗組在手術前口服替格瑞洛(astra zeneca AB,J20130020)180mg,并術前給予負荷量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J20130078)300mg,術后給予阿司匹林100mg,術后指導患者口服替格瑞洛90mg,阿司匹林1次,d,替格瑞洛2次/d。
對照組術前給予患者氯吡格雷(sanofi winthrop industrie,J20130083)300mg口服,負荷量阿司匹林300mg,術后給予患者阿司匹林100mg,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1次,d,治療過程中,對患者的體征變化進行密切的關注。
治療結束后,使用全自動血液分析儀對兩組患者的各項生化指標進行檢測。
1.4觀察指標
對經不同治療后的實驗組PCI術后患者和對照組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空腹血糖、血肌酐及不良反應率進行觀察,血小板抑制率、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越高,空腹血糖、血肌酐及不良反應率越低,表示患者的治療效果越好。
1.5統計學處理
對經不同治療后的實驗組PCI術后患者和對照組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空腹血糖、血肌酐及不良反應率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95%作為可信區間,計數資料表示百分比、率,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血小板抑制率
本研究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血小板抑制率為92.50%(37/40),高于對照組的72.50%(29/40),實驗組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對照組(X2=5.541,P=0.01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空腹血糖、血肌酐比較
本研究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組的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高于對照組,空腹血糖和血肌酐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詳情如表1所示。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率比較
本研究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組中僅有1例患者發生出血事件,即不良反應率為2.50%,對照組中3例患者出現支架內血栓、2例患者出現復發性心絞痛及2例患者出現皮膚出血性瘀斑,即不良反應率為17.50%,實驗組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000,P=0.025)。
3討論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臨床危害性較大的疾病之一,PCI手術是治療該疾病的有效手段,但在PCI手術后患者的血小板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抑制,將會導致支架內血栓、復發性心絞痛、皮膚出血性瘀斑等并發癥的發生,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嚴重,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患者直接死亡,因此,給予PCI手術患者有效的臨床治療,對血小板進行抑制十分的重要。
氯吡格雷是抑制PCI手術患者血小板的常規藥物,在以往的臨床中取得了廣泛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較好的血小板抑制效果,但是隨著臨床實踐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資料表明,氯吡格雷的反應性差異較大,氯吡格雷抵抗會加大心血管事件的概率,對PCI術后患者的恢復造成威脅,因此。氯吡格雷并沒有取得令人完全滿意的療效。
相關的臨床資料表明,血小板的聚集會誘發動脈血栓和止血的形成,在治療過程中二磷酸腺苷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二磷酸腺苷與P2Y12受體進行有效結合后,可以有效激活G蛋白并引起受體結構變化,進而誘導血小板的聚集和分泌,血栓素A2也可以顯著增加。替格瑞洛是臨床新型的抗血小板藥物,屬于環戊三唑嘧啶類化合物,該藥物可以通過變構調節部位發揮效應,與P2Y12受體進行可逆結合,進而阻斷二磷酸腺苷信號的傳導和血小板的活化,最終把受體鎖定在非活化的狀態,替格瑞洛分子離開受體后,二磷酸腺苷依舊可以和原來的受體結合,但是氯吡格雷無法與P2Y12受體進行有效的結合,從而改變P2Y12受體的結構變化,受體對血小板也無法發揮功能,故認為,替格瑞洛可直接抑制血小板,無需經過代謝活化,就可以較好的發揮抑制效果。
隨著抗血小板藥物治療的進展,血小板功能檢測的方法也取得了較好的完善,測試血小板功能是為了監測抗血小板治療的效果,血栓彈力圖可以對凝血因子、纖維蛋白原、血小板活性及血塊溶解等情況進行評價,目前已經成為血小板和凝血功能檢測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通過對比兩組的血栓彈力圖發現,實驗組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P<0.05),且實驗組的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空腹血糖、血肌酐等指標也具有明顯的優勢,故認為替格瑞洛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優于氯吡格雷,值得推廣和應用。
綜上所述,替格瑞洛對PCI術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效果優于氯吡格雷,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減少術后不良事件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