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海生 張勇

摘 要:京津冀協同化發展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一項重大戰略,三地分工協作的加強和產業布局的重新調整為河北省實現產業結構升級創造了歷史機遇,也為河北省物流金融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物流金融業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能夠有力地推動京津冀協同化進程的實現。文章在對河北省物流產業及物流金融發展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以京津冀協同化為背景,對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進行了SWOT分析,并提出具體的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策略,為提高河北省物流金融業發展水平,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5.6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s a major strategy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industrial layout adjustment create a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e in Hebei province, but also provide a good opportun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financial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Logistics finance has positive effect on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rocess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assimilation.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the paper tak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co-assimilation as the background, analyzes the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 in Hebei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logistics financial service innovation strategy, which is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gistics finance in Hebei provinc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the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logistics finance; service innovation
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國家一項重要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是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從不均衡走向均衡的重要標志,不僅能夠有力地促進三地加快產業分工協作、提升區域總體競爭力,也為京津冀地區的物流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近幾年隨著國內物流產業的快速發展,物流金融作為一種創新型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產品,在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服務能力,拓展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和提高企業經營利潤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國外的發展實踐表明,物流金融對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在京津冀協同化進程中,強化物流金融的作用和地位,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能夠有力推動協同化進程的實現,反之,京津冀三地協同化進程也能夠為地區物流金融業務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提供條件[1]。河北省產業結構層次較低,與京津兩地相比發展質量較差,在三地協同化發展進程中是最明顯的“短板”,如何利用京津冀三地協同化發展的有利條件,調整和優化河北省地區產業結構,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成為河北省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促進三地進一步協同發展的重要課題。
1 河北省物流產業及物流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1.1 河北省物流產業發展現狀
河北省地處我國第三經濟增長極的核心腹地,外環渤海、內環首都北京和直轄市天津,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格局為提高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了便利條件。經濟的快速發展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近幾年河北省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貨場以及貨運樞紐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不斷的完善。2004~2014年河北省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及貨運周轉量完成情況如表1所示。
鐵路建設方面,截止2014年年底,河北省鐵路通車總里程接近6 000公里,為提高河北省鐵路運輸能力和物流流通速度奠定了基礎硬件條件;公路建設方面,截止2014年底,河北省境內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5 888公里,位居全國第三位,高速公路系統基本形成了“兩縱、兩橫、三條線”的網架格局;港口物流方面,截止2014年年底河北省港口吞吐量為9.5億噸,同比增長6.8%,其中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高達183.7萬標準箱,同比增長36.5%。
從河北省物流產業發展現狀來看,自2014年開始,隨著國民經濟進入“新常態”,全省物流行業進入溫和增長階段,物流行業的發展突出的表現為“常態趨穩、動態調整”的基本特征。2014年前三季度,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為61 085億元,同比增長9.8%,物流業增加值為1 789億元,同比增長10.97%。作為河北省服務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物流產業在促進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和提高經濟發展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最近幾年隨著物流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在高速增長的道路運輸需求拉動下,省內社會貨物運輸周轉量增長速度較快。
1.2 河北省物流金融發展現狀分析
物流金融在我國起步較晚,相比之下,國外物流金融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基本形成了比較成熟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國內最早的物流金融服務主要源于部分外資銀行通過和國際物流公司在中國的分支機構進行合作,為跨國公司提供倉單融資業務,一直到后來,中資銀行開始嘗試介入物流融資服務,逐漸發展成為現代商品貿易融資業務[2]。河北省地處環渤海地區中心地帶,擁有豐富的資源儲備和巨大的物流需求量,最近幾年物流產業發展速度較快,但在物流金融發展方面仍然比較滯后,存在各種限制和影響物流金融發展的問題,突出的表現為:(1)物流企業發展水平落后,缺乏物流金融服務意識。物流產業發展水平的落后和高速發展的經濟水平之間存在矛盾,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小型物流企業由于資產能力、管理水平等因素限制,無法為供應鏈企業提供配套資金流、信息流等服務,缺乏物流金融服務意識;(2)缺乏健全的物流金融體制和物流金融復合型人才。物流金融創新型人才短缺嚴重影響了物流金融業務的服務質量,另外,由于缺乏健全的物流金融體制,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在提供物流金融服務的業務流程缺乏統一規范和標準,執行效率低;(3)銀行等金融機構在提供融資服務時對企業審批較為嚴格,手續繁瑣,信貸效率較低,企業融資需求無法得到及時的滿足,對物流金融服務效率影響較大。
2 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河北省地區外環渤海,境內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眾多,部分企業已經開始嘗試啟動物流金融領域的合作,如2006年7月18日,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外運集團在北京簽署了《物流金融戰略框架協議》,為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合作和服務創新提供了參考。京津冀協同化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的優勢主要體現在金融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以及人才、科技資源優勢等幾個方面。其中,金融業的支持是物流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基礎,河北省境內主要城市的金融輻射能力較強,輻射范圍較廣。京津冀協同化背景下,依靠兩個重要的金融經濟中心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能夠為河北省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和創新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3]。國有商業銀行、保險公司、外資銀行等金融產業金融資源影響力巨大,其輻射區域基本能夠覆蓋河北省大部分城市,為河北省物流金融服務的創新和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環境;區位優勢方面,河北省位于我國第三經濟增長極的核心腹地,地理位置優越,是東北、華北、西北等地區進行國際海上貿易的重要集散地,也是國外商品如進口設備等進入中國北方市場的重要通道;交通優勢方面,河北省擁有全國最為密集發達的交通網絡。依靠豐富的港口資源,逐漸形成了以港口為中心,海陸空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是我國海運、鐵路、公路、航空等運輸形式的重要的樞紐地帶,為物流產業和物流金融業務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人才優勢則主要體現在依托境內眾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能夠為河北省物流金融業的發展和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提供充足的人才儲備和有力的技術支持。
2.2 劣勢分析
近幾年,河北省物流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相對于京津兩市而言,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在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然比較薄弱,缺乏統一的電子支付系統以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和其他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較,河北省金融體制改革起步較晚,金融體系建設還不夠健全,電子化程度較低。河北省境內金融機構的盈利模式仍然比較陳舊,缺乏金融服務產品創新和足夠的市場競爭實力[4]。河北省地區雖東環渤海,港口資源豐富,但港陸銜接和港口集散依然以鐵路運輸為主,內陸集散配套設施供給嚴重不足,存在多港共用一路現象。省內主要港口如唐山港、秦皇島港等多處于超負荷狀態,運輸能力相對比較滯后。另一方面,省內市場條塊分割現象較為嚴重,國有經濟在地區經濟發展中仍然占據較大的比重,民營企業發展緩慢,僵化的經濟體制限制了各種生產要素資源的自由流動,導致境內物流企業大部分規模較小,缺乏聯動性。
2.3 機遇分析
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為河北省地區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三地應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通過產業布局合理化促進三地的分工協作,在此過程中,河北省地區將承接大量京津兩地的產業轉移,通過有效地承接京津兩地的轉出產業,有利于加快對河北省傳統產業的改造,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實現“四個轉變”[5]。另一方面,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也為河北省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發展物流產業,創新物流金融服務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十一五”發展規劃中,國家將環渤海地區確立為繼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之后的又一重點發展區域,并制定實施了各種優惠政策,這為加快省內產業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體制改革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也為省內物流金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
2.4 挑戰分析
河北省地區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所面臨的挑戰,一方面來源于外部跨國物流企業和外資金融機構的競爭威脅,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內部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的壓力。隨著國內物流和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大量優秀的跨國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紛紛涌入國內,其強大的經濟聯動性,對國內物流、金融領域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6],相比之下,國內在物流網絡建設和金融服務技術方面仍然比較落后;同時,京津冀的協同發展要求河北省必須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經濟增長重心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的平穩過度,促進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3 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策略分析
物流金融服務是一種需要通過銀行、保險公司、咨詢公司和物流企業之間的聯合,實現以資金流盤活物流、以物流拉動資金流的增值服務模式。在向外界提供物流金融服務的同時,物流企業通過自身所掌握的企業庫存相關信息取得銀行信用并和銀行之間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和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聯合共同開發物流金融服務產品,實現物流金融服務的創新。
隨著銀行業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物流行業標準的日益規范,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成為推動物流金融業務進一步發展的必然選擇。京津冀協同化發展為河北省物流金融業務的開展和服務創新創造了歷史機遇,具體來說,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可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1)創新物流金融服務參與主體,轉變物流金融提供方式
物流金融服務參與主體主要包括物流企業、銀行、保險公司、咨詢公司等。傳統的物流金融業務主要以銀行為主導,在和物流企業建立合作關系過程中,為了降低風險,銀行往往從企業規模、信譽甚至內部管理規范等多個方面對物流企業進行嚴格的評估和選擇,導致很多物流企業尤其是民營物流企業無法涉足物流金融領域,針對這種現象,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可首先從物流金融服務參與主體角度實現創新。具體來說,一方面,應通過物流市場整合管理提高物流企業整體運作水平,積極培育大型物流企業,同時不斷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提高物流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7]。在京津冀協同化背景下,應積極利用京津冀完善的立體化交通運輸網絡,重點利用一些已初具規模的港口資源,培育一批實力強、規模大的現代物流服務供應商,逐漸轉變當前物流金融提供方式,提高河北省物流金融市場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另一方面,金融機構改革也是完善物流金融服務的必然要求,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完善的物流企業信用等級評估體系,對物流企業進行客觀的評價和信用分級,以防范和降低物流金融風險。
(2)創新物流保險服務,優化物流金融發展外部環境
為降低物流金融服務風險,增強物流企業市場競爭優勢,在供應鏈運作各個環節應注重發揮物流保險的重要作用和職責,針對物流運作特點,加強開發和創新物流專業險種,通過創新物流保險服務滿足物流金融服務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政府和相關立法部門應為物流金融服務的順利開展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經濟與技術環境以及政策法規環境,通過建立完善的現代物流金融法規體系和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平臺,明確物流金融服務各參與主體的責任和義務,使各參與主體的行為符合行業標準和規范的要求,達到控制和減少在物流金融服務風險的目的。
(3)變革物流金融運作模式,創新物流金融服務內容
物流金融運營商規模大小不同,其運作模式和服務內容也不相同。針對河北省境內物流企業主要以中小型規模企業為主的特點,在開展物流金融業務運作時,對信譽較好的物流融資企業可適當增強其運作的靈活性,如適當嘗試滾動質押模式,實現傳統的靜態質押向動態質押的轉變等。此外,物流金融運營商在為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可進一步拓展其服務范圍和服務內容,為企業提供諸如貿易咨詢服務、物流方案統籌、企業資信評級等拓展服務以及結算、保險等個性化服務。通過創新物流金融服務內容,有利于提高物流金融服務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降低物流金融運營商的運作風險。
(4)積極培養物流金融創新性人才
物流金融專業人才是實現物流金融服務創新的重要基礎,對物流金融創新業務開展的廣度和深度將會產生直接影響。物流金融專業技術人員應具備完整的職業知識結構和職業技能結構,同時具備專業化的物流金融業務操作能力和物流金融組織管理能力,因此,應不斷加強物流金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創新現代物流金融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現代物流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同時,企業應不斷加強對物流金融相關從業人員的人力資源培訓,必要時可通過校企聯合的方式進一步營造和完善良好的物流金融人才培養環境[7]。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的職業資質認定和技能水平認定體系是確保物流金融專業技術人才合理使用的重要保障,應通過企業、政府以及各種物流協會組織的共同努力,加強物流金融職業資質認定制度建設,完善專業人才技能評定體系,充分發揮專業人才在創新物流金融服務中的作用。
4 結束語
物流金融業務創新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金融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愈加明顯。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創新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通過有甄別的選擇承接京津兩地的轉出產業,能夠促進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進而為物流金融業發展奠定基礎,反之,通過物流金融服務創新,轉變物流金融開展模式,對于推進京津冀地區的協調發展,提升河北省在三地協同化中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河北省物流金融服務創新應以創新物流金融業務為核心,依托京津冀三地豐富的物流資源,積極培育扶大型物流供應商并不斷延拓物流金融運作的深度和廣度,充分發揮物流金融在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立媛. 中國物流金融創新途徑研究[D]. 天津:南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 沈潔. 淺析我國物流金融服務的現狀及對策[J]. 財會研究,2013(2):78-80.
[3] 郭佳. 物流企業物流金融創新模式及風險管理研究[D]. 廣州:華南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4] 張彥臺. 河北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戰略定位、重點工作及戰略研究[J]. 經濟研究,2014(6):14-16.
[5] 姚一雯. 京津冀協同背景下的河北經濟發展策略分析[J]. 經濟研究參考,2014(70):72-75.
[6] 李明飛. 物流金融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研究[D]. 太原:太原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7] 趙燕歌,徐靜珍. 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物流金融服務創新[J]. 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5(4):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