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曉斌,肖 柳(.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00;.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00)
學生體質變化趨勢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與思路分析
陶曉斌1,肖 柳2
(1.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湖南 衡陽 421001)
當前大學生體質每況愈下是高校當前最緊要的事情,因此要針對學生體質日益下滑這一嚴峻現實,制訂針對性的對策,改革教學思路,重新設計教學課程,真正重視大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
本文選擇了某高校大一~大四4個年級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收集相應的體質數據,并根據2014年7 月 8 日教育部下發的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 年修訂)》的新規定以及該高校的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該校大一~大四共5 964名學生體檢數據做分析,學生性別和年級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某校大一~大四學生年級、性別分布n=5964
1.1身高和體重
身高和體重是展現人體健康的兩個重要顯性指標,人們可以直觀地從學生群體的體型,大致判斷其胖瘦情況。從健康學的角度看,體重和身高應該是有一定的比例關系的,當然這個關系是一個范圍,在這個范圍內則被視為正常,否則則定義為偏胖或偏瘦。某高校5 964名學生的體重和身高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某校大一~大四各年級身高、體重平均值n=5964
從表中可以看出,男生身高從大一到大四呈現遞減趨勢,但體重卻相反地呈現遞增趨勢。也就是說,年級越低,平均身高越高,體重反而越輕;而年級越高,平均身高越低,但體重卻反而越重。女生方面,則是大一身高最低,其次是大二,然后是大三和大四,但總體上是大四年級的身高最高,體重方面,則是大三時期最最高,其次是大四,然后是大二和大一。 表3顯示了該校學生體重評價情況。

表3 各年級體重評價及百分比n=5964
數據顯示,每個年級都有肥胖學生,就絕對數方面,從大一到大四依次減少,但相對數而言,則是大四所占比例最高。這一規律在超重、正常以及超低重的基本適用。
1.2身體機能:肺活量指標
肺活量指標是衡量一個人身體健康的最重要指數。它與人的體質是呈正相關關系的,也就是說,肺活量越大,學生身體機能約強大,反之則肯能存在問題。某高校4個年級學生肺活量指標情況如表4。

表4 各年級肺活量評價及百分比n=5964
肺活量評價中為優秀的學生絕對數從大一到大四依次遞減,百分比也大致反映同樣的規律。并且這一規律在良好和及格也適用。但在不及格評價指標上,從大一到大四,肺活量指標不及格所占年級人數百分比卻反而呈現上升態勢。
1.3身體素質:50m和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
筆者選取50m短跑、立定跳遠和坐位體前屈3個體檢指標來分析該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所得數據經分析后結果用通過表5~表7展示如下。

表5 各年級50m測試結果評價及百分比 n=5964

表6 各年級立定跳遠測試結果評價及百分比 n=5964

表7 各年級坐位體前屈測試結果評價及百分比 n=5964
在這里,僅僅選擇“優秀”和“不及格”兩個極端相反的指標來加以分析。50m短跑中,4個年級優秀總人數加起來不過53人,累計占比例僅為0.9%;但不及格總人數913人,所占比例超過15%。這其中,又出現這樣的規律:年級越多,優秀和不及格的人數都是越多,而年級越高,則越少。
而在立定跳遠項目,優秀的人數所占總人數的比例也超不過0.9%,但不及格人數則超過26%(表6)作為體前屈方面,相對較好,優秀學生無論是總數還是百分比都相對較高,但是仍然有近2%的人不及格。(表7)
2.1高校體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在體育教學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教師的教學支撐點不夠正確。他們主要關注的是學生體育技能的獲得,而對于學生健康體質的養成缺乏必要的關注和重視。即便在傳統的體育授課中,也同樣存在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陳舊單調乏味等問題,他們較少去培養學生健身理念、方法和技能,也較少督促學生將時代需要和自身健康狀況相融合,導致學生提不起體育鍛煉的興趣,更別說堅持體育鍛煉、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了。
2.2學生體質改變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
首先為體育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其次是為教學改革提供了內容。體質實際上由多個指標構成,因此對于高校而言,只要制訂以體質恢復和進一步強大為總綱的教學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案,并且結合指標設計的體育項目內容,并以此為綱領來進行針對性課程設計,就會在改革中取得進一步的成績。
3.1樹立“健康成長”的教學理念
體質無論是對日常生活,還是學習以及未來事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首先要給學生和相關聯的人員樹立起“健康成長”的教學理念。學校基于這一理念來進行教學改革,教師基于這一理念來進行教學活動,學生以此為體育鍛煉的行動指南,合理膳食,規律鍛煉。任何體育技能的習得,最終都是為了強身健體,從而建構起學生們強健的體魄,鍛造出超強的體質。
3.2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創新教學活動;以興趣為師,重置師生關系
教學質量的評價應該適當采集學生的評價權重。互聯網、多媒體為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提供了極大可能,因此教學活動不應該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應該因時制宜,根據當前世界技術特點和健身理念,結合學生們的實際需要,制訂出相應的教學內容。一個良好的建議是:教師可以更多地聽取和采集學生的意見,實際上最為靠近互聯網技術的是學生,他們對新技術更加了解,并且運用得爐火純青。更進一步地說,只有年輕人才能夠更加了解他們自己的需要。教師應牢牢把握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理念這一教學目標,進行教學。
3.3改革學生體質管理機制
對于大多數高校而言,體檢可能往往流于形式,僅僅是慣例性質的工作。較少有高校將數據合理地管理起來,更別說合理利用來檢測學生的體質變化情況,以隨時調整體育教學計劃了。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需建立或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動態管理機制。
從體型來看,高校學生身高和體重基本成正態分布,肥胖和超低重比例越高;身體機能方面,優秀比例較低,不及格比例較高;身體素質方面,學生忍耐力較為理想。另外,男生身體體質普遍比女生差,且隨著年級(年齡)的增長,體質狀況越來越差。
[1]周燕.學生體質變化趨勢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與思路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5(30):70-72.
[2]陳修敏.高中學生體質健康變化趨勢對體育教學改革的影響與思路分析[J].青少年體育,2016(2):103-105.
[3]田彤.濟南大學學生體質與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0.
G80.5 文獻標識碼:A
1674-151X(2016)08-095-03
2016-06-19
陶曉斌(1984~),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