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如何創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是擺在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面前的一個常談常新的課題。
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
馬克思主義思想體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聯系的基本原理構成的。所謂基本原理,就是被長期實踐反復證明了的、在一定領域具有普遍真理性的科學原理。它是由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某一學科的基本范疇構成的,反映了事物發展的普遍規律,因而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而個別結論則不同。它是對某一具體事物特殊本質的反映,其真理性因條件的改變而改變,因而不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堅持基本原理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否定基本原理,就是否定馬克思主義。不論在什么情況下,在基本原理問題上都必須旗幟鮮明,不能含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背離或放棄馬克思主義,我們黨就會失去靈魂、迷失方向。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這一根本問題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有絲毫動搖”。
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但是解放思想并不是沒有原則,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最基本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打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旗號懷疑、反對馬克思主義是完全不合邏輯的,或者說那完全不是我們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從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思想束縛中解放出來,堅持“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講新話,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時俱進而富有時代精神。所謂老祖宗不能丟,就是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關于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和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所謂講新話,就是馬克思主義必須與時俱進,必須隨著時代、實踐和科學的發展而發展,要在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的過程中努力創新理論,勇于講符合實際的、老祖宗沒有講過的新話。我們把二者統一起來,既反對離開、否定社會主義的種種錯誤思潮,毫不動搖地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又結合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而使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富有時代精神。
為此,必須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個別結論區別開來。如果把個別結論誤認為是基本原理,就會犯教條主義錯誤;如果把基本原理指為個別結論,就會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錯誤。這兩種傾向都是應當加以防止的。區別什么是基本原理、什么是個別結論,當然并不總是很容易的,但又是必須加以區別的,而這種區別只能建立在總結國際國內、歷史現實各方面豐富實踐經驗的基礎之上。
與時俱進地發展馬克思主義
實踐是不斷發展的,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是革命的、批判的、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理論體系,必將隨著實踐的發展、時代的變遷、條件的變化而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前進、有所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馬克思主義也面臨著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并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早就說過:‘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一再強調,正確的理論必須結合具體情況并根據現存條件加以闡明和發揮。列寧反對用教條主義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他認為,如果把馬克思主義變成一種片面的、畸形的、僵死的東西,就會抽掉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會破壞它的根本的理論基礎——辯證法,即關于包羅萬象和充滿矛盾的歷史發展的學說,就會破壞馬克思主義同時代的一定實際任務,即可能隨著每一次新的歷史轉變而改變的一定實際任務之間的聯系。任何僵化與停滯,都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背道而馳。一部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及其后繼者,對已經改變的實踐進行新的理論概括,又用創新理論指導發展了的實踐的歷史。因此,對待馬克思主義,切忌把它在特定歷史條件下作出的個別結論僵死化、凝固化,而應當根據不同歷史條件,創造性地加以運用。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也是一切真正馬克思主義者的特有品格。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歷史。
首先,馬克思、恩格斯堅持解放思想,不斷審視和批判自己的觀點,超越和發展自己的理論,使得馬克思主義不斷完善。馬克思在自己理論活動的初期就聲明:“我們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而只是希望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馬克思、恩格斯早在100多年前就明確提出:“所謂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變革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時時在關注實踐變化、不斷修正自己理論的同時,還滿懷信心寄希望于未來的馬克思主義者發展自己創立的學說。
其次,列寧堅持解放思想,從多方面補充、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推進到了列寧主義新階段。例如,列寧用“首先勝利論”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勝利論”,并在實踐中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列寧在領導無產階級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在同國際資產階級和第二國際機會主義的斗爭中,沒有拘泥于馬克思、恩格斯某個階段的具體論斷,而是從新的歷史情況出發,提出了社會主義可以首先在一國取得勝利的理論,并領導了偉大的十月革命,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共產黨堅持解放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一系列理論創新成果,不斷把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事業推向前進。
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反對形式主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我們認識真理、進行理論創新就永無止境。今天,時代變化和我國發展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時的想象。同時,我國社會主義只有幾十年實踐、還處在初級階段,事業越發展新情況新問題就越多,也就越需要我們在實踐上大膽探索、在理論上不斷突破。”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反對形式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只有聆聽時代的聲音,回應時代的呼喚,認真研究解決重大而緊迫的問題,才能真正把握住歷史脈絡、找到發展規律,推動理論創新。”
馬克思說:“一個時代的迫切問題,有著和任何在內容上有根據的因而也是合理的問題共同的命運:主要的困難不是答案,而是問題。因此,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問題。正如一道代數方程式只要題目出得非常精確周密就能解出來一樣,每個問題只要已成為現實的問題,就能得到答案。世界史本身,除了用新問題來回答和解決老問題之外,沒有別的方法。因此,每個時代的謎語是容易找到的。這些謎語都是該時代的迫切問題,如果說在答案中個人的意圖和見識起著很大作用,因此,需要用老練的眼光才能區別什么屬于個人,什么屬于時代,那么相反,問題卻是公開的、無所顧忌的、支配一切個人的時代之聲。問題是時代的格言,是表現時代自己內心狀態的最實際的呼聲。”馬克思看來,任何哲學都是一定時代的產物,但是只有那種真正把握住了自己所處時代的脈搏、深刻體現了自己所處時代的時代精神的哲學,才能夠給人類實踐以正確指導,推動歷史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因而才稱得上是“真正的哲學”。每個時代都有屬于自己的時代問題,準確地把握并解決時代問題是思想和社會進步的動力。任何哲學研究都必須對現實生活中人的生存境遇、價值訴求等層面凸顯出來的矛盾與問題進行深度的研究、審視與批判,要在思想性與時代問題的互動對話中完成,就必須把握時代脈搏,強化問題意識,正確審視當代社會發展中的問題與困境。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為我們的實踐活動提供了總的指導思想、根本原則和根本方法,但是,它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現成答案。實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創新和與時俱進,必須關注和為探索解決這些時代課題作出思想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指出:“理論上不徹底,就難以服人。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眼界審視馬克思主義在當代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實踐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聆聽時代聲音,更加深入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讓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放射出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就當前中國的現實而言,現在,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臨的矛盾和問題也前所未有。當今世界格局正在進行深度調整,全方位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我們面臨的經濟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軍事安全、網絡安全問題更加突出,維護和拓展國家戰略利益的任務更加艱巨。當代中國正處于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進入發展關鍵期、改革攻堅期、矛盾凸顯期,許多問題相互交織、疊加呈現。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就不能有效破解改革和發展過程中的各種難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就難以推進。因此,我們要在直面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在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我們黨領導人民干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強烈的問題意識貫穿于我們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全部實踐,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不竭動力。
(作者:董振華,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高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