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新品種Y兩優896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水稻Y兩優896是隆平高科強勢推出的最新國審超級稻組合,國審稻號2014028。2015年江西德安引進試種,在蒲亭鎮附城村示范種植區中其表現產量高、抗性強、易栽培、米質優等特點,深受農民的歡迎。
該組合屬兩系雜交中秈,全生育期為130~138 d,長相清秀,株型適中偏矮,抗倒伏性強,分蘗力很強,秧齡60 d,有效分蘗平均17個,株高122.3 cm,穗長26.8 cm,畝有效穗數16.3萬穗,穗粒數188.2粒,結實率82.5%,千粒重26.5 g。稻瘟病綜合指數4.8,抽穗期耐熱性中等,整精米率62.9%,長寬比 3∶1,堊白粒率25%,堊白度2.6%,膠稠度79 mm,直鏈淀粉含量15.5%,達到國家 《優質稻谷》標準三級。
在江西德安縣蒲亭鎮附城村水稻Y兩優896示范區,于5月31日播種,6月23日移栽,9月6日始穗,9月9日齊穗,10月8日成熟,全生育131 d。畝有效穗16.1萬穗,株高121 cm,穗平均總粒數231粒,實粒數173粒,結實率75%,千粒重26 g,理論產量724.2 kg/畝,實收產量685.5 kg/畝。經專家實地考察驗收結論是:“該品種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高產潛力大,是一個災年穩產、豐年高產的好品種,尤其適宜大戶種植”。
3.1根據當地氣候確定播種期。為了避開高溫伏旱或低溫多雨對抽穗揚花的不利影響,將灌漿結實期安排在多晴少雨,晝夜溫差較大的時節,有利于提高結實率,促進籽粒飽滿。
3.2培育壯秧,合理稀植。育秧宜采用軟盤旱床育秧,這樣移栽大田后無緩苗期,3 d后即有分蘗發生,每畝秧田的播種量為10~15 kg,采用藥劑浸種和多效唑育秧,移栽前施好“送嫁肥”和“送嫁藥”,育成無病蟲害多蘗壯秧,軟盤旱育秧齡在10~15 d或葉齡為2.5~3.0葉即可拋栽,大田傳統式水育秧秧齡應控制在25 d以內。大田移栽,一般每畝栽插1.5萬~1.7萬蔸,栽插密度為15 cm ×26 cm或17 cm×23 cm,每蔸1~2株。
3.3合理施肥,濕潤灌溉。施肥的基本要求是施足基肥,促施分蘗肥,重視穗粒肥。根據測土配方及品種特性,主要抓好“控氮補磷和提高鉀肥”的施用量。
3.3.1基肥。在沒有農家肥和其它有機肥料的情況下,每畝施三元復合肥20 kg、鈣鎂磷肥46 kg、氯化鉀10 kg、尿素5 kg,在整田的最后一次耙田時施下,使土肥充分融合。
3.3.2分蘗肥。移栽后7 d左右返青時每畝施尿素4.5 kg,與乙·芐等除草劑同時使用;移栽后15 d施尿素4.3 kg、氯化鉀3 kg。追施分蘗肥時宜薄水,施后讓其自然落干,以利于提高肥效。
3.3.3穗粒肥。曬完田復水后,幼穗分化期每畝施尿素6 kg、氯化鉀6 kg;主莖第13.7葉時,每畝施促花肥尿素4 kg、氯化鉀5 kg;主莖劍葉抽出時,施穗粒肥尿素3.3 kg。鉀肥不能在有露水時施用,否則葉片易產生肥害。
3.4水分管理。水分管理的原則是淺水栽秧,薄水分蘗,適時曬田,達到苗數的80%或主莖葉在9 葉1心時開始排水曬田,寸水抽穗揚花,后期干濕交替,保持清水硬板,以氣養根,以根護葉,以葉增重,活熟到老,收獲前5~7 d斷水。
堅持以防為主,重防稻瘟病、褐飛虱。浸種時要用種子消毒劑消毒,秧田要打好送嫁藥,主防稻薊馬、稻瘟病和二、三化螟。大田重點防治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稻飛虱和稻瘟病、白葉枯病,噴好破口藥,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做到適時用藥,對癥下藥,交叉和混合用藥。大力推廣螟施凈、噻嗪酮、烯啶蟲胺、漢邦阿維菌素、三環唑等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把病蟲消滅在初發階段,使病蟲損失控制在經濟允許范圍之內。
330400江西省德安縣農業局姜洪剛
任道文方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