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鴻瓊
中小學書法教育的意義、現狀、困境與對策
■黃鴻瓊
學習書法,首先要了解書法藝術美的本質。書法是一門藝術,是抒情言志的藝術;是線條的藝術;更是文化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中國傳統文化 “核心的核心”。書法藝術美的本質在于人格精神和文化內涵的象征,換句話說,書法藝術美最終是以筆墨線條美來體現人格精神和文化內涵的美。因此書法教育應圍繞著這一精神本質展開。
書法是最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用習近平總書記于2015年六一兒童節說的話:“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一定要傳承和發揚好。”還說 :“中國字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標志······這種傳承是真正的中華基因。書法課必須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一文提出:“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
目前,最高領導層非常重視書法、社會也很火熱。整個社會對書法的愛好,可以說是到了老少朝野都非常火熱的程度。書法市場也達到前所未有的局面。
2010年6月3日,黃庭堅的 《砥柱銘》以4.368億元人民幣拍賣,刷新中國藝術品拍賣紀錄 (暫且不說它是否贗品)。2010年11月20日晚,在中國嘉德2010秋季拍賣會上,王羲之草書 《平安帖》以人民幣3.08億成交。《砥柱銘》有近600個字,平均每字約100萬元,《平安帖》僅41個字,平均每字750萬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傳世124字墨跡 《局事帖》,七年前曾以1.0864億人民幣拍賣,成為第一件過億的中國書法,2016年5月15日中國嘉德又將它以2.07億人民幣拍出。
從以上這些現象我們看得出書法的時代已經到來。因此書法的審美與書法技巧的學習已是國民應掌握的基礎知識。
但返觀這火熱現象的背后,我們發現:
(一)書法市場的火熱與大眾審美的盲區很不和諧。
大眾審美盲區體現在這幾方面:
1、很多人分不清楚寫字與書法藝術的差別。
寫字,就是把字寫清楚,讓人看得懂即可。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體現三個層面的內涵:筆墨線條美、文化內涵、人格精神。
2、分不清楚好書法與劣書法,盲目地收藏。(我認為應收藏文人型、學者型書法家的作品,才有較大升值空間。)
3、更不懂得真品與贗品。這是一門較深的學問。
因此提高大眾的書寫水平及書法藝術審美水平是當務之急。而要提高大眾的書寫水平和書法藝術審美水平,全部的力量在于教育,而且要從娃娃抓起,因此中小學書法教育意義重大。
作為書法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責任重大!近年來一些有識之士都在為書法的普及與提高做大量有益的工作。
如:高校本碩博書法教育、央視、書畫頻道、超星學術視頻、各級政府教育單位、大大小小書法培訓機構等等都在為書法傳播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書法教育市場的火熱與中小學書法教育偏冷很不和諧。體現在:
校外書法培訓班相當火熱而校內真正開設書法課的學校并不多,大多沒開設書法課,或留于課表上,沒有真正開課。只為應付檢查。理由是沒有老師。校外書法培訓班的火熱本是好事,也要感謝他們為書法繁榮做出的貢獻。但畢竟是市場行為,教師水平良莠不齊,若教不正確,今后難以糾正,所以還是學校辦正規的書法教育好。
教基 [2002]8號文 《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加強寫字教學的若干意見》雖有要求,但強調力度不大,當時書法的狀況可以說是 “精英的自戀和大眾的漠然”。2009年10月書法和篆刻同時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后國家對這兩門中國傳統優秀藝術更重視了。2011年8月2日教育部下文 《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要求中小學校必須開設書法課程。2013年教育部又發教基二 [2013]1號文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對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提出具體要求。2015年教育部推出11套中小學教材。又使書法教育進一步落到實處。
雖然書法教育市場的火熱與中小學學校書法教育偏冷很不和諧,但相對之前,今年全國中小學開沒書法課的數量還是有所提高。據有關專家介紹今年有些省、市中小學已把書法納入必修或選修課程,但相對國家文件要求每一所中小學必須開設書法課的標準來說還是相差甚遠。
(一)目前國家教育部對書法教育很重視,但各省重視程度不一樣。據調查:一線城市稍好;二、三線城市稍差;鄉村更差些。校領導,特別是校長,懂得書法或喜歡書法的,這個學校就重視書法,就開設書法課。否則則相反。所以我們如果有機會,可以通過人大、政協等各種渠道呼吁有關部門更加重視。呼吁教育部門督導書法教學、使書法教學常規化。甚至呼吁中、高考書寫好應加卷面分。上級領導重視了,書法教育發展才會更順利。
(二)校長們重視了,學校書法教育才會落到實處。就不會出現功課表列了書法課,卻沒真正開課的現象。因此在校長培訓班里應設書法欣賞與書法教學管理課。也可辦校長書法培訓班。
(三)師資的短缺是目前最大的問題。
目前全國辦本科書法的院校100多所,而據報道全國需要50萬中小學書法教師。按理書法本科畢業生遠遠供不應求,但事實是:本科書法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轉行的很多,造成書法教育人才的浪費。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有二:
1、中小學招聘時,沒有書法專業人才的崗位,沒有招聘書法教師的名額。有些對書法重視的學校,把美術的名額用來招聘書法;或采取聘用書法本科畢業生作為兼職、代課老師。
2、聘用后,書法老師沒辦法評書法職稱。得掛靠語文或數學等其他學科評職稱。
中小學沒有評聘書法的崗位,已嚴重挫傷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實質性開展。
另外目前中小學更多的是任用有書法基礎的語文、數學老師,甚至體育老師教書法,這些老師最好送去專業培訓后再上崗,這樣對中小學書法教育質量的保證有好處。
(四)教材也是大問題之一。
雖然2015年教育部推出11套中小學教材,但水平良莠不齊,內中也存在不少問題。
由于編寫時間倉促,語言表述不準確,不通順等問題是常見的問題;甚至選擇書家、書作也存在不合理之處。如,顏真卿楷書入門字帖應以顏真卿成熟時期代表作 《顏勤禮碑》較為合理。這11套中有以顏真卿未成熟時的 《多寶塔》入門,不太合理,不符合 “學法乎上”的原則。
(五)由于中小學書法教育剛剛起步,教研、科研也不深入,建議書法教育委員會常組織召開教學研討會,互相切磋交流經驗、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經常辦成果交流展或書法展,促進書法創作、教研、及科研進步。
(六)加強教學設施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書法圖書的購置。教室應有示范寫字用的多媒體,可用公路用的攝像頭對著示范桌投影至布幕。

上圖為泉州師范學院書法專業教室。
(一)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基本理念非常好。“以提高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以書寫實踐為基本途徑,適度融入書法審美和書法文化教育。”與書法藝術美的本質是契合的。
書法是一門傳統文化積淀深厚、技巧性相當強的課程。要很好地傳承并發揚光大,必須依賴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書法專業教師來傳授。傳授時不應僅停留在技法的層面上,更要通過書法去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應讓學生了解書法史、懂得書法欣賞的方法及書法所體現的核心理念。
(二) 《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硬筆與毛筆兼修,實用與審美相輔。”又在 “三、實施建議與要求”中提出: “小學3-6年級每周安排1課時用于毛筆字學習。”我認為1課時偏短,效果不好。因為要講解又要練習,同時,輔導那么多學生恐怕輔導時間不夠,教學質量不好。建議最好兩節課連著上。建議中考、高考考書法,以便更好地執行。或者也可毛筆課與硬筆課兩節課連著上,先上毛筆課,后上硬筆課效果會更好。又指出:“注重培養學生的書法基本功。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基本方式,臨摹過程包括讀帖、摹帖、臨寫、比對、調整等階段。”建議:除了 “讀帖、摹帖、臨寫、對比、調整” 還應加上 “背帖 (3-6年級)、用帖 (5-6年級)”。
注釋:
[1]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學習出版社2015年10版 第23頁
作者單位:泉州師范學院
地域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