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存在腐敗問題,在我國腐敗現象也比較頻發,腐敗問題不僅僅造成了經濟上存在巨大漏洞,而且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影響。隨著我國新經濟體制的轉化和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腐敗問題開始逐步擴散,與此同時,反腐倡廉也成了一項重大課題。本文從腐敗的理論出發,具體分析產生腐敗問題的原因最終開發出一條反腐倡廉新道路。權力對人來說具有特殊性,擁有權力便意味著擁有控制力,但是一旦權力被人擴大化,便會產生腐敗行為。因此,如果控制好對權力的合理運用便可以相對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
【關鍵詞】官員;腐敗;原因;對策
一、我國官員腐敗問題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后,我國政治、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是我國目前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的發展受到了種種因素的干擾,從而使得我國官員的腐敗現象越來越多,腐敗的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參與腐敗的人數也隨之增加。官員的腐敗與權力的運用是否得當具有重要關系,腐敗問題的本質就是私人對公共權力的濫用,官員手中的權力如果使用得正確為人民謀取福利,一旦使用不當,便會滋生腐敗行為。官員的腐敗行為需要借助一定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分為:國家控制的稀缺資源、腐敗機會和腐敗成本。腐敗現象一旦發生,便會增加制度改革的成本,隨之產生一系列改革問題。在我國,腐敗問題此起彼伏,并且發生腐敗的人群職務越來越高,貪污受賄的金額也越來越大,牽扯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因此產生的影響也就越來越深遠了。十八大后黨和政府重視對權力運用的管理,并且提出關進籠子里的權力等說法,形成了一系列的對權力的保障力度和機制,并且加重了對腐敗行為的懲治措施,堅持“老虎”“蒼蠅”一齊打,使得落馬高官的范圍不斷增加。
二、我國官員腐敗的特點
(一)腐敗的集團化
近年來,腐敗問題的集團化越來越嚴重,這主要表現為串案,窩案的現象日益增多,許多案件參與的人數為幾十人,甚至上百人,這已經成為腐敗問題最顯著的特點,腐敗問題的集團化主要包含兩種情況:一種是“大”集團單位的腐敗,即腐敗的主要人員是集體,學術上把它叫做單位腐敗,有可能是公開或者是半公開的;另一種是“小”集體腐敗,即腐敗的成員是某些官員,相對于集體腐敗來說,破壞性較低。集體腐敗相對于個人腐敗是尤其特有屬性的,集體腐敗是以集體為單位的,是以多個部門合作的方式形成腐敗現象的。集體腐敗的行為是打著官方的名義為謀求個人私利而進行的腐敗行為,它所獲得的非法財產理應是屬于該單位全體員工的。集體腐敗的破壞力度更大、消極影響更長久。對于執政政府的政權來講,人民生活的安居樂業和百姓的幸福指數才是極其重要的關注點。腐敗現象無異于是一種內在的腐蝕力,容易造成更多的經濟損失和政治損失,在財產流失的同時的政府的可信度也隨之下降。政府在人民中的良好形象也在日益受損。
(二)腐敗的跨國化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因而腐敗的問題也出現了國際化趨勢,官員攜帶贓款潛逃的案例時有發生,與此同時,世界上各個國家也充分認識到腐敗的犯罪行為已經不是一國范圍內的事,二是世界各國共同關心的政治問題。《聯合國反腐敗公約》作為引導全世界進行反腐敗斗爭的主要法律,對我國的國際反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各國之間友好往來也越來越密切,國際范圍內的腐敗不僅給一個國家的經濟帶來巨大損失,而且對全球領域的安全穩定也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腐敗的家庭化
近年來,根據數據庫統計的官員違法犯罪的貪污案件表明,腐敗的“家庭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從今年統計的數據來看,腐敗“家庭化”現象的一般情形是:官員手中有一定的權力,他們利用超出自己職務的權力進行犯罪行為,由其家屬幫助其貪污受賄,或者運用其他方式進行犯罪行為,將其權力“變現”,形成以家庭為組織單位的團案、窩案,最終其家庭成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法律懲處。研究歷年相對典型的腐敗案件,我們不難看出具有“夫妻、父子、父女、翁婿同判刑”的“家庭腐敗”案層出不窮。相關媒體揭示了目前“家庭腐敗”的幾種常見的形式:夫唱婦隨型、公媳合作型、翁婿互助型、全家動員型等。
三、我國官員腐敗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是制度盲點
目前,官員腐敗行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行為,是一種政治現象,隨著腐敗行為的不斷高發,反腐敗的措施也隨之深化,在腐敗行為的高發區,必然面臨著反腐敗的成本投入逐漸提高。想要減少腐敗現象的發生,比較恰當的方法之一便是增加腐敗的機會成本,完善法律對國家的制約作用從而使得官員能夠深刻感受到強制力。社會多種力量共同制約腐敗現象,監督腐敗的機構和力量都部署全面到位,因此其中任何一個階段都可以對腐敗現象起到監督制約的作用,從而使得整個反腐機制從容有序的進行。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各方面制度還不夠完善,給腐敗問題提供了溫床,并且官員的權力相對集中但是缺乏嚴密的制約因此出現問題。
(二)現實原因是外因誘化
現如今,腐敗問題存在著比較新的趨勢,也在側面反映了我國加強反腐力度的決心,當前我國的反腐形勢總體呈現出好轉的現象,反腐力度的加大使得老舊的反腐方式并不適合新興的社會趨勢。某些政府官員為了最大限度地獲得腐敗的成果,開始探究腐敗新出路,這使得當前的腐敗問題存在一定的隱蔽性,從而增加的反腐的難度。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精準,全球人民交流越來越密切,世界性的經濟成果由全球人民共同分享,這種方式在帶來好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不利之處。全世界人民的工作關聯日益加強,多元化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日益凸顯,從而為腐敗問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政府部門的官員各種資源十分豐富,各個行業中都會看到熟人效應的重要性,官員人脈廣泛,對腐敗的操控性大。如腐敗的黑幫化,黑幫群體通常會賄賂官員從而使自身利益得到保障,對政府官員來說,也符合其利益需求,因此人際關系在腐敗問題中呈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endprint
(三)直接原因是主觀思想誤區
縱觀我國五千年璀璨歷史,從封建社會開始便發生了腐敗現象,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變遷,有組織的地方便會容易滋生腐敗現象的發生。我國當今的腐敗行為與我國悠久的歷史傳統也是密切相關的,與此同時,非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也是極其重要的。
1、我國傳統文化對腐敗政風的影響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當今社會的發展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在世界文化發展的偉大歷程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也對世界的進步、民族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從而共同推動全球的共同發展。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積極的一面也有其消極的一面,我國的傳統文化為我國社會的和諧進步帶來了一定的機遇,但是從某種程度來講也使得腐敗現象有了蔓延的溫床。
2、人性因素對腐敗的影響
腐敗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人性思想便是產生腐敗問題的重要因素。我國人口基數本身比較大,因而政府官員的數量也就隨之增大,公務員數量更是不可小覷。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因而面臨的各方面的競爭也隨之增大。每人從政的原因也大不相同,有些官員是一心一意為百姓謀取福利,但是有些官員則是看重了權錢交易,因此最終禁不住外界的誘惑,使得自身的貪念越來越大,在政壇上迷失了自己也牽制了他人。主要是因為官員自身的人性因素在作怪。
四、我國官員腐敗問題的對策
(一) 完善反腐制度,治本抓源頭
加快建立健全黨的各方面法律法規體系及懲罰體系。于此,應當從我國當前的具體情況著眼,并且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加快制定并實施有關反腐敗的法律法規,由此建立并形成一套完整的針對我國現狀的反腐敗法律體系。與此同時,要嚴格執行我國現有的反腐敗法律法規,定要嚴格執行,遵循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對待所有腐敗官員一律嚴懲,不得徇私情。
加強對黨的紀律建設。第一,要正式黨中央的重要性,是思想和行動具有同步性,使“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種現象不再出現,堅守"令行禁止"這個原則。對于現在社會上出現的種種違法利用公款公車等行為,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嚴格治理,不與手軟。第二個方面,要維護中央紀律的權威性,對于中央發布的政令都要真正做到貫徹落實。
(二)深化體制改革,規范權力運作
1、實行職權分解,加強對權力的制約。
進行職權分解的做法有兩種,第一,一定要制約相關權力,一方面,權力行使的各個部門、各個環節要相互制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當一個部門在行使權力的時候,其他部門也應該對其有所制約。第二,用權力制約權力,將權力分給若干部門。用瓜分權利的方法進行監督和調整,將單一權利瓜分于多個部門,能防止權力集中在單一的部門,實現對權力的分散,以及對權力的監督。除了這一點,還應繼續推行崗位交流輪換相關制度,加強在特殊崗位上的人員輪換,由此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監督體系。
2、推進陽光政府,簡政放權。
加強建設陽光政府,建立權力運行公開制度。這樣能夠更大程度的減少腐敗行為,對行使權力的主題進行監督,清楚腐敗現象。所以,一旦權力運行涉及到廣大人民權重的切身利益,有關部門就必須將權力運行過程中的相關事宜公布于眾。更大程度上的簡政放權和為人民服務才能減少腐敗現象。政府要從以管理職能為主到以服務職能為主來轉變,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減少錢權交易等行為。
(三)加強國際司法合作,打擊外逃貪官
只有合作各方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合作才能取得成效。自從國際反貪局聯合會成立后,為推動《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有效實施,我國積極為反腐敗國際合作提供了良好交流平臺。各個國家的反腐敗相關部門應當利用國際反貪局聯合會這個合作平臺,加強各國之間合作和交流,加強互信,各方積極開展反腐合作,聯合制止跨國腐敗。尤其是腐敗資產所流入是國家,不僅要考慮本國的利益,還要真誠的保護腐敗受害國的有關利益,積極推進建立反腐敗合作機制,創造出利于打擊跨國腐敗的國際環境和條件。因此建議各國反腐敗德過程中根據公約規定德進行展開反腐活動,最終達到從根本上有效的管控腐敗資產,使得國際腐敗德資金無處外流,腐敗分子無處躲藏,最終達到控制和打擊國際腐敗的目標。
(四)加強對官員的思想道德建設
增強對共產黨員的理想教育,堅守共產黨人原則和底線,保持政治方向的端正。第一,要加強思想理論建設,貫徹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建設學習型政黨,引導中國共產黨黨員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而奮斗;第二,將黨性教育的建設作為中心任務,了解黨的發展歷程,總結黨發展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弘揚黨的優良作風,要求共產黨員做到三觀端正,有清晰明確的政治立場,熱愛祖國;最后,講道德建設作為教育的基礎,要求共產黨員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做事,切實做到為人民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展現中國共產黨黨員的特殊魅力。
教育共產黨員要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十八大報告指出:“堅持勤儉節約,改進文風會風,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然而一些共產黨員,以身試法,滋生腐敗,擾亂社會風氣。所以要迫切需要加強黨的優良作風的教育,讓眾多黨員繼續弘揚黨的作風,自覺參與反腐敗斗爭。
做到自律自控,反腐敗從自身做起。以教育的方式使廣大黨員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念,自覺遵守法律法規,是自己的行為符合相關法律。利用某些貪官的案件作為反面教材,總結經驗教訓,對所有黨員氣到警示的作用,減少黨員腐敗案件的發生。
五、結語
當今的我國,腐敗已嚴重擾亂社會風氣,而腐敗官員的級別愈來愈高,其危害愈來愈大,腐敗問題急需被整治。尤其在當今,腐敗形式多樣化,腐敗的原因更加復雜化,就要求有關部門及時采取相應的對策,利用有關法律法規將腐敗扼殺在搖籃中。
參考文獻
[1]《對中國“反腐”現狀的淺析》、《再議中國的反腐現狀》2002(3).
[2]李春暉.《對反腐敗的幾點認識》前沿1999年第9期.
[3]林瓊.《淺議權力腐敗的防范措施》.2004(1).
[4]《中國反腐敗的階段劃分過程》中國經濟時報.2003年版.
[5]吳敬璉.《中國腐敗的治理》、《戰備與管理》2003年第2期.
[6]胡和立.《腐敗:權力與金錢的交換》(第2版),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簡介
李歡歡,女(1991),河北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國際政治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