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丹
【摘要】本項目主要是基于環境保護問題,充分發揮網絡、新聞媒介及其它大眾傳播媒體的作用,選擇省內外幾個有代表性的城市的主要景點作為主要調查區域,組織調研人員通過網絡調查、實地考察、景區調研等途徑對國人旅游環保意識進行深入的研究,根據數據統計分析,得出不同的人在旅游時的環保行為以及他們環保工作的意見和想法,根據問卷統計出的結果進行分類統計和交叉分析,綜合出景區環境問題的根源所在,并根據統計和分析結果得出對應問題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環保旅游;旅游環境保護意識;交叉分析;環境問題
一、課題背景
在經濟科技迅速發展的21世紀,隨著“每周五日工作制”和“帶薪假日”的推行,旅游已經普及到社會生活當中,有越來越多的人提倡精神消費,崇尚環保旅游,但在各景區,隨手亂丟的垃圾依舊隨處可見,游客的旅游環境保護意識并不牢固,很多人在不經意間就做出破壞環境的行為,要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當務之急是找出景區環境臟亂差的根源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為中國的環境保護事業作出強有力的宣傳。
二、現狀分析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表示,中國人的旅游支出為全球最高,中國正在大踏步走向全面小康社會,旅游已經普遍到每一個人,旅游業步入黃金發展階段。據世界旅游組織稱,預計到2020年,中國將成為最大的旅游對象國,做好全面的環境保護工作刻不容緩。每到法定節假日,對于中國政府來說,國內旅游市場的繁榮興旺讓人感到歡欣,而數量龐大的人群、超負荷運營的景區景象以及某些令人失望的缺乏環保意識的行為又讓人內心不安。這就要求我們在做大旅游業規模的同時更能提高旅游業的發展質量,加強人民對于保護環境的意識,使得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增強游客的綠色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我國旅游環境保護體系主要面臨以下問題:一是旅游景區對環保的監管不夠到位;二是政府和游客對環保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三是旅游環保的監管力量薄弱。
三、現象分析
(一)概念了解及環保意識現況
根據“關于大陸游客的旅游環保意識現狀的調查問卷”分析,有77.39%的人覺得保護環境非常重要,有20.06%的人認為保護環境比較重要,可見保護環境已經深入人心,絕大多數的人都會有很強烈的保護環境意識。
在314名調查者中,有5.73%的人非常了解環保旅游,有57.96%的人對環保旅游有一般的了解,剩下的36.31%的人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環保旅游;對于調查的受教育程度為初中及以下的人中,有約55%的人認為自己對環保旅游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而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中,僅有約33%的人認為自己不太了解或者完全不了解環保旅游。可見對于環保旅游的了解程度跟游客的受教育水平有很大的聯系,一般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人群對環保旅游有更深層次的了解。
(二)環保行為分析
據數據統計分析,有88.54%的人確定自己不會在景區內亂丟垃圾,但是僅14.97%的人在景區看到垃圾會主動撿起來,僅12.42%的人在景區遇到破壞環境的行為會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制止。我們可以知道,雖然大多數人環保意識很強烈,認為保護環境非常重要,且能管好自身不進行破壞環境的活動,但只有少數人愿意“多管閑事”,更多的人不會去理睬其他人的不良行為,也不會親自動手去改善環境問題,這就解釋了為什么雖然有很多人不做破壞環境的事情,但是各大景區的環衛工人總是供不應求。
在選擇旅游目的地的時候,在考慮到交通便利性、景區消費情況、景區安全性、景區環境質量、景區服務質量、外接口碑等各種因素時,有68.79%的游客把景區環境列為選擇游玩地點所必須考慮的條件之一;在調查景區環境對游客保護環境方面行為的影響時,有86.31%的人認為如果環境質量好,自己會格外注重環境保護工作,而當環境質量不好時,僅有32.17%的人認為自己會格外注重環境保護工作,景區的環境質量的重要性顯而易見。環保意識包含環保知識、環保態度、環保行為三個維度的有機統一,保護景區環境質量需要國家和政府采取正確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同時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從點滴小事做起,為環保工作獻心獻力,為自己所生存的地球承擔起自己必要的責任。
四、解決方案
(一)景區方面
1、環保工作
在中國旅游市場欣欣向榮的大背景下,進行景區的環境改善工作勢在必行。在關于對游客調查對自己曾經有游玩經歷景區的環保工作想提哪些建議時,有75.16%的游客認為景區的垃圾處理方面需要進行一定的改善工作,有59.24%的游客認為需要對游客進行相應的環保意識的教育,另外,景區的水道清潔以及環境管理體系的改善也是值得各大景區努力改進的幾個點。景區方面只有根據游客要求做好各方面的環保措施,使景區的環境一步一步得到改善,使游客在旅游時得到更多心理上的滿足,才能吸引游客二次旅游,讓中國的旅游市場更加繁榮。
2、環保宣傳
據調查問卷統計,有63.38%的人通過環保公益宣傳途徑了解到環保旅游,可見環保宣傳也是提高游客環保意識的一個可行性措施,景區可以針對每一位買票的游客發放一個宣傳環保的小手冊,或者在景區內部設置多個點放置宣傳環保的提示語小廣告牌,在游客進入景區之后時時刻刻提示他們注意自己的行為,不要做損害環境的事情。
3、懲罰措施
有93.95%的人認為景區可以對破壞環境的人采取適當的懲罰措施。因此,除了以上的正面引導以外,景區也可用采取一些必要的硬性措施,景區可以設置懲罰制度,選擇罰款或者讓游客自愿做10到20分鐘的環保志愿者,在游客經過地帶拾起被其他不文明游客丟掉的垃圾和監督其他游客做不利于環保工作的行為,形成游客間互相監督,以此來減少不文明現象的發生。
(二)政府方面
1、公益宣傳
公益宣傳既是對主動保護環境的行為的一種肯定,更加激勵環保主義者的環保行為,又能嚴肅抨擊那些我行我素的非環保行為,讓其由于自己任性偷懶的行為所導致的后果產生罪惡感,從而增強自己的環保意識。有93.95%的游客認為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活動會影響他們的環保意識與環保行為,政府可以多做一些相關方面的公益宣傳工作,要改變群眾的非環保行為,首先要從改變群眾的思想做起。
2、導游素質
除了公益宣傳方面促進游客進行環境保護,政府也可以從選擇高素質的導游著手環境保護工作。調查數據表明,學歷越高的人越會注意自己在景區的環保行為,不會去做譬如隨手丟棄飲料瓶、塑料袋等不道德行為。在考導游證的面試環節可以優先通過道德品質良好和有強烈的環保意識的面試者,而把知識水平放在次要位置。導游領導著一群游客,導游的不良行為可能會影響到某些游客破壞環境,可是假若導游在為游客講解時順便講解一些環保方面的知識,這可能會讓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走到環保主義者的正軌上,導游的素質至關重要。
(三)個人方面
1、自身修養
涉及到個人因素,環保問題依舊存在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游客環保意識和個人道德水平的限制,對于改善大陸旅游景區的環境質量問題,責任不光光在于景區環境管理局和政府,更在于我們每一個人作為游客時的任何的細節行為,注重從細節提升自己的環保意識,改善自己的環保行為,而每一個小小的細節又反應了個人的日常修養,只有游客平時注重道德修養,在公眾場合才能夠以積極向上的一面去啟發大眾,影響大眾,從而創造出良好的環保社會風尚。
2、游伴選擇
調查的數據反映有74.52%的人認為自己的環保行為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有堅定的環保主義立場的游伴會督促你能夠去管本不愿意去管的破壞環境的“閑事”,而一個身心懶惰的游伴會影響你原本堅定的環保主義信念。我們在做好自己的同時,選一個對環境保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游伴也是很關鍵的一點。
五、結語
項目的內容是根據事先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出一份有效的調查問卷,再去各大旅游景點找景點的游客進行問卷填寫,回收314份有效問卷,再使用問卷處理工具對數據通過整理分析,聯合作者本人想法所得出,具有真實性和可參考性。
參考文獻
[1]杜榮.內蒙古草原生態旅游發展問題研究及對策[D].內蒙古農業大學,2006.
[2]林明水,龔芳華,袁書琪.大陸赴臺游客環境意識與旅游行為特征研究[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5:136-141.
[3]胡曉琴.基于可持續旅游發展的游客需求研究[D].湖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