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正處于急劇的社會轉型期,社會轉型對政府績效治理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就此,本文基于治理理論的視角,從請公民參與、由公民決定、讓公民選擇的公共事務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式入手來探討政府績效治理的優化路徑。
【關鍵詞】治理理論;政府;績效治理
一、治理理論簡述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西方學術界,特別是在經濟學、政治學和管理學領域,“治理”一詞十分流行。它表明,隨著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人類政治過程的重心正在從統治走向治理,從善政走向善治,從政府的統治走向沒有政府的治理,從民族國家的政府統治走向全球治理。國家現在已經不可能通過自己的行動解決所有問題了,國家的行動能力受到限制。
與統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種由共同的目標支持的活動,這些管理活動的主體未必是政府,也無須依靠國家的強制力來實現。作為社會——控制體系的治理,是政府與民間、公共部門與私人部門之間的合作與互動,是各種公共的或私人的機構管理其共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表明,在現代社會,國家正在把原先由它獨立承擔的責任轉移給公民社會,即各種私人部門和公民自愿團體,后者正在承擔越來越多的原先由國家承擔的責任。治理是政治國家與公民社會的合作、政府與非政府的合作、公共機構與私人機構的合作、強制與自愿的合作。
二、我國政府績效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政府績效計劃忽視與公眾、社會組織的溝通,實效性、可操作性差
政府績效計劃的制定與執行應該與各方進行溝通,廣泛征集意見和建議,明確各方的需要,制定出的計劃才能得到認可和接受,使計劃得以順利執行。而當前我國政府績效計劃的制定與執行,卻忽視績效溝通,認為它可有可無,績效計劃往往由上級部門和領導制定,缺乏公眾利益表達的機制和渠道,社會公眾處于被動的地位,民意得不到表達,這樣制定出的計劃認同率低,執行力不足,效果當然也不理想。
(二)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不健全,評估方法不科學
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的評估多處于自發狀態,評估主體以官方為主,多數是上級對下級的評估,缺乏社會公眾的評估,缺乏外界監督,特別是缺乏由專家、學者和媒體組成的第三方的評估。此外,政府部門屬于壟斷性公共權力性組織,特別表現在對信息的壟斷上,使得公眾難以掌握充分的信息對特定組織的績效進行科學的評判。這就會便于政府內部各部門進行“暗箱操作”,從而影響了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度,嚴重削弱了評估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三、完善我國政府績效管理的對策
治理理論告訴我們,提高或改善政府績效的一條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公民參與政府過程。不論在問題的確立上、問題的回應上,還是在被接受方案的執行上,都必須讓更多的公民來參與。這種治理理論思想對于客服政府績效所面臨的困境,還是很有啟發性的。它告訴我們:憑借“對話”和“溝通”實現公共事務的民主治理,是改善政府管理績效的最好辦法。為此,必須打造“請公民參與、由公民決定、讓公民選擇”的公共事務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務供給方式,確保公民參與政府行政和公共服務的全過程。
(一)公民必須參與公共服務政策制定
政府的公共服務政策其實就是生產和提供公共產品的一套方案,公民是公共產品的最終消費者和付費者,公民不參與方案設計,不表達自己的需求,生產出來的公共產品就不可能全面滿足公民需求、使公民滿意。為此,必須加強公民對公共服務政策制定的參與,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進行充分的利益表達,讓公共服務政策能夠吸納和體現不同社會公眾的利益需求。
(二)公民必須參與公共服務績效評估
必須明確:公民才是公共服務績效的核心評判者。政府到底為公民服務得怎么樣,必然是被服務對象才能準確地揭示和判斷,政府沒有自我評判和自我表揚的資格。因此,通過建立公民對政府績效評估的有效參與渠道,讓公共產品的最終消費者擁有對公共產品的“打分”權、對公共政策執行結果的“驗收”權,公共產品和服務的質量、適銷對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才能得到根本解決。
(三)公民必須參與公共服務問責
公共服務問責其實是在績效評估之后對評估結果的一種應用,即對績效評估中表現不佳的官員追究其相應責任。傳統的公共服務問責基本上是內部問責、上級對下級的層級問責,問責的主體和標準都是封閉性的。必須引入公民來進行公共服務問責,讓公民這個公共產品的使用者和付費者成為問責的主體,讓公民滿意度將成為評判官員的重要標準,決定其職業生涯。
(四)公民必須參與公共服務流程再造
政府對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提供不僅在內容上要做到保質保量,在方式上還要做到方便快捷,只有把質優量足的公共產品以最快的速度、最方便的方式送到公民的面前,才能贏得公民的滿意和好評。因此,必須以公民的感受和需求為導向,找到對公共服務流程的有效診斷標準和機制,及時進行調整、改進和優化,以適應公民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燕繼榮.服務型政府建設:政府再造七項戰略[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2]包國憲,鮑靜.政府績效評價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M].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
[3]薄貴利.建立和推行地方政府績效管理制度[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9,(3).
[4]劉昕.我國政府績效管理中亟待梳理的幾個關鍵問題[J].中國行政管理,2007,(4).
作者簡介
龐冬梅(1990-),女,漢族,山東濟寧人,在讀行政管理碩士研究生,陜西省延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研究方向,行政戰略管理與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