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克思的異化觀從萌芽到成熟經歷了一個歷史的轉變過程:即從抽象的人性出發理解異化的人本主義異化觀到從實踐、現實出發理解異化的歷史唯物主義異化觀。在他的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從具體歷史事實出發,顛覆以往哲學家的思維大膽提出了異化勞動的理論,從根本上剖析和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關系異化問題的核心——異化勞動。
【關鍵詞】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發展;形成
不同社會歷史時期和不同背景的學者對異化概念所反映的實質內容有著不同的詮釋。馬克思批判繼承和吸收盧梭、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異化思想,形成了偉大的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
一、 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提出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理論研究方向有了巨大轉折:即從針對“副本”的批判,進到針對“原本”的批判,不僅僅針對宗教、國家、法的和哲學進行批判,而是進到對“市民社會”(即物質生活關系)的批判。在這個階段他最重要的思想碩果就是創造性提出異化勞動理論。這是馬克思對勞動理論研究的一大創新,是在批判地吸取前人和同時代人相關思想的基礎上,聚焦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關系和本質問題,進行深刻剖析和批判。
(一)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前期形成階段
馬克思異化理論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成的。從自然的異化到政治的異化再到經濟的異化這是馬克思對異化概念的使用,而對異化現象的探究也經歷了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也是由一個由單純的異化概念到“異化理論”的漸進發展的過程。馬克思是在《博士論文》中首次談到“異化”概念,這時他的異化主要指自然異化的現象,異化等同于對象化的涵義。但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論猶太人問題》和《〈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這些著作中,我們發現他的研究視角迅速的把異化概念的作用和異化現象的批判由自然哲學領域引申到了現實的政治領域。
也可以說,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在大膽批判黑格爾的國家學說中提出的。他努力克服在異化論方面黑格爾哲學的束縛,認識到黑格爾哲學體系的缺陷,并明確指出異化產生和演變的歷史必然性,進而對異化的思考逐漸深入到政治經濟學層面,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馬克思扭轉被黑格爾顛倒的關系,從根本上搞清楚誰決定誰的問題:即政治國家是市民社會的異化形式,國家的前提和基礎是家庭和市民社會,市民社會決定法和國家。而隨著不斷深入研究社會政治經濟情況,他發現與政治領域內的不平等現象有著緊密關聯的是經濟利益,政治領域內異化現象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經濟利益的消長,從而暴露了私有制和私有財產的秘密。在私有制條件下,工人被資本家無情榨干剩余價值的悲慘命運,工人的異化勞動被國民經濟學掩蓋的秘密也被他揭示出來。
(二)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的明確提出
隨后,為了徹底突破了以往異化思想和觀念的局限,馬克思花費巨大心血寫出《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在書中異化勞動理論被他明確的闡述和提出來。由此,馬克思的研究深入拓展到了生產和勞動領域,這是異化論的一次偉大跨越。他闡明了勞動是人類得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基礎的觀念。然而,馬克思在通過深入考察后發現,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生產勞動并非是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而只是一種滿足動物般生存需要的謀生手段。在私有制的前提下,勞動更是人生命的外化。
二、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的表現
馬克思是從四個方面闡述異化勞動的表現,突破性的揭示人的異化是異化勞動表現的核心,指出工人被資本家無情剝削,沒有能力反抗的這一悲慘命運。
第一,工人生產的產品與工人自身相異化。即工人同自己得生產成果是同一個異己的對象關系。資本主義生產體制下,工人生產的產品會被轉化為資本,成為一種異己的力量,反過來剝削和壓迫工人。且工人被迫消耗的勞動力越多,創造的物質財富越多,他就變得越貧窮,創造出來的這種反對自身、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而這與人的本質需求背道而馳。工人辛苦創造商品,不僅得不到補償,工人勞動的價值還要受商品的牽制。
第二,從生產過程看,勞動者同他的勞動活動相異化。即勞動從人的自由自覺的和創造性的活動蛻變成為外在的、強制性的、自我折磨和自我犧牲的謀生活動。勞動者不是主觀能動地發揮自己體力和智力,就導致了他們與自己的創造的物質財富是一種異化關系。工人“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馬克思認為勞動主體生命的本質體現是工人自身的勞動活動,勞動主體生命能動的創造物質其實實現自身需求和價值的一種活動。而在這里,勞動卻成了不依賴于勞動主體自身,并反過來反對和支配勞動主體自身的活動。由此,馬克思指出這是人的“自我異化“,也是異化勞動的本質表現。
第三,從人的類本質說,人和自己本身的類本質相異化。“人的類本質”內涵可以理解為人就其本質而言,是社會性和群體性的人,意味著每一個人在根本意義上是同自己的群體、社會融洽的集合在一起的,而不是與它們相敵對的、自我孤立的個體。但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單個人卻失去了和群體、社會之間的和諧關系,個人與個人之間異化成了彼此對立的、孤立的個人,這即是“類本質異化”說,實質上是揭示了資本主義下的異化勞動把個人的勞動貶低為僅僅維持人的肉體生存的一種手段。
第四,從上述三重相異化的關系推論出人與人也相異化。即在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人與人之間相互對立、相互敵視的狀態。如果有一個異己的、敵對的人先占用了人的本質,人會和自己的本質相對立,導致處于被動和受壓迫的局面:自己會強制受別人的奴役和支配。
三、結語
馬克思在《手稿》中通過對異化勞動的深刻及科學的剖析,在批判資本主義制度和揚棄異化勞動的基礎上,指明了解決的方法——建立共產主義和諧社會。因此探究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并批判的繼承和發展它,對我們在構建和諧社會主義無疑有重大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4-55頁.
作者簡介
晏慧慧,女,新疆師范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14級研究生,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