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晶晶 孫苗 岳兵
走進武漢平煤武鋼聯合焦化公司,高聳的煤塔、巨大的廠房,染著焦煤特有的黑色煙火氣息,給人以力量和滄桑的震撼。廠區內,不時看到火花四濺或蒸汽翻騰的操作現場,身著土黃色工服、頭戴安全帽的武鋼工人穿梭其中,伴隨著機器的轟鳴,熱火朝天地工作著。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鋼焦化公司高級技師龔九宏的身影,就在其中。作為檢修工長,他每天走在巡查生產現場的路上,排除設備故障,精心維護設備。一身已分不清是黑是灰的工作服、滿臉煤灰的他,經常被同事們稱為“黑貓工長”。
扎根焦化公司備煤車間的25年里,龔九宏用自己被機修工具磨出厚厚老繭的雙手,創造了70多項技術攻關成果,11項國家專利,從一名普通鉗工成長為“湖北省首席技師”,還多次被評為中央企業勞動模范、中央企業優秀共產黨員標兵,榮膺全國技術能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湖北省優秀共產黨員。提起龔九宏,身邊有人說他是“牛人”,也有人說他是“超人”,更有人說他是“苕人”。
“牛人”:
勤學苦練成就精湛技藝
龔九宏是武鋼工人“二代”,父親是武鋼的一名煉鋼工人,從小耳濡目染,他對機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91年,從武鋼技校畢業后,他被分配到焦化公司備煤車間機修班,當上了一名鉗工,主要承擔全廠皮帶及翻車機(將煤從火車車皮上翻卸下來的機器)、堆取料機(將煤堆放在煤場和將煤從煤場取到皮帶上的機器)等設備的檢修任務。
在武鋼,剛進廠的學徒一般都會先跟著一名老師傅學習,龔九宏也不例外。當時,與他一起進廠的3個人很快就找到了師傅,但龔九宏卻一直“無人問津”。原來,當時只有80余斤的他對于看重力氣的鉗工工種來說太瘦小了,老師傅們都不看好他。無奈之下,當時的工長石師傅只好自己把龔九宏帶在身邊。
“既然拼塊頭比不過別人,那么你就要靠技術,靠智慧?!?5年過去了,龔九宏到現在還記得石師傅收他為徒時,對他的諄諄教誨。石師傅給了他一支筆和一個筆記本,讓他把每一次檢修時的數據、處理方法等點點滴滴實時記錄下來。這個習慣,龔九宏一直堅持到現在。日子一長,他對各種設備的“脈搏”爛熟于心,碰到類似的問題,當師傅們還在討論時,他已經知道該如何去安排作業。漸漸地,龔九宏從同期的工友中脫穎而出。
技術越來越純熟,但龔九宏卻發現,廠里許多老師傅對于設備檢修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憑經驗行事,一旦出現新的狀況,常常不知所措。 龔九宏分析后發現,這是理論知識缺乏的原因,而自己也有這樣的短板。工作之余,他啃書惡補理論知識,有時整月的工資都花在了書籍的購買上。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題,他會自掏腰包上萬元,用于購買所需的模型電機、開關、接觸器等機械及電氣元器件,回家后自己一次次地試驗。逐漸地,龔九宏的技術越來越精湛,成長為備煤車間的“當家技師”。
“我是一名共產黨員,就應該急難險重沖在前;我是一名檢修人員,就要當好設備的貼身診斷師?!币惶焐钜?,暴雨沖塌了煤料堆。得知汛情后,龔九宏立即趕赴現場投入搶險,直至生產得到恢復,而此時他因肺炎還發著高燒。和龔九宏一起共事的機修二班班長肖勝強對他拼命三郎的精神深有體會:“半夜打電話,隨叫隨到,一直加班到凌晨三、四點,不分周末、節假日,就是他工作的常態?!?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7/23/qkimagesdyshdysh201608dysh20160818-1-l.jpg"/>
“龔九宏作為車間工長,要保證幾億元設備的正常運轉,大家對他都很信任?!边@是焦化公司紀委書記、工會主席羅小林對龔九宏的評價。大家也都知道,龔九宏這身過硬的技術,來之不易。
2005年,公司技改后,引進了一臺進口設備——液壓雙車翻車機,當時廠里沒有一個人懂得如何維修保養,領導安排了4名工人隨生產廠家派來的實地安裝師傅跟班作業。當班時,安裝師傅寡言少語,即使是龔九宏與工友們向他請教,他也只說,“看著我做就好?!毖劭粗x師傅回去的日子越來越近,龔九宏還只是認清了設備符號,他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為了撬開師傅的嘴,龔九宏細心觀察,發現師傅有抽煙喝茶的愛好。于是,龔九宏投其所好,每天上班自掏腰包給師傅買一包煙、泡一杯茶。聊天時,師傅向龔九宏抱怨,每日住在工人村街嘈雜潮濕的旅店,睡眠不好。龔九宏便回家與妻子商量,將師傅請到自己家里居住,每日的飯菜也是照著他喜歡的口味做。為龔九宏的誠意所動,在離開前的3個月里,師傅終于傾囊相授,并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方便龔九宏隨時電話詢問。
之后,龔九宏自費購買了《插裝二通閥工作原理》等液壓專業書,如饑似渴地學習翻車機新技術。不到半年時間,他就對3號翻車機的液壓傳動原理了如指掌,能熟練運用相關技術數據和參數進行日常維護和檢修,解決了許多疑難雜癥,成為了翻車機設備方面的專家。
“超人”:
嘗盡創新路上酸甜苦辣
在焦化公司,有的工人身著特殊材料制成的工作服,常年在高溫下作業;有的工人長期與粉塵、噪音打交道……
“焦化工人身處常人難以想象的惡劣工作環境,將他們從這種高負荷、高強度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是我的責任?!饼従藕陝忧榈卣f。正是憑著這股勁頭,盡管創新是一條充滿挑戰與艱辛的路,龔九宏也走得甘之如飴。
公司的液壓雙車翻車機,平均每個月出現13起集成控制塊撞毀故障,恢復極為困難。有時半夜,龔九宏還從被窩里爬起來趕到現場搶修。為了解決問題,穩定生產,龔九宏和同事們開始了艱難的攻關。那段時間,他吃啥啥不香,睡也睡不著,腦袋一次次閃現失敗場景,耳邊似乎全是“噼里啪啦”的油管斷裂聲。
為了弄懂插裝閥原理,龔九宏只有惡補液壓傳動知識。一個新的設計思路清晰成型,可是翻車機設計單位一紙傳真——“不可以”,對他的設計全盤否定。
“如果換個思路,不否定專家設計,只證明自己局部改造沒問題行不行?”龔九宏重新靜下心來,反復運算、試驗,歷時半年多,改造終于完全成功!改造后的翻車機運行穩定,將原來一個月出現13起故障降到0,從2008年8月至今再也沒有發生過故障,降低備件消耗費336萬元。
現在,翻車機操作現場已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巨大的車廂載滿黑色的煤料,精準定位,高效翻轉,充滿了力量和效率的美感?!皪徫粍撔陋q如在刀尖上跳舞,會歷經許多磨難,但成功的結果最甜美?!饼従藕暧芍缘卣f。
2013年底的一天,龔九宏在設備巡檢時,發現有職工用鐵鍬在運轉皮帶上撮取煤料,這種A類違章操作,嚴重威脅著職工人身安全?!捌鋵嵨覀円仓牢kU,但沒辦法,要不你設計一個自動裝置,幫幫我們?!迸赃叡O護的職工隨意說了句。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龔九宏立刻帶領技師協會的成員展開了一系列試驗,著手這一裝置的研發工作。但實際操作困難重重,現場空間狹小,無從下手。安裝“手動取樣鏟”?采集的物樣不夠準確;購買整圈大回轉采樣器?成本太高;采用往返擺動式?職工勞動強度增大,要罵娘!龔九宏苦苦思索著,光設計的圖紙就有一百多張,卻依然沒有頭緒。
一天中午,龔九宏拿著飯碗準備去廠里食堂吃飯,天空正下著綿綿小雨,就在撐傘的那一瞬間,他突發靈感,一種新的設想從腦海中躍出。他顧不上買飯,立即找到班組工友,配合著進行電腦模擬……成功了!龔九宏巧妙利用雨傘收折原理,設計出能夠在線自動取樣,且準確性高的裝置——配合物料在線取樣器。
后來,這一裝置安裝到皮帶機上,取代了人工取樣,徹底消除了安全隱患,此項目先后獲得海峽兩岸職工創新成果、全國發明展金獎。
2013年,為了降低生產工序成本,焦化公司開展煤料細度攻關。幾經研究后,龔九宏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采用選擇性煤料破碎工藝,提高焦炭產量和質量。他們先設計出一種物料篩選網,試驗效果不錯。上機實驗一周后,由于煤料有一定附著性,堵塞了篩格。當時上了35個工人,掏了一整天,才將粉碎機清理干凈。
多次嘗試后,大家都沒了主意,連攻關小組的領導都快要放棄了。這時,一位同事雙手抱拳、手指相互交叉的一個動作,給了龔九宏新的靈感,根據這個動作的原理,他設計出自動篩格清理裝置。在僅花費7000余元的攻關成本后,龔九宏和同事們取得了煤料細度攻關項目的成功。
“整個攻關過程前后整整花了一年的時間,龔師傅不斷地精心調試、維護,傾注了無數的心血?!眰涿很囬g生產工長王武敬佩地說。
“該項目每年可增產焦炭20余萬噸,多產煤氣9000萬立方米,停開了3臺粉碎機。這項科技成果,每年硬碰硬創效近5400萬元。”全程參與了這個項目攻關的原備煤車間主任段曉雨自豪地介紹。
“苕人”:
不改初心助力企業解困
“龔九宏每天的巡檢路線有20公里,25年來相當于繞地球赤道4圈?!苯够军h委書記吳昌農介紹。龔九宏雖然已經是車間的檢修工長,但除了管理協調好設備檢修外,他仍不改每天到現場巡檢的習慣,上至50多米高的煤塔,下至地下20多米的皮帶,都是他巡檢必看之處。巡檢工作量之大,讓他的勞保鞋總是不堪重負。武鋼集團的勞保鞋是湖北省名牌產品,武鋼職工一般2年換一雙,而龔九宏每年卻要穿壞3雙。
由于業務能力突出,在工友中有一定的公信力,焦化公司幾任設備主管領導都曾找龔九宏談話,想把他調往機關?!皺C關可能輕松些,但沒有我在一線解決現場設備故障那么方便?!饼従藕晖窬芰祟I導的好意。
龔九宏的弟弟在廣東的物流生意做得有聲有色,弟弟和親戚多次勸他,兄弟合伙??升従藕暾f:“我離不開武鋼這個大家庭。”
這一樁樁事情在工友間流傳開來,工友們搖搖頭說他是個“苕人”。但徒弟胡罡對這個“苕人”師傅滿懷敬意:“無論環境多么惡劣,有大活、臟活、累活,龔師傅都沖在最前面,他的衣服在現場永遠是最臟的。”
在徒弟黃翼眼中,師傅龔九宏是一個對工作不打折扣且不藏私的人。2009年,剛走出大學校門的黃翼就跟著龔九宏學習:“不論是龔師傅當班時還是設備突發狀況,只要他認為是我需要學習的,都會帶我去現場,手把手地教。”如今,年紀輕輕的黃翼已經拿到了“機械工程師”的職稱。
龔九宏的徒弟中有3名獲得武鋼集團或焦化公司“技術能手”,2名被廠評為導師帶徒“優秀學員”,1名被評為“優秀工班長”。他還將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豐富的機械設備工作經驗相結合,利用業余時間編寫了《技術工人培訓簡易讀本》和《鉗工試題庫》,成為焦化公司培訓考試必學教材。
龔九宏在技術上毫不藏私,即使是自己花錢學的技術,他也積極熱情地傳幫帶,教會大家。在成為公司液壓方面的專家后,他把設備圖紙打印出來,清晰地標注要點,貼在車間,還在作業區建起了焦化公司唯一的一座“液壓實驗平臺”,用來培訓液壓維護人員。有人提醒他,這么難得的技術,要留一手,不要苕里苕氣的。他卻說:“如果大家都會了,我自己也會更輕松些!”
“我們一線工人要做到‘五個做——學著師傅做、搶在前面做、盯著難題做、創新大膽做、帶動大家做,只有這樣,才能在創新的道路上有成果、有收獲?!饼従藕耆缡钦f。
2010年5月,焦化公司成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龔九宏創新工作室”。在100余平米的工作室里面,陳列著幾十項創新設備的微縮模型,從粗獷、巨大的重型設備到小巧、精致的展示模具,讓人不難想象,這其中,龔九宏和他的創新團隊所付出的無數心血,以及其中凝聚的匠心獨運和責任擔當。8名來自基層的技師精英,爆發著他們的小宇宙,演繹出一個又一個“創新故事”。
“我們的工作室就像是一個疑難雜癥的匯聚平臺,工友們有問題就會找過來,龔師傅總會帶著我們一起‘會診?!眲撔鹿ぷ魇业呐蓡T陳霞說道,團隊創新模式的引入,打破了公司以往個別技工單打獨斗的尷尬局面,發展成多個團隊的通力合作;從極少數人的興趣愛好發展成全員參與的專項活動。
一線職工慕名而來,只要生產上解決不了的技術難題都會請教工作室的技師們,而技師們樂此不疲,互相支招、集思廣益,幫助他們完成攻關課題。在工作室的引領下,武鋼焦化公司群眾性創新活動如泉水噴涌,為企業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龔九宏創新工作室自成立以來,累計產生了147項職工經濟技術創新成果,為企業降低成本近1340多萬元,被評為首批全國機冶建材系統“模范職工創新工作室”和武漢市首批技能大師工作室。
在武鋼焦化公司廠區內,有一幕讓人驚嘆的美景:幾個巨大的紅磚色圓柱形斗槽并排而立,蒼翠的爬山虎如綠色的絨毯附著其上,展現出盎然的生機和希望。
“焦爐是不會停歇的,它為鋼鐵廠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原料和能源,只有當它報廢、退出歷史舞臺的時刻,它才會停下來。”龔九宏的目光掃過煤灰斑駁的廠房,輕聲地念起了焦化公司的企業精神:“奉獻無止境,燃燒到永遠?!?/p>
龔九宏認真地說:“當前鋼鐵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作為一名技術工人,我更要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承擔起崗位創新使命,幫助企業走出困境。”武鋼集團黨委工作部部長朱永峰感慨地說:“龔九宏身上閃爍出的精神力量,似一滴水中折射出的陽光,展現出了武鋼人愛崗敬業、創新創業的精神。”
責任編輯 何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