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雪
眼下,包括我省在內的南方多省普降大到暴雨,多地發生山洪、潰壩、內澇等災害。身處災區,群眾最關心的莫過于一條暢通的通訊“生命線”,以獲悉救援進展、向親人報聲平安等。然而,在某省相鄰的兩個受災嚴重的縣(市),一個主動及時地發布準確信息,讓災區群眾有安全感;另一個信息動態不僅“老臉一張”,還錯誤百出,讓老百姓大失所望。
原來,前一個縣在災情發生后,第一時間就通過網站、微博等官方渠道不間斷報道武警消防、鎮村干部、民兵等趕赴災區救援的情況,還綜合氣象、水利、農業等部門的信息,指導鄉鎮科學抗災,提醒防范次生災害;而另一個市承擔防汛抗旱工作的水利局,其官網發布的值班電話為“123456789”、“防汛抗旱”欄目公布的雨情信息標題為“2016年46月19日11時雨情”、辦公地址模糊不清,相關信息均“牛頭不對馬嘴”,讓身處災區的群眾一籌莫展……其實,災害來臨,及時準確地發布相關信息是穩定民心、互通情況的重要工作,若放松責任、麻痹大意,導致信息渠道不暢,就會影響上下通氣不順,貽誤搶險戰機,從而釀成重大災害。
當前,防汛事大如天,須時刻緊繃防大汛救大災這根責任之弦、生命之弦,任何環節都不可掉以輕心。因此,少一些敷衍塞責,多一些求真務實;少一些疏忽大意,多一些履職盡責,如此才能有備無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