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湖北省巴東縣委書記陳行甲在被評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后不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大學,出席2015年夏季畢業典禮,并在畢業典禮上為即將畢業的清華學子作了演講。以下是他演講的主要內容:
老師們安排我這個土得掉渣的老校友今天來和同學們交流,估計是看中了我這個基層代表的身份,可以幫同學們、特別是還沒實質性邁出過校園的學術研究生們接接地氣。所以,我今天主要和同學們分享一些基層工作的體會。不妥之處,敬請老師和同學們批評指正。
堅持做一個有信仰的人
黑格爾說過:信仰是完全屬于一個人自己的內在的確定性。他揭示了信仰的特點,就是完全自覺自愿、不講條件地相信。
人總要在內心里相信些什么,給自己一個活下去和奮斗的理由,從而賦予自己人生的希望和向上的力量。
我是1995年11月入黨的,20年過去了,當初黨旗下的神圣莊嚴感仍然在心底。我從內心里相信黨,認同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活著要吃飯,但是人活著不是僅僅為了吃飯,能夠為他人活著,為需要你的人活著才有價值。我是2001級公共管理學院首屆公共管理碩士,那時,全國唯一的一個脫產班就設在我們學院。入學前,我是湖北省興山縣水月寺鎮鎮長,是班上極少的來自最基層的同學。在學校里,我學習認真努力,各門功課都是優秀成績。
我們畢業時,69個同專業畢業生僅有三個人的畢業論文被評為校級優秀,我是其中之一。京外的同學基本都選擇了留京工作,我也拿到了一個很體面的單位的Offer,但是我最終選擇了回到家鄉。我覺得召喚我的最大的力量就是在鄉鎮工作時基層群眾讓我感受到的被需要的感覺。就是這種感覺,讓我愿意有所放棄。這些年,我歷任湖北省興山縣縣委常委、宜昌市政府副秘書長、中國百強縣宜都市市長,現在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湖北省巴東縣縣委書記。11天前,我作為“全國優秀縣委書記”代表,有幸在人民大會堂受到習總書記的接見。
同學們馬上踏入社會,或者說回到社會,你們一定會遇到很多在校園里想象不到的困局,會遇到很多的選擇。面對十字路口時,大家要記著自己的初心,記得自己的信仰。這樣,無論結局如何,至少你不會后悔。
堅持做一個干凈的人
同學們畢業于清華,將來是有可能“位高權重”的。無論何時何地,希望大家都要記著“干凈”兩個字的分量。
縣委書記的權力很大,對此我是深有體會的。剛到巴東不久,就有人試圖給我送20萬元錢,還有人試圖給我送江詩丹頓手表,這是我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的事情。
我在大會上講,我走到今天,從來沒有給宜昌的歷任書記、市長和組織部長送過一分錢,我也不會收大家的錢。但是,當年年底仍然有少數干部試圖給我送錢,而且是我認為不錯的干部。
我這次能得到這個殊榮,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我對干凈的堅守。我希望將來我離開縣委書記的崗位后,人們給我的標簽是“不收錢的縣委書記”。
回想我的從政經歷,要保持個人干凈,我覺得定力非常重要,經常在思想上給自己緊緊弦,面對誘惑的時候馬上想后果,才不至于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是把人生看遠點。“日食三餐,夜宿一隅”,正確對待榮譽、利益,保持陽光的心態,在工作中找快樂,虛榮只會讓自己活得很累。
二是把職位升遷看淡點。經常回看自己的起點,知足知止。不能因為做了一些職責范圍內該做的事,沒有被上級及時發現、及時提拔而心生郁悶、抱怨。組織不虧欠任何人的,別太把自己當根蔥。
三是把名節看重點。我就希望自己不管走到哪里都有個好名聲、好評價。當然,如果有干部和群眾表揚我,我也得掂量一下,他說的是真心話,還是阿諛奉承。如果是真心話,我會很高興,也就會要求自己做得更好。節,是操守,是做人的骨氣,做事的骨力。不在功利面前折腰,多看看“我為組織做了什么”,多想想“在群眾中留下了什么”,對不對得起縣委書記這個“尊稱”,時刻反省自己有沒有底氣對全縣干部發號施令。
堅持做一個有愛的人
在這里,我想和同學們分享一點對愛的體會,和大家共勉。
我上大學時候,就能熟背羅素的英語文章《我為什么活著》,他深深地影響著我的人生觀。第一段話是:“三種單純而極其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那就是對愛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弱勢者的苦難難以遏制的同情心。”
我工作的巴東縣,窮人多,很多人還非常困難。全縣還有貧困人口16.7萬人,農村低保22885戶、40024人,城市低保3652戶、7351人……面對這些沉重的數據,我心里很難過,內心覺得這就是組織對我的囑托。
2011年12月1日,我到茶店子鎮竹林坪村,這個村35人患有艾滋病,基本不與外界聯系,成了孤村。我要鎮政府殺了一頭豬,我親自請全村的艾滋病人吃飯。我與8名艾滋病患者一桌,互相夾菜,一起喝酒,我當時就是想宣傳艾滋病可防可控,這些人已經夠苦了,他們不應該被歧視。后來,我與一個艾滋病孤兒結為“親戚”,他當時八歲多,因為村民排斥無法上學。我公開承諾,“只要我還在,只要他還在,這門親結到底”。目前,他已被送到特殊學校上學,身體、學習都很好。
我到巴東一個月時間后,縣委向全縣發出了“干部結窮親”號召,要求全縣副科級以上干部都結一戶“窮親”。三年多來,全縣共結對貧困鄉親1422對,直接受益困難群眾4000人左右。幫助這些極端弱勢群眾的過程,也深深撞擊著廣大干部的心靈,使他們深受教育。
“我們這些窮鄉親,在等待著我們!他們期待的目光,早已穿越萬水千山、風霜雨雪,我們奔向他們的腳步,大地會聆聽!人間最冷的不是冰寒,而是麻木!你不是太陽,但你可以發出比太陽更溫暖的光!”這是我親手為長江巴東網“干部結窮親”欄目寫的開篇語。今天,我也把這段話和師弟師妹們分享,我們一起做有愛的幸福的人。
這就是我這個老大哥想和大家說的話了。期待你們都有光輝的未來,不負母校,不負青春!
(摘自《廉政瞭望》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