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 武,覃斯華,洪日新,柳唐鏡,李文信,李天艷,李桂芬
(1.廣西農業科學院種質庫 南寧 530007; 2.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南寧 530007)
我國厚皮甜瓜最適栽培地區為氣候干燥、晝夜溫差大的西北地區,90年代以來,隨著設施栽培新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通過大棚避雨栽培,厚皮甜瓜在廣西、海南、廣東等華南地區南移栽培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廣西的厚皮甜瓜種植發展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主要產區在南寧、北海、百色、崇左、貴港等地,每年于5—7月和10月至翌年1月成熟上市,錯開了北方厚皮甜瓜上市高峰,具有時間季節發展優勢,種植效益高,已成為農民增產增收的亮點。目前,廣西年栽培面積已發展到2 000 hm2,但多數產區大棚甜瓜水分和肥料分開操作的栽培管理,存在施肥盲目性大,勞動強度高、占用勞力多,肥料利用率低、浪費嚴重等不足。為此,筆者根據開展的相關試驗和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廣西大棚厚皮甜瓜水肥一體化栽培關鍵技術,以期為今后生產提供實踐經驗和技術參考。
要求周邊5 km范圍內無工業排煙工廠或其他有害氣體污染,環境良好。灌溉水源無開采礦廠、無工業和生活污水,水質達到國家規定的二級質量標準。要求地塊地勢稍高,非低洼地,排水順暢,通年無積水泡水現象發生。采用土壤栽培或基質栽培要求土壤和基質無污染,主要重金屬:鎘、鉻、鉛、汞等含量符合國家NY/T391標準,各項指標符合國家無公害食品生產認定標準。采用土壤栽培的宜選擇pH值6.0~7.5,要求土層深厚、疏松,通透性好的沙質壤土較好;采用基質栽培的基質原料以就近取材為原則,可采用蔗糖廠的甘蔗渣或淀粉廠的木薯渣或烤焦廠的樹皮、果皮+糖廠濾泥+漚腐熟家禽或家畜糞便+磷肥,按 60%∶19%∶20%∶1%∶0.1% 比例混合配制,腐熟。
要充分考慮到廣西及華南地區冬春寒冷、光照少、濕度大、多霧天氣、空氣流動性差及夏秋高溫高濕和強對流天氣等影響因素,因此,大棚建造要達到保溫、散熱、通風、排濕、采光、避風、方便小型農機耕作等目標而靈活掌握。
經濟條件較好的應盡量采取鋼架結構,條件欠缺的可采用竹木結構,大棚長度30 m以下,寬度 6 m,棚頂高3.0~3.5 m,棚肩高1.8~2.0 m。大棚高度1.5 m以上全膜覆蓋,棚四周1.5 m以下安裝防蟲網。棚內設置:每個大棚設3個種植畦(槽);采取單棚或兩聯棚建造,大棚排與排之間一般保留寬4~5 m的通道,棚與棚之間保留1.5~2.0 m間距。
如圖1所示,主要是由ф50主供水管,ф25分供水管,水閥以及ф25微噴水帶組成。

圖1 微噴(滴灌)灌溉系統
選擇抽水機功率要適中,一般選1 h額定流量為25~45 m3為宜,流量過大容易導致水帶脹裂,流量太小則水帶壓力不足,噴水(給肥)不均勻。吸水龍頭需加1層過濾網罩,以防水帶噴孔阻塞,一般用60目防蟲網包住吸盤并扎緊。
供水不正常的地方最好有地頭水柜或蓄水池。水池容積以每棚蓄水1 m3以上為宜。
大桶需能裝水150~200 L,小桶能容水15~20 L即可,塑料材質為佳。加肥系統見圖2:

圖2 施肥系統
操作步驟:此處以3個棚為1組,每次同時給3個棚加肥為例。(1)把溶好的液肥母液按每組棚所需用量加入大桶中,打開第1組的1、2、3號棚的P1、P2、P3水閥。(2)打開 J1和 C1水閥、關閉J2和C2水閥,起動抽水機,往加肥大桶中注水。(3)大桶注滿水后,打開J2、C2閥,關閉C1閥,讓液肥壓入 1、2、3號棚。(4)抽完大桶液肥時,關閉J2閥,抽清水沖洗微噴水帶1 min,然后開C1閥,同時關閉C2閥。往大桶中注水。關閉 1、2、3 號棚的 P1、P2、P3 水閥,打開第 2 組 4、5、6號棚的 P4、P5、P6 水閥。重復1、2、3、4 步驟。
選擇早熟、優質、耐濕、抗性好的中果型品種。
春茬一般在1—2月播種,秋茬在8—10月播種,不同產區應根據各自氣候差異靈活安排。
將種子用10%氫氧化鈣浸種1 h,在干凈涼水搓洗后再用涼水浸泡4~6 h,然后再用800~1 000倍農用鏈霉素或400倍的春雷霉素浸種1~2 h,瀝干種子后在28~32℃恒溫下保濕催芽。
采用營養杯或育苗秧盤,一般是春季胚根長1 cm(秋季胚根長0.5 cm)時即可點播育苗。
春茬一般苗期25~30 d,幼苗2葉1心(秋茬苗期7~10 d,幼苗1葉1心)時即可定植,每個大棚種植3畦(槽),每畦雙行種植,按品字型排列種植,2行中間擺放微噴軟管,植株距離噴管10 cm左右,春茬株距 55 cm(秋茬株距 50 cm),667 m2定植1 000~1 200株。
4.6.1 水肥管理 種植前按667 m2施漚熟農家肥2 000 kg,鈣鎂磷肥 30~35 kg,硫酸鉀 20~25 kg,N、P、K三元復合肥30~40 kg等作基肥一次性施下;大田移栽以后根據不同生育期和植株生長實際情況通過肥水一體化同時補水補肥。追肥原則:如圖3所示,以F點為分界,一般前期偏施氮肥,中后期以高鉀肥為主。
4.6.2 植株管理 (1)吊蔓整枝:植株倒棵(長約50 cm)時開始整枝吊蔓,采取單蔓整枝,1.2 m高度以下側芽全部摘除。吊蔓是用韌性強的棉線將主蔓往上繞圍吊蔓,隔2~3天人工繞蔓1次。(2)人工授粉:植株1.2 m高以后留4~5條結果子蔓,一般選留15~18 節位雌花進行人工授粉。(3)定瓜、吊瓜:幼瓜雞蛋大時(授粉后5 d左右),選1個長橢形的、果形周正、顏色鮮亮、無蟲口和刮傷的小瓜留下,其余的幼瓜連同側枝一起摘除。幼瓜膨大8~12 d質量在0.25 kg以上時,用特制細網袋裝入小瓜,然后用繩子拴住網袋吊掛固定在支架上(成熟后果柄不易脫落的品種也可直接綁在瓜柄上吊掛)。

圖3 不同生育期的水肥管理
大棚栽培主要病害是蔓枯病、霜霉病、白粉病、細菌性果斑病和疫病。用百菌清、甲基硫菌靈、代森錳鋅等噴施或涂抹可防治蔓枯病;用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40%乙磷鋁(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等可防治霜霉病。防細菌性果斑病在開花前及果實發育膨大期用400~500倍春雷霉素+1 200倍硫酸型農用鏈霉素混合淋根和噴灑葉片各3次。每隔3~4 d處理1次;防白粉病最好方法是在發現發病初期用異菌脲+加瑞農各800倍混合灑噴枝葉,或用醚菌酯或三唑銅各1 000倍,分別噴灑葉片;防疫病可用1 000倍可氫氧化銅或800倍百菌清噴灑葉片。另外,加大大棚下部四圍的通風性,降低大棚空間濕度。主要蟲害是蚜蟲、瓜薊馬和煙粉虱。防治方法每天需觀察蟲情,一旦發現,立即用1 200倍阿維菌素或2 000倍氰戊菊酯等藥物噴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