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支持|向莉(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反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
為什么過敏的孩子越來越多
專家支持|向莉(北京兒童醫院過敏反應科副主任、主任醫師)
過敏原因 TOP10
越來越多的寶寶患上過敏,罪魁禍首是什么?
其實,過敏不只和遺傳有關,更多的研究表明:過敏和環境污染、被動吸煙、食物添加劑的攝入以及濫用抗生素等關系密切。
臨床研究顯示,對于無家族過敏史的剖宮產兒,其過敏風險增加23%,而對于有家族過敏史的剖宮產寶寶,過敏風險將增加3倍。這是因為剖宮產不利于寶寶免疫系統的發育和成熟:寶寶沒有接觸母體的正常菌群,生產過程中使用抗生素,剖宮產會延遲母乳喂養……這一系列因素都會延遲剖宮產兒出生后腸道健康菌群的定植,寶寶的免疫功能發育要比自然分娩的寶寶遲,患過敏的風險也會相應增大。
孩子一發燒,抗生素就成了不少家長眼中的退燒法寶。殊不知,抗生素僅適用于由細菌和部分其他微生物引起的炎癥發熱,對病毒性感冒不僅無效,還會殺死孩子體內的有益細菌,提高過敏風險。另外,在使用抗生素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使用不規范的現象,比如醫生讓用5天,吃了3天癥狀見好就停藥了,這樣做的結果是細菌沒有被完全殺死,會產生耐藥性,也會導致過敏的發生。
抗生素不是萬能藥,不該用的時候不用,要用就用夠療程,并且要適當補充益生菌,可以減少過敏的概率。
違背自然的喂養方式會人為地增加孩子患過敏的概率。牛奶是寶寶常見的第一種過敏原,而大多數普通配方奶由牛奶改進而來。寶寶出生后第一周接觸普通牛奶蛋白配方奶,其過敏風險是母乳喂養兒的4倍。這是因為母乳和牛乳中的蛋白質結構不同,母乳中的蛋白質對寶寶的免疫系統而言是“自己的”,而普通配方奶中的蛋白質則被寶寶視為外來的,有些寶寶會對它產生過度的免疫反應,加上剛出生的寶寶腸道發育并不成熟,很容易誘發過敏。
第一口盡量喂母乳,出生的前4個月最好純母乳喂養,喂母乳前不要消毒乳頭,是減少過敏的關鍵。
追求家中過于干凈,意味環境中的細菌量過少,從而造成人體免疫系統接受正常刺激的機會減少,使免疫系統處于休眠狀態,會妨礙寶寶免疫系統的正常發育。消毒液、濕紙巾、免洗洗手液的過度使用,還會導致其中所含的消毒劑在使用過程中留在孩子的皮膚上,如果孩子愛吃手或是用手抓東西吃,就會把消毒劑吃到肚子里。長此以往,消毒劑會把腸道內固有的細菌殺死,造成腸道菌群失調而導致過敏。此外,現在種類繁多的清潔用品都是化學用品,具有揮發性,有可能使孩子出現過敏癥狀。
干凈就好,不必無菌。讓消毒劑遠離孩子,就可以降低過敏風險。另外,少用化學清潔用品和空氣清新劑、除臭劑。
你的寶寶愛吃洋快餐、各種深加工零食?意大利研究人員發現,垃圾食品可能會減少腸道中有益細菌數量,使人容易患哮喘、濕疹等過敏癥,因為人體腸道內有數以萬億計有益微生物,它們的存在可以幫助消化食物、抵御病原體、降低發炎風險,而紅肉、糖、油、添加劑等飲食會削減這些有益微生物的數量,容易導致過敏。
從小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盡量少給寶寶吃火腿、香腸、薯片、橙汁、碳酸飲料等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劑的食物。
在6個月以前添加除了母乳和配方奶以外的一切食物,還有一些父母會在不知不覺中給孩子“被動”添加一些吃的東西,常見的是各種補充劑,比如鈣劑。其實,不少營養補充劑里添加了各種改善口味的復雜成分,有的是脫脂奶粉,有的是麥芽糊精等,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孩子就被動添加了很多“輔食”。 這些食物很容易被免疫系統視為“外來入侵物”,從而采取過激的排除異己手段,導致過敏反應。
對于一個6個月以內的嬰兒來說,除了母乳喂養的孩子需要補充維生素D以外,其他什么都不需要補充。
一項研究發現,即使在健康人群中也會有70%的人在持續霧霾天氣出現鼻堵、鼻干、流涕等癥狀,空氣污染已成為導致鼻腔疾病的重大致病因素,更何況是孩子?另外,懷孕期間接觸二手煙的母親所生下的孩子在童年時期患上濕疹和其他皮膚疾病的風險會更高。
3.3 預防兒童心理問題,需要采取綜合措施 據WHO估計,大約有20%的兒童在成年之前會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如不及時干預,可能發展成為心理障礙或疾病[8]。這將嚴重影響兒童的身心健康發育。所以要減少兒童行為問題的發生,必須采取綜合措施,這需要全社會介入,宣傳兒童心理衛生的重要性,預防兒童心理問題的發生,保護兒童心理健康的發展。
懷孕期間,孕媽媽要避免吸入二手煙,新生寶寶的生活環境也要避免各種有害氣味的刺激,包括二手煙、香水、蚊香、油漆等氣味。
過敏體質藏在基因的密碼里,父母結合成的受精卵,就決定寶寶是不是過敏體質。通常父或母其中一方有過敏體質,寶寶有30%的機會被遺傳;如果夫妻都有過敏體質,就大約有80%的概率會生下過敏寶寶。然而,就算爸爸媽媽都沒有過敏體質,還是有可能生下過敏體質的寶寶,因為過敏的基因藏在DNA里。
不少父母喜歡養寵物,讓寶寶和寵物一起玩。殊不知,不僅食物、花粉、粉塵是常見的過敏原,而且看起來可愛無害的寵物也可能是過敏原。日本醫學研究人員的一項調查表明,兒童1歲前生活在飼養貓和兔子等動物的家庭,可明顯增加罹患過敏性皮炎的概率。另外,我國過敏性鼻炎和哮喘病人的重要過敏原就是狗毛、貓毛等寵物毛。
為了避免過敏性疾病的發生,有不滿1歲兒童的家庭,最好不要在室內飼養貓、兔子等寵物。
寶寶維生素D缺乏也可能是過敏發病的危險因素,所以,寶寶出生后,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寶寶補充維生素D。
另外,對過敏性疾病研究的深入,使得臨床醫生對過敏早期診斷提高,加上通過健康教育普及使家長對過敏危害的意識提高了,所以兒童過敏早期的診斷率比以前提高。
● 56% 的孕媽媽分娩方式是剖宮產
● 55%的寶寶出生后第一口奶吃的是配方奶
● 40%的寶寶不是純母乳喂養
● 28%的準媽媽懷孕期間經常吸二手煙
● 25%的家長經常用消毒紙巾給寶寶擦手和擦臉
● 18%的家庭經常使用消毒劑做清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