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9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對高價國際學校的需求“無窮無盡”擴音器播放的中國國歌開啟了天津黑利伯瑞國際學校的(新)學年。700名學生用英語唱完校歌,走向模仿英國私立學校建造的教學樓。對大多數中國學生來說,到類似學校就讀不可想象。但與日俱增的需求正使來自海外的國際學校在華迅速興起,因為一些中國父母正為子女出國留學另辟蹊徑,且越來越有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多就讀選項。如今,來自全球的多家頂尖私立學校紛紛在中國辦學,收費經常高于其“旗艦”校園。
無論子女是否具有相應學業能力,許多中國父母正花錢送孩子到國際學校,以享受在他們看來壓力較小且更豐富的校園生活。中國對此類學校的需求可謂“無窮無盡”。數據顯示,如今在國際學校就讀的中國學生已超15萬。盡管經濟下行,但能負擔得起此類費用的中國人將繼續增多。
過去20年來,曾受限于接收外國學生的國際學校被允許與中國機構聯合辦學招生。盡管北京正尋求加強對課本的意識形態控制并限制西方影響,這些國際學校正為中國中產提供新教學方法和選項。一些最具國際知名度的學校,加入到早已在京滬辦學的老牌國際學校行列。例如,英國德威學校已在蘇州和珠海辦學,英國赫特伍德豪斯學校正在寧波合作辦學。
但對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國際學校仍舊遙不可及。專家說,中國整體教育體系終將受益于引進的新教學方法。但目前,貧困甚至許多中產家庭的孩子仍無緣接觸更好的教學方法,“不平等正分化中國人口,每個群體在參與不同游戲。”▲
(丁雨晴譯)
環球時報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