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南(江南大學商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2)
基于“雙創”能力培養的“企業經營摸擬實戰”課程開設探究
——以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專業為例
張澤南
(江南大學商學院,江蘇無錫 214122)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專業如何實現教學方向與內容的調整與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輸送有思想、有技能的優秀人才,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焦點和深入探討與實踐的重要問題。創新創業能力的形成與提升,主要來源于實踐經歷和經驗的持續積累。但商科專業學生實習難,頂崗實習限制多等不利條件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實施與拓展。因此有必要在學校中開設有關企業經營摸擬實戰等實踐課程,讓學生以“準雇員”的身份在模擬的現代商業生態環境中工作、提前體驗與感悟生產運作實踐,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創業;應用型本科;商科專業;模擬實戰
2014年9月,李克強總理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要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眾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的新事態。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38次提到“創新”,13次提到“創業”,尤其 2次專門提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2015年10月,在吉林長春舉行的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李克強總理對大賽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貫徹國家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厚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土壤,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李克強總理之所以重視與反復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著深刻的原因。首先,從國際上看,國際經濟情況不容樂觀,世界經濟發展放緩,國際市場需求減弱,傳統產品國際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而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創造出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能夠一定程度刺激經濟發展,穩定和增加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需求份額。其次,從國內來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市場供給較多,但需求較為疲軟,亟待進一步開發,就業壓力大,人才留職問題日益凸顯,而通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則可以刺激經濟發展、減緩就業壓力,加速人才的良性循環流動,從而推動經濟的轉型發展,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動力和活力。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專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如何進行課程改革,是各院校正在探討與實踐的主要問題。眾所周知,學生創業及工作創新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在校期間專業理論知識的沉淀和專業實踐能力的積累。但是,商科專業不像工科專業學生易于頂崗實習,一般情況下,各企業或單位礙于商業機密或業務特質不愿接收商科專業的實習生,實踐能力培養受到限制。在高校中開設企業經營摸擬實戰課程,并聘請校外企業家作為學生的指導老師,可以解決商科各專業實習難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了創新、創業能力,為畢業后的創新工作和自主創業奠定了基礎。
企業經營模擬實戰課程,亦即跨專業綜合實訓模擬實訓課程,是以軟件平臺系統為載體,將高度仿真的現代商業生態環境(即濃縮的微型社會)搬進校園。模擬機構包括,打造以制造企業為核心,供應鏈的上游企業為原材料供應商、下游企業為貿易公司以及商業生態環境的外圍政務部門及其他服務單位(根據模擬實戰人數確定企業或單位數)為主體的商業生態運作模式,如圖1所示。模擬各企業或單位真實的工作環境,設置各工作崗位、崗位職責及工作任務。課程導師面向本批次(可根據實際情況,學生分批次進行)多專業(打破專業界限)的學生競選CE0。CE0通過競聘者報名、演講、競選形式確定。各企業或單位的CEO通過制作招聘海報,參加本課程組織的招聘大會,現場招聘本單位員工。各企業或單位按照法定程序設立公司,進入試運營及正常經營。平臺系統可為各企業經營業績進行適時監控,排列經營名次。政務部門及其他報務單位的工作業務可通過系統評分,其服務質量可通企業或單位進行評價,系統自動匯總評價結果。

圖1 商業生態運作模式圖
企業經營摸擬實戰課程的有效開展可以將綜合的專業理論知識應用于企業經營實戰的課程。學生根據模擬實戰設定的實際業務內容、工作流程、業務單證、運營及工作規則等,在多主體的現代商業生態環境中進行合法、協同經營、有序競爭及進行政務處理。本課程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創新,增強了學生的預測、決策、運營、控制和分析等綜合職業能力。在實戰過程中促進學生發生四個積極轉變,即由學生轉變為企業或單位老板、高管、員工;由實習者轉變成公司經營者或政務公務員;由不掙錢只知道花錢的大學生,轉變成了一個時刻想著價值最大化的企業家;由一個對信譽感悟不深者,轉變成了視信譽為企業命脈的現代商人。學生通過這種O2O模式在商業摸擬實戰中競爭、體驗與感悟,提升了創新創業能力。
應用型本科院校相比科研型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著重于為社會輸送應用技能型人才。這也是區別于科研型院校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培養科學研究層次人才的特質。商科專業隨著經濟的發展,地位越來越重要,也吸引了大批學生積極報考。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專業,一般包括會計學學專業、財務管理專業、審計學專業、稅務專業、工商管理專業、金融學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專業、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物流管理專業等。經調查,在創業教育方面,部分學校商科專業開設了創業課程,學生在相關理論課程上也學到了一些創新、創業的知識,但是由于缺乏實踐的環境,很多知識基本上只能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專業課方面,商科專業幾乎都開設了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實踐教學環節。如某大學本科會計學專業集中實訓2周,實訓項目有基本會計模擬實訓、中級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成本會計模擬實訓、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高級財務會計模擬實訓、企業資源規劃等;又如,工商管理專業集中實訓2周,實訓項目有營銷調研設計、管理信息系統設計、生產與運營管理實踐、企業管理模擬實訓、人力資源管理實訓、會計模擬實訓等。這種專業實訓或實驗是模塊式是的,雖然能夠提升學生的某一方面的專業實務操作能力。但是,學生不能在高度仿真的現代商業生態環境中,將自己置身于企業、政務部門或服務單位,團隊合作經營企業或工作,綜合職業能力提升受到限制。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更需要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客觀上需要設置一門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摸擬實戰課程,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加深刻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升綜合職業能力。
企業經營摸擬實戰課程,可以讓學生在模擬的微型社會各個企業或單位中協同運營、工作,通過模擬實戰,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專業能力和方法能力,旨在以下幾個層面得以突破:①提升學生的基本素質,譬如增強遵紀守法意識、誠實守信意識、團隊協作意識、創新創業能力、溝通公關能力、自主學習意識、責任擔當意識、拼搏進取精神;②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主要包括:企業經營組織協調能力、企業經營決策能力、人力資源管理能力、企業全面預算能力、市場營銷能力、商務談判能力、會計核算能力和財務管理能力;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主要涉及:知識轉化能力、過程控制能力、信息應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搜集資料能、制訂計劃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寫作表達能力。本課程的開設能夠彌補當今商業專業大學生知識能力的不足,增強其基本素質和應用技能,符合企業所需,社會所。鑒于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專業設置企業經營模擬實戰課程,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是客觀必然。
當然,高校成功開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還有一個關鍵方面,即組織和培養一批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由于企業經營模擬實戰課程本身融合了眾多交叉學科,綜合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因此該課程的講授不同于一般的常規課程,筆者認為,該課程的開設應該以目標為導向,學生為主體,讓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投入整個過程。這也客觀要求老師具備扎實、全面、深厚的管理基礎知識、教學方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所以該課程的成功開始不僅對學生是一種提升,對老師也是一種挑戰。目前,各高校普遍缺乏理論和實踐經驗兼具,創業經驗豐富的優秀師資。對于以“強化教學實踐”為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其更應該加大對師資力量的培訓,突出自身的優勢。因此,筆者建議應用型本科院校商業專業應該鼓勵在校教師多參與企業實踐,了解企業的經營模式,同時,聘任一些企業家作為兼職教師,對學生的創業理念和思想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形成一個良好的產學研環境,加強高校與企業、社會的聯系,豐富學生的創業知識結構,打造創業學習環境,放大高校的創業教育功能。
綜上所述,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背景下,鼓勵全民進行創新創業是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途徑。而大學生作為高素質人才更應該著力培養。因此,作者呼吁并建議應用型院校本科商科專業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改革,以期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
主要參考文獻
[1]李明建.創新創業型人才的人格特征及其培養[J].中國高校科技,2014(8):90-91.
[2]木志榮.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探討[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3]唐平.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4]楊吉春.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與對策研究[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79-182.
[5]張昊民,杜蕾,馬君.基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創業教育實踐研究——以上海理工大學為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2(1):38-42.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7.141
F275
A
1673-0194(2016)17-0244-03
0前言
2016-07-21
江南大學卓越課程建設項目《中級財務會計》(201411)。
張澤南(1984-),女,河北石家莊人,江南大學商學院講師,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財務與會計。也要投身創新創業、提高實踐能力。教育部門和廣大教育工作者要認真貫徹國家決策部署,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探索,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方案。目前,大多數高校針對商科專業學生實踐教育與指導存在一定偏差,與育人體系脫節,實習實踐類課程少,創業教育與實訓的普及度低、創業創新精神和技能培養嚴重缺乏,尤其是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課程的更是有限。大學生具有蓬勃的朝氣和創新的潛能,思維意識活躍,學習和動手能力強,他們代表著中國的未來,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筆者認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商科專業開設企業經營摸擬實戰課程并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能夠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智力支撐。
企業經營摸擬實戰課程,簡而言之就是讓學生在商業實戰中競爭,在企業經營中體驗,在職場氛圍中感悟的創新、創業類教育實踐課程。此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雙創”能力,即“創業”和“創新”能力。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已悄入人心,對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10月,李克強總理在吉林長春舉行的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提出:大學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主力軍,既要認真扎實學習、掌握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