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芬,何 毅,李天艷,李 智,黃金艷,覃斯華,葉云峰,柳唐鏡,洪日新,李文信
(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 南寧 530007)
三倍體無籽西瓜具有優質、高產、抗病、抗逆、耐貯運等雜種和多倍體優勢特性,特別是果實不含種子,食用方便,且含糖量比普通西瓜高,維生素C、番茄紅素等功能物質含量高,深受消費者喜歡[1-4]。目前,在美國、西班牙及南美等國家和地區的西瓜種植中,85%以上面積都種植三倍體無籽西瓜[5]。但是由于三倍體無籽西瓜存在的發芽率較低、需要人工授粉,生產成本較高等缺點,導致我國進入21世紀后無籽西瓜面積增長緩慢[6-7]。我國現階段農村適宜勞動力流失嚴重,因此,目前我國無籽西瓜的育種方向是重點選育適合簡約化栽培的無籽西瓜新品種以減少人工投入,提高瓜農種植效益,促進西瓜產業可持續發展[5,8]。另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優質美觀的中小型無籽西瓜作為精品西瓜生產正成為市場消費的潮流,適合小家庭消費。因此中小型無籽西瓜也是無籽西瓜育種方向之一[8-10]。為豐富西瓜品種的多樣性,創新無籽西瓜生產種群,筆者在已有的育種基礎上[11-12],確定適合簡約化栽培的中果型無籽西瓜為主要育種目標,以滿足西瓜生產多元化的需求,為廣西西瓜產業提供高檔精品無籽西瓜新品種,提高廣西西瓜產業的競爭力。
2.1.1 母本選育及特性 母本‘X4n-1-4-5-1’是廣西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西瓜甜瓜課題組于2008年用2個四倍體西瓜‘廣西402’和‘JL4n’雜交后,連續自交6代分離獲得的綜合性狀突出、遺傳穩定的株系。‘X4n-1-4-5-1’屬于中果型四倍體西瓜,果實圓形,表皮淺綠,布有隱網條紋,皮厚0.8~1.1 cm,皮質堅韌,不易裂瓜,瓜瓤鮮紅一致、無黃筋塊,纖維少,質地細膩、汁多清甜,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一般單果質量4.5 kg。坐果性較好,第1雌花開花節位為8節,第2雌花開花節位為15節,平均單瓜結籽50粒,種子卵圓形,棕色,千粒重62.3 g,果實發育期30~35 d,抗病、抗逆性強。
2.1.2 父本選育及特性 父本是從2007年春引進的9份二倍體有籽西瓜新品種中篩選出的高糖優質單瓜,經過3年8茬連續自交、分離純合,篩選出一個早熟、長橢圓形、花皮、紅瓤、質優的二倍體西瓜自交株系,代號‘HL6-2-5-4-1’。‘HL6-2-5-4-1’果實橢圓形,果形端正、光滑飽滿,表皮綠底覆蓋墨綠條帶,皮質堅韌,皮厚0.9~1.2 cm,瓤色大紅一致,剖面光滑,纖維少,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5%,瓤質脆清甜,口感好,品質優。單瓜質量4.5~5.5 kg。種子黑褐色,平均單瓜結籽240粒,種子千粒重約36.9 g。果實發育期27~30 d,配合力好,是理想的雜交組合二倍體西瓜親本。
2010年春根據育種目標組配制8個無籽西瓜新組合,2010年秋進行小區栽培觀察測定及室內分析鑒評,最終篩選出‘X4n-1-4-5-1’בHL6-2-5-4-1’新組合。2011年開始經過多點多造組合栽培觀察及綜合鑒定評價,‘X4n-1-4-5-1’בHL6-2-5-4-1’無籽西瓜新組合綜合性狀表現突出,2011—2013年連續在武鳴縣基地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13—2015年在南寧市周邊地區進行生產試驗;2015年參加廣西區種子管理總局組織的廣西西瓜新品種區域試驗。經過多點多茬新組合栽培觀察及綜合鑒定評價,其豐產性和抗逆性均表現突出,特別是果實外形美觀、大小適中、肉質清甜爽口的優良品質,符合市場的需求,2015年將其命名為‘桂西瓜2號’,2016年5月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桂審瓜2016001號”。
2011—2013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品種比較試驗用當前廣西栽培面積較大的中果型品種‘珠農大美人’作為對照品種,分別在廣西南寧武鳴周邊地區連續2年進行露地爬地和1年大棚立架栽培方式品比試驗。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爬地栽培品比試驗小區面積為25 m2(2.5 m×10.0 m),行距2.5 m,株距0.4 m,每個小區種植25株,折合每667 m2種植667株,采取雙蔓留單瓜整枝方式。大棚立架栽培品比試驗小區面積19.5 m2(2.2 m×16.5 m),株距0.5 m,行距2.2 m,雙行品字形種植,每個小區種植30株,折合每667 m2種植1200株,采取單蔓留單瓜整枝方式。品種比較試驗結果:在露地爬地品種比較試驗中,‘桂西瓜2號’果實發育期比對照長3 d;在大棚吊蔓品種比較試驗中,‘桂西瓜2號’果實發育期比對照長2 d;在2011年春秋2茬品種比較試驗中,‘桂西瓜2號’平均單果質量3.94 kg,比對照增加0.52 kg;667 m2平均產量2628.0 kg,比對照增產15.35%;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比對照高0.6%。在2012年春、秋2茬品種比較試驗中,‘桂西瓜2號’平均單果質量 4.13 kg,比對照高 0.62 kg;平均667 m2產量2751.9 kg,比對照增產17.65%;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0.55%;在2013年春秋2茬品種比較試驗中,‘桂西瓜2號’平均單果質量 2.58 kg,比對照高0.29 kg;平均667 m2產量3128.8 kg,比對照增產12.70%;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對照高0.55%(表1)。
2015年參加廣西區種子管理總局組織的廣西西瓜新品種區域試驗,試驗地點分別設在廣西南寧市、北海市、百色市、梧州藤縣。均采用當前中果型主栽品種‘珠農大美人’作對照。采取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試驗小區面積為25.0 m2,長10.0 m,寬2.5 m(包溝),單行種植,株距0.4 m,每小區種植25株,折合每667 m2種植667株,采取露地地膜覆蓋、雙蔓留單瓜栽培模式。在2015年廣西西瓜區域試驗中,‘桂西瓜2號’與對照‘珠農大美人’平均果實發育期分別為34 d和31 d;‘桂西瓜2號’平均單瓜質量為3.46 kg,對照平均為3.03 kg;‘桂西瓜2號’平均667 m2產量為2158.1 kg,對照平均667 m2產量為1833.9 kg,比對照增產20.6%;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對照相當(表2)。

表1 ‘桂西瓜2號’露地及大棚栽培品種比較試驗結果

表2 ‘桂西瓜2號’區域試驗結果
2013—2015年分別在廣西南寧江南區延安鎮、青秀區那陳鎮、武鳴區兩江鎮、馬頭鎮、鑼圩鎮和崇左市馱盧鎮及北海市平陽鎮進行生產栽培示范試驗。其中,在南寧江南區延安鎮、青秀區那陳鎮、武鳴區兩江鎮、馬頭鎮、鑼圩鎮和崇左市馱盧鎮采用露地爬地方式,在南寧西鄉塘區壇洛鎮、武鳴區武帽和北海平陽鎮采用大棚立架栽培方式。生產示范試驗結果表明:‘桂西瓜2號’667 m2產量為2394.5~3001.5 kg,比對照品種‘珠農大美人’增產8.9%~19.3%;大棚生產栽培‘桂西瓜2號’667 m2產量為3031.8~3553.3 kg,比對照品種‘珠農大美人’增產9.8%~12.6%;平均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為12.06%,與對照‘珠農大美人’相當(表3)。

表3 ‘桂西瓜2號’生產示范試驗結果
‘桂西瓜2號’為中果型無籽西瓜新品種。中熟,果實發育期 28~35 d,全生育期春茬 85~110 d,秋茬70~85 d。生長勢強,抗病抗逆性強,不易早衰,第1雌花始于9節,易坐果,果實外觀美,大小整齊一致,不易畸形。果實高圓形,果皮翠綠色布有明顯墨綠條帶,有光澤,皮質堅韌,皮厚0.8~1.1 cm,果皮硬度 25.4 kg·cm-2,耐貯運,瓜瓤大紅色,剖面光滑,不空心,無黃筋塊,纖維少,白秕籽小而少,無籽性好,汁多,質實、細密、清甜爽口,口感好,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5%以上,果實品質優良。一般單瓜質量2.5~4.5 kg,露地栽培667 m2產量 2394.5~3001.5 kg,大棚生產栽培 667 m2產量 3031.8~3553.3 kg。該品種適應性廣,市場競爭力強,可作精品西瓜生產,種植效益高,適合種植西瓜的地區均可推廣種植。
‘桂西瓜2號’栽培技術同一般三倍體無籽西瓜。根據品種特點,需注意以下幾點:(1)催芽播種:催芽采用人工嗑種,30~32℃恒溫催芽,胚根長0.5~1.0 cm即可播種。(2)育苗移栽:幼苗長至2葉1心移栽定植,露地爬地種植可單行和雙行種植,雙蔓整枝;大棚立架栽培宜采用雙行種植,單蔓整枝。(3)人工授粉:配置二倍體西瓜作授粉品種,開花盛期,每日清晨進行人工授粉,幫助坐果。(4)選瓜、留瓜:1株選留1瓜,一般選擇第3朵雌花坐果。大棚栽培果實長至約0.5 kg及時吊瓜和疏果。(5)病蟲害防治:以防為主,在病蟲害初發階段開始防治。苗期注意預防疫病和猝倒病,使用600~800倍苗菌敵噴淋,同時注意控制水分以加強煉苗。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細菌性果腐病、炭疽病、斑點病、蔓枯病。細菌性果腐病用800倍春雷霉素·王銅、或600倍2%春雷霉素+2000倍農用硫酸鏈霉素防治;炭疽病、斑點病、蔓枯病可用1000倍咪鮮胺+1000倍異菌脲防治。蟲害主要有黃守瓜、瓜絹螟、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蚜蟲、薊馬等。蚜蟲、薊馬可使用啶蟲脒、吡蟲啉防治;黃守瓜可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或三氟氯氰菊酯防治;瓜絹螟、棉鈴蟲、甜菜夜蛾、斜紋夜蛾可使用氯蟲苯甲酰胺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