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東
(北京市大興區農業技術推廣站 北京 102600)
隨著農業種植規模化的發展,保護地西瓜生產水平逐漸提高,而農村勞動力老齡化日趨嚴重,西瓜人工輔助授粉已不能滿足生產的需求,勢必要求授粉技術的升級換代。設施西瓜蜜蜂授粉簡約化栽培技術深受瓜農的青睞[1],而且近幾年得到了快速的普及和推廣。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的研究者已經開始對西瓜蜜蜂授粉技術進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2],西瓜蜜蜂授粉不僅提高了產量和品質,而且是最經濟的增產措施,能夠節約大量的勞動力[3],蜜蜂授粉在草莓、甜瓜等作物上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4]。2011年筆者就蜜蜂授粉對保護地中果型西瓜長勢、品質及產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5],2014年江姣等[6]對設施立架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效果進行了分析。但近年來對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采用蜜蜂授粉技術研究的報道較少。本研究針對北京地區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授粉坐果率低的問題,總結近幾年的試驗經驗,通過提高花粉量開展蜜蜂授粉對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坐果率的研究,旨在進一步完善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授粉技術,為廣大瓜農及農技工作者提供參考,進而為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簡約化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設在北京市大興區龐各莊鎮鑰匙頭村,該地區土壤質地為沙壤土,中等肥力土壤,土壤養分含量見表1。占地面積:60 m×11 m=660 m2。
供試作物:2012—2016年,接穗為小果型西瓜‘航興天秀2號’(L-600),由北京市大興區農業技術推廣站選育小果型西瓜雜交1代品種。2015年增加授粉株黃瓤小果型西瓜‘京闌’;2016年在行間增加野生西瓜(‘勇砧’)以增加授粉花;接穗增加小果型西瓜‘京穎’;嫁接砧木:2011—2016年選用‘京欣砧4號’;以上品種由北京京研益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
有機肥:腐熟雞糞4 m3,在市場購買,養分含量為N 1.032%、P2O50.946%、K2O 0.860%;谷雨復合肥20 kg,由北京綠得工貿有限公司生產,養分含量為N-P2O5-K2O 18∶9∶18。沖施肥:貝靈含腐殖酸水溶肥15 kg;養分含量N-P2O5-K2O-TE為10-6-26+TE,腐植酸含量≥3.0%,北京精耕天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圣誕樹全水溶性沖施肥15 kg,養分含量N-P2O5-K2O-TE為16-8-34-TE,北京富特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本試驗歷經5年,2012年授粉期在大棚內放置意大利蜂2箱,每箱3脾,2013年授粉期在大棚內放置意大利蜂2箱,每箱4脾。2014年授粉期在大棚內放置意大利蜂2箱,每箱3脾,在大棚兩邊增加授粉行,品種為中果型西瓜‘京欣3號’,每隔0.3 m種植1株,授粉結束后可拔掉。2015年授粉期在大棚內放置意大利蜂2箱,每箱3脾,在增加授粉行的同時,于種植行增加授粉株,每隔8株種植1株黃瓤小果型西瓜‘京闌’。2016年授粉期在大棚內放置意大利蜂2箱,每箱3脾,在增加授粉株、授粉行的同時又在種植行中間增加野生西瓜,每隔1 m種植1株,每株留4蔓,授粉結束后可拔掉。授粉時間均為10 d,2012—2015年種植品種為‘航興天秀2號’,2016年種植品種為‘航興天秀2號’‘京穎’。
種植小果型西瓜‘航興天秀2號’及‘京穎’,嫁接砧木用‘京欣砧4號’。種植密度,株距0.34 m,行距1.6 m,雙行種植,單蔓整枝,立架栽培,每660 m2種植 2117株,(折合每 667 m2種植 2139株)微噴灌溉。采用意大利蜜蜂授粉,灌溉、施肥管理同常規管理。
2012年3月12日定植;2013年3月7日定植;2014年3月10日定植;2015年3月15日定植;2016年3月22日定植;蜜蜂授粉期為10 d,歷年授粉期溫度變化見表2。

表2 歷年授粉期溫度變化
2012—2016年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10 d后觀察與測定西瓜坐果率,計算畸形果、正常果、化瓜數量。收獲期取樣,采樣取第2節位或第3節位的西瓜,每年隨機取10個商品瓜重復3次,測定中心、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厚度、果形指數(果形指數=西瓜縱徑/西瓜橫徑)、單瓜質量。用PAL-1型測糖儀測量中心及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電子數顯水果硬度計(GY-4)測量瓜皮硬度,數值均取平均值,口感選10個以上技術人員品嘗,綜合評判并記錄。通過實測小區商品瓜產量計算667 m2產量。試驗數據統計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隨機區組單因素檢驗差異性顯著分析。
由表2、3得知,西瓜坐果率不僅與栽培方式有關,更重要的是與授粉時環境溫度有關。當白天溫度達到17.1~21.9℃時西瓜坐果率均可達到70%以上,2013年未達到15℃坐果率為79%。2015年以后,調整授粉蜂量為2箱(3脾/箱),坐果率可達90%以上,增加蜂量并未提高坐果率。2016年增加了授粉行、授粉株(‘京闌’和野生西瓜)有效提高了坐果率,分別達到了93%和97%,說明花朵密、花粉多的西瓜品種可在一定范圍內提高坐果率。

表3 不同栽培方式對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坐果率
由表4統計分析得出,不同栽培方式蜜蜂授粉在小果型西瓜單瓜質量、果皮厚度、果形指數、中心及邊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口感、纖維、瓤色方面均無差異。2016年正常果率、667 m2產量與2012、2013、2014年相比,在5%的水平上出現較大差異。改變栽培方式后,由于蜜蜂授粉坐果率增加,正常果率、667 m2產量大大提高。

表4 歷年不同栽培授粉方式品質及產量
由表5分析得出,改變栽培方式后,在肥料、人工費不變的前提下,西瓜正常果率提高,667 m2產量、經濟效益有了極大的提升。2012、2013年常規種植蜜蜂授粉,種子成本1250元,至2016年改變種植方式,增加了授粉行和授粉株,種子成本增加130元,但‘航興天秀2號’和‘京穎’2個品種經濟效益與2012、2013、2014年相比在5%的水平上出現了顯著差異。

表5 不同栽培方式蜜蜂授粉經667 m2濟效益分析 元
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采用蜜蜂授粉,坐瓜率與品種和溫度有關。筆者于2012和2013年試驗發現地爬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坐瓜率達96%以上,而立架栽培坐瓜率極低,為解決立架栽培蜜蜂授粉問題,采用攝像機連續跟蹤拍攝,排除了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不訪花的疑點。隨后測量西瓜授粉時溫度,發現7:00棚內地面平均溫度14~15℃,而立架栽培雌花開放點溫度為7~8℃,據有關資料報道,西瓜花粉量在15~18℃時開始增多,24℃時最佳,且活性最強。因此,造成北京地區早春立架栽培小果型西瓜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溫度低、花粉少。為解決該問題,我們逐漸摸索,改變栽培方式,采用邊行種植中果型西瓜‘京欣3號’,加種小果型黃瓤西瓜‘京闌’,行間種植野生西瓜等花粉量多的品種,以增加花粉量,達到提高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坐果率的目的。根據近5年試驗,小果型西瓜‘航興天秀2號’‘京穎’、黃瓤小果型西瓜‘京闌’‘京欣3號’和野生西瓜花粉依次增多,但由于研究條件限制,未展開對不同西瓜品種花粉量的數據檢測和分析。
北京地區推廣小果型西瓜密植栽培技術,每667 m2定植2200株以上,較地爬小果型西瓜小果型西瓜每667 m2定植650株,增加70.45%,若用人工授粉仍需增加8個人工,按目前人工價格150元/人計,667 m2授粉人工費高達1200元,除去租蜂費用,收益增加840元。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采用蜜蜂授粉技術,有效降低瓜農的勞動強度,減少生產成本,使西瓜生產可持續發展。
在北京地區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中,解決蜜蜂授粉坐果率低的問題,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授粉時溫度達15℃以上,667 m2采用2箱6脾蜜蜂效果最佳,無限增加授粉蜂量不能提高坐果率,反而會增加畸形果。改善栽培方式,用增加授粉行、授粉株,在行間種植野生西瓜,種植花密、粉多的品種提高花粉量的方法,可使小果型西瓜坐果率提高31%~27%,667 m2產量增加1318.19 kg,經濟效益提高3251.93元。采用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降低瓜農的勞動強度,減少生產成本,提高坐果率,667 m2節省授粉人工費高達840元,填補了北京地區小果型西瓜立架栽培蜜蜂授粉坐果率低的技術空白,為廣大瓜農及農技工作者提供參考,進而為小果型西瓜蜜蜂授粉—簡約化栽培技術提供理論依據,促進西瓜生產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