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留在西太平洋的“堅強意志”12日通過一件無比尷尬的事情得到確認: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親自下“逐客令”,要求美軍駐在該國南部棉蘭老島的特種部隊“必須離開”,美國對此的回應卻是,未收到正式要求,“將繼續堅守我們對盟國做出的承諾”。美軍賴在一些國家不走的歷史始終伴隨著美國走向全球霸權的歷程,但近些年已經很少出現,當然,也很少有國家敢“不開眼”地違逆美國的意愿。然而,前不久還在替美國“重返亞太”戰略沖鋒陷陣的菲律賓,轉眼就給美國出了道難題。美菲同盟是要散伙,還是杜特爾特只是用強硬的話語提高要價?美國媒體上眾說紛紜的專家觀點顯示,美國并沒有搞清楚答案,目前能做的只有“靜觀其變”。而杜特爾特13日又拋出重量級消息,他正在考慮從俄羅斯和中國購買武器,同時結束與美軍在南海的聯合巡邏。
美國不斷強調同盟關系
據“美國之音”報道,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指責美國要為菲律賓南部的穆斯林激進分子動亂負責,并希望駐在當地的所有美軍都撤離。報道稱,杜特爾特沒有下達最后期限,也沒有說撤軍將如何進行。不過他連說了三個“必須離開”強調他的意思。對此,美國國務院形容杜特爾特的這番評論“沒有益處”。國務院發言人約翰·科比說:“我們沒有意識到菲律賓政府有任何尋求那種結果的正式溝通。更為關鍵的是,我們將繼續在菲律賓堅守我們對盟國做出的承諾。”
另據美國《軍隊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加里·羅斯繼續強調與菲律賓的盟友關系“堅如磐石”,而且已經長達70年。他說,菲方并沒有就改變在菲南部美軍任務的問題進行官方討論,“美國繼續與盟友菲律賓進行有建設性的會晤,尋求幫助菲律賓更有效的方式。”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1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杜特爾特說要趕走美國駐菲律賓南部的部隊,如果按照正常程序,光憑菲律賓總統演講中說的一句話是不夠的,需要菲律賓政府向美國政府提出正式要求。因此從法理上說,美方的說法是有道理的。
道理之外,還有情面,被人轟著走的滋味自然讓美國媒體不舒服。“美國特種部隊撤出?美菲同盟要散伙?”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2日以此為題連續發問。文章說,最近杜特爾特與奧巴馬出現的不和令人懷疑,美國與其東南亞關鍵盟友的關系是否還穩定。說話粗魯、嚴打毒販、反美言辭不斷——杜特爾特一直讓美國十分警惕。而12日讓美軍離開的表態,是他讓美菲關系的穩定面臨不確定的最新舉動。大西洋協會的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曼寧認為,僅僅是杜特爾特的話,并不足以從實質上損害兩國關系,“奧巴馬政府認為杜特爾特是位不可預測的人,前一分鐘威脅說要乘坐摩托艇直面中國海軍,后一分鐘他又談及與中國對話”。
美國專家想用中國為例替美國挽回一些面子,但實際上,杜特爾特的“逐客令”并不是口誤。美國軍網12日稱,美菲聯盟因為杜特爾特要趕走美國特種部隊而面臨危機,這是杜特爾特首次公開發表反對美國部隊在菲存在的言論。他同時還細數美國在殖民菲律賓時期對該國民眾的蹂躪。
菲律賓媒體報道的杜特爾特更多講話細節表明,他是有意給美國點顏色看看。據《菲律賓商報》報道,杜特爾特12日在演講時說,因為原則性問題,他故意缺席上周的東盟—美國峰會。上周四,菲律賓官員稱,杜特爾特缺席是因為身體不適。
“杜特爾特的發言反映出他將奉行獨立的外交政策”。據《菲律賓星報》報道,阿貝拉表示,美國曾在棉蘭老島大屠殺,但至今在此問題上保持沉默,這與其所處的“道德”位置不一致,美國應該承認其犯下的暴行,并作出賠償。
美國要靜觀其變
美國《軍隊時報》援引新美國安全中心學者克羅寧的分析說,“杜特爾特正在把美菲同盟置于危險境地”。克羅寧認為,美國應該靜觀其變,看一看這是否是杜特爾特的一時興起,“這是他的特色。杜特爾特總是即興發揮。我不會嚴肅看待他的那些言論”。不過,克羅寧警告說,“杜特爾特的確需要弄清楚,他到底需要什么樣的美菲關系。如果肆無忌憚,他會在真正理解美菲同盟之前毀了這種關系”。
“杜特爾特要美國特種部隊離開棉蘭老島是煙霧彈,掩蓋了美國在菲律賓其他地方的軍事存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稱:今年3月,美菲簽署新條約,允許美軍在菲律賓的5個軍事基地暫時駐防。大西洋協會的高級研究員羅伯特·曼寧說,杜特爾特對美軍下“逐客令”還有一個原因,即對美國處理地區事務的不滿,“杜特爾特的話里透露著失望,因為他一直希望美國在黃巖島問題上態度更明確一些,但是即使菲美是軍事同盟,美國也不愿在黃巖島問題上再進一步”。報道稱,很多菲律賓人覺得他們在黃巖島沒有獲得美國足夠的支持,特別是與美國對日本的支持相比,更是如此。
對此,時殷弘認為,杜特爾特最近對美國特別惱火,主要是因為美國批評他打擊毒販,短時間內殺了2000多人,這是個人權問題。杜特爾特本身具有反美傾向,說話很隨便,他的話也不是完全可信,但確實很惹美國人討厭。
相對于菲律賓的強硬,美國的態度難得溫柔,背后自有原因。“德國之聲”說,菲律賓是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盟友。目前華盛頓試圖在該地區締結聯盟,以應對中國在具有戰略意義的南海貫徹主權。鑒于菲律賓在南海仲裁案中的角色,其在這一布局中具有關鍵的意義。連續幾起外交風波發生后,有卸任美國官員表示,美菲之間的小摩擦只會讓中國看笑話。曾任奧巴馬政府亞洲事務顧問的麥德羅斯認為,這在美菲關系的道路上“是個突兀的減速帶,并不是阻擋前進的路障”。
《日本經濟新聞》稱,杜特爾特政權暗示與美國保持距離的姿態。如果作為當事方的菲律賓同意擱置南海仲裁,日美將陷入被‘過河拆橋’的窘境”。現在,這種不安越來越向現實靠攏。
據美國彭博社報道,杜特爾特13日在面向軍官的一個電視講話中說,他正在考慮從俄羅斯和中國購買武器,同時結束與美軍在南海的聯合巡邏,以避免卷入可能的“敵對行動”。他同時還表示,并不會切斷與盟友的“臍帶”關系。
杜特爾特稱有人想推翻他
對于杜特爾特高調叫板奧巴馬,整體而言,菲律賓輿論對這位新總統還是抱支持態度的。
“中國和美國,哪個重要?”《菲律賓每日問詢者報》13日以此為題稱,有人擔憂,杜特爾特可能不必要地激怒了美國,造成對菲律賓不利的局面,與此同時,他以追求獨立外交的名義對中國言辭和善。不過,這并不說明菲律賓要厚此薄彼。誰是菲律賓人的朋友或者敵人,還不能蓋棺論定。文章說,國家獨立最好要用與人為善來支撐。
這就是菲律賓輿論場上一個好玩的現象,在言論自由的旗幟之下,批評政府的聲音時常見諸報端,但涉及到重大方針問題,大多數媒體卻又緊跟總統府。輿論界看似時常彌漫著民族主義情緒,但這種“愛國”往往缺乏明確立場,親美或是反美,都隨現任政府基調而定;前任總統在任時的親美鼓吹者,現在輕易地轉為杜特爾特的忠實擁躉。
時殷弘認為,歷史決定菲律賓人民對外國統治者和霸權具有矛盾傾向,既希望和美國搞好關系,讓美國保護支持他;另一方面又埋怨美國。現在在杜特爾特主導下,埋怨傾向占了主流,但要讓菲律賓和美國完全決裂,完全拋棄美國也不大可能。
杜特爾特在國內并非沒有反對派。據菲律賓《太陽星報》報道,杜特爾特12日指責“黃色黨”正在用下三濫的手段來對付他,想把他搞下臺。他說:“讓我們不要欺騙自己了。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到關于其政府反毒品戰的人權問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也提到它,你們知道是誰在他們背后嗎?就是那個黃色黨。”報道稱,杜特爾特顯然指的是他的前任、阿基諾三世所屬的黃色為主色調黨旗的自由黨。杜特爾特說:“我已準備好失去我的榮譽、我的生命和總統位子。”▲
環球時報2016-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