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勇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以“四個創新”打造氣田發展新引擎
段 勇
中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普光氣田作為全國最大、國內首個成功開發的高含硫氣田,積極應對天然氣和硫磺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價格下跌等不利因素,堅持將“科技、管理、經營、黨建”創新,作為引領氣田發展的新引擎,建制度、定方案、明責任、抓落實,營造出大眾創效、全員創新的濃厚氛圍。
科技創新搶占高地。普光氣田技術密集,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首次應用的技術就有上百項,只有保持觀念常新、知識常新、科研方向方法常新,才能在行業永葆領先。自2013年“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氣田安全高效開發技術及工業化應用”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之后,堅持不斷創新,大力開展“管理創新年”“管理創標年”活動,針對氣田開發生產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首創精神,創新科研工作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國內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中石化研究院-油田研究院-普光分公司-采氣廠(凈化廠)“五位一體”的研究體系,搭建以氣田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平臺。積極實施氣田高產穩產科技工程,逐步建立勘探開發技術難題攻關體系,創新水平井產剖測井、LCS井筒解堵、LGS氣井堵水控水等關鍵技術20余項,有效破解高含硫氣井安全生產難題,掌握了高含硫氣田開發的核心科技。
管理創新激發活力。高含硫氣田的開發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鑒,應對“寒冬期”的舉措同樣沒有先例可以參照。普光氣田2009年投產,2012年全面投運,連續三年生產超過100億立方米。2015年以來,受到下游市場和川氣東送管輸壓力等影響,氣田限產運行,由105億立方米/年下降到73億立方米/年。面對降產、降價等困難形勢,堅持向管理創新要效益,統籌部署應急處置、技術標準、標準化現場等19項管理創新,激發氣田創新創效活力。氣田降產以來,立足高效低耗開發,采取以銷定產策略,創新建立氣田產量與效益動態優化模型,計算出不同負荷下單列裝置開停工成本與效益的盈虧平衡點,科學制定氣田低產量生產組織方案,提高氣田產品氣收率和裝置運行穩定性,同負荷凈化氣收率比去年提高0.11個百分點,年增加收益約800余萬元。同時,建立高含硫氣田集輸場站檢驗檢修與評價技術規程,研究掌握集輸管道積液、硫沉積規律,開展集輸系統自用氣和凈化系統動力站乏汽回收、污水回用、循環水多級過濾等節能改造,系統效率由50.4%提高到63.6%,每項舉措年創效上千萬元。
經營創新降本增效。新常態下,省一分錢比掙一分錢更容易。堅持向經營創新要效益,在創效上既抱“西瓜”又撿“芝麻”,在大的方面,狠抓降本增效和開源節流,創新降本增效模式,細化部署材料、外委修理等9項減費目標,投用財務成本動態系統,推行全員目標成本管理和項目效益決策模式,強化財務稅費和項目招標管理。其中,通過比照成本定額,細化裝置維修核算,優化聯合裝置大修、集氣站檢測費用0.35億元。在小的方面,開展“降本減費?挖潛增效”系列競賽,從一臺車、一度電、一張紙開始節約。領導干部出差,帶頭坐火車,減少長途用車;辦公樓走廊的電燈,改為人體感應照明;公務接待安排在食堂、宿舍;機關人員往返現場統一乘坐值班車,采氣廠、凈化廠主動停用15臺皮卡車,等等,全年可節約支出1千余萬元。
黨建創新提供堅強保障。黨建工作是國有企業特殊優勢,創新黨建工作區域化管理,也是普光氣田的特殊優勢。普光工區油田參建隊伍32家、職工2600多人,負責的業務不同,每個隊伍管理的方式、理念各不相同。結合隊伍管理實際,積極推進黨建工作區域化管理,在黨建思想政治、隊伍管理、QHSE管理、綜合治理、對外關系等5各方面,納入普光氣田統一管理,建立《黨建工作區域化管理考核內容及標準》,季度檢查、半年評比、年終兌現,更好地發揮區域化管理“指揮棒”的作用。堅持以點帶面,推進黨建示范點建設,在大灣工區“一屋一室一長廊”示范點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凈化廠儲運車間與處理廠硫磺儲運站“儲運正能量?實現金色夢”黨建示范點建設,探索“班子共建、隊伍共抓、安全共管、文化共融”的“一體化”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按照黨建先行、工團并進的思路,在黨建區域化管理的基礎上,正在探索工會、共青團區域一體化管理,為普光氣田持續營造和諧發展環境。
創新是能源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普光氣田正以“四個創新”為發展引擎,實現四輪驅動,為打造世界一流高含硫氣田,持續發力。
段勇,碩士,工程師,主要從事黨務、文秘、宣傳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