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靜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蚌埠 233030
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現狀分析及對策
張 靜
安徽財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安徽蚌埠 233030
社會實踐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手段?,F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被要求參與到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中來,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促進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但活動過程中也存在著問題,筆者通過問卷調查,針對問卷調查結果采用隨機抽樣法對其分析找到存在的問題,筆者發現學生在“實踐形式”、“實踐經費”“實踐渠道”及“專業性指導”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用層次分析法找到重點問題并詳細全面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到社會實踐優秀院校調研學習,深入探討解決辦法。
大學生;社會實踐;現狀;對策
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物質生活相對優越、被家庭學校保護較好、社會競爭卻異常激烈的一個時代背景之下,所以高校大學生被要求到參與社會實踐中來,以達到完善自身能力、培養專業技能、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的目的。在當今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下,國家也表示了對于“實踐育人”的重視,表示“堅持政治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既重視課堂教育,又注重引導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努力拓展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深入開展社會實踐。要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引導大學生走出校門,到基層去,到工農群眾中去。各級各類學校要從實際出發,加強和改進對學生的生產勞動和實踐教育,培養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參與社區服務和社區建設的制度。高等學校要加強社會實踐,組織學生參加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推廣活動以及社會服務活動。利用假期組織志愿者到城鄉支工、支農、支醫和支教”。
(一)對自身的重要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學生主體在長期理論知識的學習下,只有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才有可能將所學知識更好的融入生活,有效的減少學生對于所學知識感到無用的消極態度。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前進入社會,增強專業技能,加速自身社會化進程。
(二)對學校的必要性:人才培養質量是高校的重要指標,當時代要求創新人才需要與時俱進,不僅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相應的創新和實踐能力,這就需要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識到對于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真正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知行統一,為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奠定基礎。
(三)對社會的必要性:在當今時代背景下,競爭激烈,大學生表現欲強烈,但是自身能力不足,主要是實踐能力缺乏不足以獨立優秀的完成任務,導致更多的用人單位更注重實踐、輕文憑,豐富的實踐經歷是就業的重要籌碼,所以加強實踐,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社會需求才有可能成為潛在的社會的人才和國家棟梁。
為了更好的了解高校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的實施狀況及存在的問題,筆者采用問卷調查法實地發布紙質問卷400份,回收問卷400份,其中有效問卷389份,通過網絡發布問卷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79份;并通過對問卷調查的橫向對比和縱向分析,基本了解到“缺乏科學性指導”“缺少實踐機會”、“資金不足”及“社會實踐形式化嚴重”是社會實踐存在的主要問題。
針對問卷調查結果用層次分析法找到重點問題并詳細全面分析其存在的原因,發現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主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如下:
(一)學校:學校經費有限、同時對于社會實踐這方面投入較少,所以沒有強大的師資及設備,也沒有相應的實踐基地,實踐渠道學校也沒有進行安排,同時學校對大學生社會實踐不夠重視,存在“重學術、輕實踐”的現象,社會實踐主要是各院團委負責,導致學生假期的社會實踐缺乏科學性和專業性指導,再加上教師在繁重的項目和課程之余,缺乏積極性,學生缺乏系統培訓,也不能更加專業的完成實踐報告,學校也缺乏對于學生社會實踐有效的管理體制和考核評價制度,社會實踐的效果很難得到體現。
(二)學生:由于學校對于社會實踐不夠重視,導致學生只是把社會實踐當成是一種課余任務來完成,他們對社會實踐意義和作用認識不清,容易作假、積極性低。同時由于自身能力有限,也很難完成實踐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大學生自恃過高,不愿從基層做起,這對于實踐能力的提高也是很不利的。
(三)社會:參與度不夠,不能積極的給予在校大學生實踐的機會。獎懲制度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認真完成實踐活動的積極性。
(一)個人:大學生本身要意識到社會的殘酷性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必要性,強化自主規劃意識和創新意識,要從被動的完成學校任務到積極參加各種渠道的社會實踐。具體措施是了解就業嚴峻的形勢及就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從而激發參與實踐的自身主動能動性。
(二)學校制度:高等學校首先應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視,可以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大綱,并設定學分,強制要求學生完成相應學分。增加投入經費,加強師資力量,開設專業與實踐相結合的課堂,強化學生專業技能,主要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創新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相關專業技能實踐的能力,為以后進入社會奠定號扎實的基礎。認真組織學生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充分利用好假期時間,開展形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如:志愿活動、社會調查、公司實習等,同時建立完善社會實踐后的評價制度和獎懲制度,調動師生的積極性。
校園文化:大力建設校園文化,開展“實踐育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重要教育和講座,形成良好、向上的校園風氣。加強學校內報刊、廣播等對于社會實踐的報道,提高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的意識。
學校實踐基地的建設:學校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與政府企業通力合作,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為大學生提高社會實踐的質量和效果創造條件。
(三)社會:作為社會崛起的希望,全社會都要積極的關心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支持大學生社會實踐的開展,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甚至于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機會等幫助,為培養國家人才提供服務。同時在信息發展的時代,社會要注重網絡的建設,嚴肅網絡風氣,不斷更新內容,注重創新,吸引當代大學生,開展網絡時代的政治教育活動。
(四)政府:政府的支持是大學生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政府應積極鼓勵用人單位積極參與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同時鼓勵高校和各類優秀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從而為高校大學提供良好的實踐環境和職位,并設立大學生實踐基金,將基金獎勵給實踐能力優秀甚至于對社會有突出作用的個人或團隊。這對大學生知行統一的培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總之,加強對大學生實踐工作的研究及培養,是時代刻不容緩的需求。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它直接關系著未來的社會主義由什么樣的人接班,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命運。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Z].中發[2004]16號文.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1999(7):868-878.
[3]董盈盈.關于我國大學生實踐能力及其培養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4]宋林霞.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研究[D].南京農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