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爾比亞·于山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塔木托拉克鄉中學,新疆 阿瓦提 843200)
淺談初中漢語閱讀教學
瑪爾比亞·于山
(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塔木托拉克鄉中學,新疆 阿瓦提 843200)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民族擁有自身獨特的民族語言,漢語不僅是漢民族共同語,也是我國通用的語言。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我國民族地區的人民開始意識到,少數民族應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漢語作為全世界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漢語這一關必須扎實通過。初中漢語閱讀教學是培養學生漢語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是中學漢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反思是學生自我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徑,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初中漢語閱讀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和創新。
初中漢語;閱讀教學;綜合能力;重要途徑
在新課標的要求和指導下,初中漢語課程教學應將培養學生漢語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漢語教學中,我們倡導學生養成自主探索和團結協作的學習方式,教師不再成為課堂的主人,而應將課堂的主動權交到學生手中,讓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教師應鼓勵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思考、興趣、經驗及靈感參與到日常課程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發揮空間,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在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問題上,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教材知識點的講解,另外還要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漢語閱讀興趣與閱讀效率。
讓學生一遍又一遍重復去讀課本文章,不僅會使學生顯得很疲乏,越讀越不想讀,甚至就是簡單的應付差事;而且也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俗語說的好,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課堂中教師應嘗試安排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感覺好玩,有意思,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教師既能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還能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較為清晰的了解。比如教師在進行課文講授時,通過四次漢語閱讀來對學生進行逐步提升。首先,我們要求學生自由對全文進行通讀,若遇著生字,讓學生自己結合拼音多讀幾次,在學生腦海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教師在一讀中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再次,教師需提高要求,此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碰到生字時反復讀幾遍,最好能夠進行相關生字的記憶,教師在這其中僅僅是一個引導者,只需將學習的主動性交到學生手中;然后是做一些類似“讀書小能手”的競爭性游戲,主要是同桌之間進行,通過這些競爭游戲的舉辦,讓學生感受到課堂的樂趣;最后主要讓學生聽聽范讀,適當給學生提供課堂上的放松時間,范讀也能規范學生的發音和識字。接下來,便是集中識字,玩一些同識字相關的游戲,如開火車讀字卡等。讀識字過后便是讓學生寫字環節了,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將字寫好,并且鼓勵學生自己去總結寫字的竅門,將課堂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熱情。
每篇文章都有其獨特的意境,都有其獨特的魅力,這種意境美用語言很難直接表達出來,閱讀能夠通過文字來將這種美麗傳達給讀者,讓讀者在文章體會語文的魅力。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來創設一定的符合教材要求的情境,引導學生將感情融入到文章中,與文章產生共鳴,對教材有更一個更深層次的體會和理解。新課標對語文定義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即語文學科既是工具性學科,也體現了人文素養,而閱讀的教學正是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和鍛煉。在意境與文章產生共鳴,在意境產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進行漢語文章教學時,通過采取播放影像或者多媒體技術來加強學生對文章意境的感知,用一種聲情并茂的引導將學生帶到文章的環境中,讓學生在此類環境中更好的理解文章,感知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意境,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在閱讀中享受文字的魅力,語文的美麗。學生在自己的想象中建立的美景,比任何文字所描述的情景更加廣闊,更加美好。學生通過閱讀感知到美麗、悲傷及喜悅,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文學思維,為以后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閱讀意境的引入,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對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初中漢語教師在進行漢語閱讀教學時,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工具來創設一定的符合教材要求的情境,引導學生將感情融入到文章中,與文章產生共鳴,對教材有更一個更深層次的體會和理解。新課標對語文定義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即語文學科既是工具性學科,也體現了人文素養,而閱讀的教學正是通過各種方式和方法對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和鍛煉。這些要求的實現僅僅依靠簡單的啟發式教學或機械的講授式教學是難以達到的,教師需結合當下的科技成果,運用各種科技手段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材要求相近的意境,在意境中完成對教材的學習,在意境與文章產生共鳴,在意境產生自己獨特的思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學習者的自主閱讀實踐,不要以教師繁瑣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感悟。因此,在初中漢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鼓勵學生多多閱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質疑,形成語感與審美意識,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另外,在初中漢語閱讀教學中,讀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教師可根據教學實際,靈活組合運用,讓學生內化文中的語言,完善語言結構,在寫作與交際中有效地運用。另外,漢語文是我們學習其他科目的一門基礎學科,其他學科的學習都要建立在對漢文字的閱讀以及理解上,所以,在初中階段運用不同的閱讀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掌握漢語閱讀,加強他們對初中漢語閱讀的理解,這不僅對于他們學習其他科目也很有幫助,而且對初中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個性發展,對提高初中學生的探究和創造能力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1]周虹. 論語文自主性閱讀的培養[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8).
[2]潘秀萍. 怎樣培養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J].文學教育(下),2011,(5).
[3]李清萍 . 讓學生與文本“深度會晤”[J]. 四川教育 : 教學專題,2007,(11).
G633.3
A
1671-864X(2016)09-01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