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易靖茗 實習記者 昌校宇
“平淡中帶著幸福”
作者|記者 易靖茗 實習記者 昌校宇

臺灣新郎:王裕慶 大陸新娘:李潔
“愛情,自古以來在人們眼中都是美好的,似乎也是華麗的,轟轟烈烈的。可是,事實上,真正的愛并不一定是這樣的。愛情原本該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人的平凡生活。”王裕慶這樣詮釋他和太太的愛情,并一直強調他們的婚姻是——
2015年11月,確實是個我所喜愛的月份,微涼的天氣和初冬的寧靜都是喜歡的理由。那樣美好的天兒,最適合和一對璧人兒分享他們跨越海峽、牽手幸福的故事。
初見王裕慶和李潔夫婦,兩人的才識瞬間讓我折服。采訪約在一家餐廳,一坐下來,幽默而有才氣的王裕慶就笑稱“大爆料”時刻到了,孩子般的可愛的樣子讓人印象深刻;太太李潔優雅知性,給人一看便知是一位有生活智慧的人,身上透著滿滿的正能量。
王裕慶,1978年出生于臺灣臺北。14歲那年,他隨父母一起到加拿大讀書。雖說在國外生活了10多年,可他始終對中華文化情有獨鐘。有人說,緣分天注定。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結識了1980年出生的河南太太李潔,情定終生。說起兩人相識、相戀的經歷,王裕慶記憶猶新。
“2008年6月,媽媽突然說要給我介紹女朋友,大陸姑娘。詢問后得知,是鄰居姐姐的有意撮合(鄰居是李潔的表姐)。”雖然是經人介紹,但兩個人性格互補,很聊得來。王裕慶回想著他們初識的細節時,臉上流露著掩飾不住的甜蜜。“我們先從朋友做起,一點一點地去了解對方。當時是通過MSN、電話聯系,一段時間下來,我覺得自己跟這個來自海峽彼岸的大陸‘老鄉’竟是如此的有共同語言。在一次次的聊天中,我感覺到李潔是個很有主見、很有想法的姑娘,很欣賞她。”
與此同時,李潔也被王裕慶的博學多才所吸引。她說,“我大學是英文專業,所以最初欣然接受表姐的跨洋介紹,是因為想著先和裕慶交個朋友,在英文方面會有所提高。可誰知,我們自始至終都是中文交流。欣喜的是,雖然裕慶在國外生活多年,但他對兩岸的政治、經濟、文化頗有獨到見解。每次都是我有問,他必答,而且是耐心講解,直到我聽懂、接受為止”。就這樣,兩人的心一步步靠得越來越近。
“2008年的圣誕節,學校放假,我第一時間買了到北京的飛機票,迫不及待想和李潔有一次現實中的邂逅。”王裕慶說,其實坐上飛往北京的飛機時,他的內心是忐忑不安的。因為人生地不熟,他怕李潔不到機場接他,更怕現實中的見面會打敗距離美的朦朧,擔心李潔不接受他。“下飛機后,我緊張到不行。可雖初次見面,但一眼就認出彼此。當四目相對之時,李潔報以真誠而溫暖的微笑,露出一對小小的酒窩。Hi,她說,很高興見到你。那一刻,我就知道,塵緣中遇到了她,足矣。”
“雖然第一次的見面裕慶沒有讓我感到‘驚艷’,但那天我們聊了很多,氣氛也很愉快,兩人都有從未有過如此強烈的相見恨晚的感覺。一次次續著杯中的咖啡,一個個聊不完的話題,直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們才意識到天都已經很晚了。”此刻李潔心里蕩漾著的,是暖暖的回憶。“從那以后,直到裕慶做交換生。之前每年的圣誕節他都會抽時間到北京看我。11個小時的路程,裕慶從來不覺得折騰,雖然每一次待的時間都不長,但我們都相當珍惜這難得的相聚。”多次的輾轉周折,讓兩人認定,彼此就是各自的命中注定。
愛是靈犀的付出。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欣賞,是一段情對另一段情的希望。
2010年,為了李潔,王裕慶毅然決然到北京做交換生。他說:“當時,我甚至不知道具體選哪所學校、哪個專業,就不假思索地報了名。”回想起那時的做法,王裕慶笑說,“其實之所以選擇在北京大學就讀,中間還有段小烏龍呢。說了你別笑,當時我以為清華大學在上海,因為臺灣的臺北大學和‘清華大學’就不在一個城市。但是李潔在北京,有太太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所以,最終我報了北京大學”。

聊到做交換生的事情,李潔笑稱王裕慶的“智商是硬傷”。她說,“為了給我驚喜,在選擇學校的時候,裕慶事先都沒有跟我溝通,只是在最初的時候告訴我,他準備到大陸做交換生。因為那時我想給他自由的空間,所以沒有過多干涉。結果一直到他面試、筆試等一系列手續全部辦好后,才告訴我他要到北京來了”。這個細心的男人默默無聞地打理好一切,讓幸福包圍的李潔無時無刻不在體會著這甜蜜的愛情滋味,而王裕慶的認真付出,李潔除了幸福就是感動。
“現在每當媽媽提及我當初的選擇,都還笑說我是有‘預謀’的。到北京后,為了能在李潔附近方便陪她,又不耽誤學習,我折中在昌平租了房子住了下來。可第一次去上課坐地鐵的時候,我驚呆了。從來不知道上班高峰期能有這么多人,排隊竟然都可以從安檢處排到地鐵口,好在大家都井然有序,不爭不搶。”王裕慶笑稱是自己的“見識”太少了。
在北京做交換生期間,王裕慶就已經開始著手做兩岸交流工作了。他說,兩岸關系正沿著好的方向發展,我希望能通過自己微薄的力量,讓更多不了解或對大陸有歧義的同胞擺正態度。自從來到大陸,我覺得整個大陸、整個北京,都變了。生活在這樣一個包容的城市我很安心,而就兩岸大氣候來講,兩岸越來越好的氛圍,越來越快的發展,都昭示著兩岸融合在一起。而他也堅信,兩岸發展既有善始,就會有善終。
2011年年初,李潔跟旅游團第一次到臺灣“看家”。因為當時不讓脫團,不得已,王裕慶根據李潔所在旅行團的行程路線,掐點去臺北101大樓等候。他說:“我有史以來第一次去101大樓,就是因為李潔。當時我找到導游,跟他們溝通了好久,他們才同意讓我把李潔接走。一得空,我便帶李潔見了我在臺灣的家人(父母還在加拿大)。在見了她后,家人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可人兒的大陸媳婦兒。”
緣分是個美妙的東西,當兩人相約從不同地方出發(一個始發地是臺灣,一個始發地是北京),一起到李潔老家河南濮陽的時候,到達目的地時,兩人竟然只相差短短10分鐘。“我家里的小狗平時很兇的,對于去家里的陌生人從來都是‘汪汪’直叫,但是裕慶第一次去的時候,小狗就對他很溫順,一聲沒叫。當時我們都很驚訝,好像冥冥之中,天注定我和裕慶就是一家人。”溫潤心田的回憶,加上李潔甜甜的笑,溫暖人心。
2011年2月,在李潔老家濮陽南樂,王裕慶見了李潔的所有家人。一開始還有些猶豫的父母,在見到王裕慶之后,喜歡極了眼前這位敦厚又踏實的臺灣小伙子。從河南回來以后,兩個人的心靠得更近了。
美麗的愛情想要開出最美的花朵,總是需要更多人的祝福,而父母的建議尤其重要,所以經過雙方家長的同意,2011年6月20日,為給愛一個家,王裕慶給了李潔最美的承諾,做他的新娘,兩人攜手共度余生。
從此,愛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成長為一棵枝繁葉茂的相思樹。沒有盛大的婚禮,簡約不簡單,得到所有人的祝福才是他們最期待的。
結婚4年多了,兩人的感情并沒有因為結婚而淡泊,相反他們更加依賴彼此了。夫妻相處本就是一門學問。婚后雖然生活得很甜蜜,但日子疊著日子的生活總還是會有一些小波瀾。王裕慶說,畢竟兩岸文化、生活有所差異,兩個人的小摩擦也多了起來。但是我們沒有隔夜仇,不冷戰,吵著吵著就好了。
由于王裕慶比較戀舊,用過的東西都舍不得丟,導致搬家的時候屋里東西多到放不下。但李潔是雷厲風行的姑娘,喜歡家里干凈整潔,所以兩人免不了爭吵。但這絲毫未能影響兩人的感情,因為他們自有妙招——各自讓步。“裕慶家人比較信風水,所以會要求家具的擺放位置,但我堅持要做傳統家裝風格。好在最終裕慶都會妥協,尊重我的選擇。”李潔一邊說話一邊樂,那份發自內心的滿足溢于言表。
“有段時間身體不適的我需要按醫生囑托定時定點喝中藥,可由于工作太忙,根本沒時間花工夫好好煎藥。一向大大咧咧的裕慶自覺承擔起照顧我之責,每天根據我的時間,細心將藥煎好,提醒我喝。等我下班回家后,他還貼心地為我按摩解乏。”李潔講起這些的時候,仿佛就在昨天,她清楚地記著兩個人走到現在的每一件讓她感動的事情。


女人總是這樣細膩,這就是愛情給予的能量,也只有深愛著對方,才能做得到。
說到最讓人感動的事情,王裕慶直夸李潔很厲害。“我生病腳受傷的時候,擦藥后需要纏繃帶,李潔在陪我去醫院的同時仔細觀察了醫生的手法。因為醫院太遠,我行走不便,她心疼我,就學著在家中自行幫我上藥、綁繃帶。”
“現在有李潔在,我平時兜里都不怎么裝錢。因為我比較粗心,所以家里的財政大權都是她掌握,平時給我足夠的零花錢就行了。但你相信么,世上真有心有靈犀這件事,每次我兜里零花錢不多的時候,李潔都會默默地把錢裝我錢包里。有時候出門我才想起來錢沒拿夠,但一摸錢包,就只剩滿滿的安心。”王裕慶說,其實這一切的一切,除了溫馨,還是溫馨。
說起兩個人的婚姻保鮮秘籍,王裕慶有些“得意”。他說,愛很多時候只是兩個人的事。兩個人的生活,兩個人的平凡相依;平凡中的體貼,平凡中的相互理解;生活中的相互體諒,生活中的相互支持;沒有明星般的耀眼,平淡中帶著幸福。
一席話,道破了婚姻的真諦。
對于未來,在王裕慶看來,最浪漫的是細水長流的感情,綿綿長長的生活,而這些,還需兩個人用一生細細體會……
人物

臺企聯會長風采
066 林榮德 做冠軍企業
青春臺生
070 清華大學海洋生物科學專業臺生徐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