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記者 章漣漪
章啟正 追夢大陸
作者|記者 章漣漪

北京君太百貨董事長
北京臺資企業協會會長
想在北京建一所專賣臺灣商品的高檔展廳
西單,西城區最有名的商業街區,得名于老北京城俗稱的西單牌樓。因主打青春時尚元素而享有“年輕人的購物天堂”之美譽。
在這一片林立的商城中,有一座百貨公司與眾不同,它以“優良生活空間的創造者”自居,旨在都市叢林中打造“優雅的生活中心”,它就是君太百貨。
今天,我們要走近這家百貨公司的創始人、北京臺資企業協會會長——章啟正。
章啟正算是地地道道的富二代,父親是有著臺北“東區的拓荒者”之稱的章民強。章民強1920年出生在浙江湖州,從上海強華工業專科學校畢業后不久,跟隨老板殷之浩到了臺灣,加入了由殷之浩創辦的大陸工程臺北分公司。最初負責公司承辦的政府公家單位的宿舍、倉庫等,后來升任到大陸工程業務部經理。之后,章民強開始自主創業,成立太平洋集團,漸漸成為臺灣商人中的“龍頭”。
由于曾設計建造過臺灣當局要員私所、集團實力不斷增強等原因,章民強讓臺當局頗為忌憚。大陸改革開放后不久,章啟正的祖母思念兒子心切,想在香港與兒子章民強見上一面,沒想到老太太好不容易申請到了香港,章民強卻未獲臺灣當局放行,未能赴約。直到祖母在湖州過世,章民強和章啟正等也沒能回來奔喪,只能請章啟正的母親和妻子代送祖母最后一程。多年后,回憶這段過往,還是讓章啟正掩不住悲傷。
隨著兩岸關系的改善,帶著對大陸的思念,1994年章民強帶著兒子章啟正進軍上海,成立大陸第一家直營店。“我父親總是教育我要落葉歸根,他很看好大陸的發展。”章啟正回憶道,“當時我是家里的第三個兒子,特別聽話,也就隨父親來到了上海”。
剛來上海的那段時間是艱苦的,因為不熟悉各方面環境,很多工作要重新開展。但也正是那段時光的磨練,造就了如今有著不同于常人毅力、耐心、智慧的章啟正。章啟正很慶幸,他特別感謝父親給自己一個機會來到大陸,認識這里,完善自身。
江蘇衛視大型婚戀服務節目《非誠勿擾》自開播以來,利用新媒介的介入,形成了以節目嘉賓與主持人為中心的輿論網絡,使信息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互動關系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賦予受眾自由的言論權利的同時,也適時改善了節目宣傳策略,充分利用了受眾對傳播者的“逆向傳播”,革新了節目傳播策略。
對大陸的喜愛,是從一件件小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記得當時剛來,上海市政府、臺辦對我們都特別的關照。一次我們和時任上海市副市長趙啟正見面,他一看到我就說特別親切,因為我們的名字后面兩個字是一樣的。他問我是不是也是家中的老大,我說不是,是老幺,他還風趣地對我父親說,‘章老板,怎么是光明正大,不是正大光明啊’!說完大家都笑了。”章啟正說,當時我就想,大陸的領導真親切!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正值章啟正躊躇滿志想要大展身手之時,他被證實罹患血癌,剛過完44歲生日不久后的章啟正住進了醫院,開始了抗癌的征程。
可沒想到的是,就在章啟正治療的日子里,太平洋百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時,臺灣當局不支持臺商到大陸投資,并一直對章家企業進行打壓。從李登輝時期到陳水扁時期,都步步緊逼。而這次,章家價值數百億元新臺幣的臺灣公司竟在陳水扁太太吳淑珍的計劃下被莫名其妙地轉讓走了。
“這段往事說來復雜,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一個事實就是,過去我們在臺灣經營那么多家公司,員工都有上萬人,為什么公司轉移后,我們任何人都沒有拿到錢,股份就沒了?如果這個公司是合法的轉移,那么為什么股東都沒有受益,法人就換了”。章啟正說,已經90多歲的父親章民強,如今還在為這件事情打著官司,不是為了名、也不是為了利,但凡事都要個理,要個公道!
好在,豁達的性格成就了今天的章啟正。戰勝病魔后的他面臨困難和危機,更顯從容。他決定從頭開始,絕處求生。2003年,他在北京成立了君太百貨公司。“當時,我和太太說這次一定要拼了,不成功便成仁。”這話聽起來有些悲壯,但切切實實是當時章啟正的內心聲音。他把所有的精力投進了這家企業,公司從頭一年的業績1億多元人民幣,到2億、3億、4億……一直做到如今的每年接近20億元人民幣。外人看到的只是金錢的累積,但其中有多少心血和智慧。
章啟正做事喜歡從細節入手,不光是水、電的節省,就連手提袋都考慮得很周到。“我們君太百貨的手提袋比對面企業的要大一些,只要有顧客提著別家的袋子來到我們這里,我們的員工都會走上前,為她套上我們的袋子。”章啟正說這是“要面子”,其實這何嘗不是一種智慧,體體面面地為自家百貨公司做著廣告呢。
除了企業的發展,章啟正也特別重視員工福利。“我常說,我們對來這里上班的人都要尊重,無論別人是做什么的,這是他的工作,他是你的員工,你就要關心,這也是快樂的源泉。”每年過年是章啟正最高興的時間,除了獎金、福利之外,章啟正一定要親手給每個員工發一個紅包。他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是對過去一年員工的肯定、尊重。
“大部分臺商在大陸創業都是和家人分居兩地的,但我特別開心,我不是。很多臺商,會選擇讓職業經理人來大陸管理企業,這并不是不好,但是如果你看重大陸的市場,就必須要自己來,大陸做生意和臺灣的思維是不一樣的。我覺得在大陸做生意,不是只有機會到、錢到就可以的,最主要還是要人到。要自己來感受大陸的發展和風土人情。”章啟正表示,“我不敢說我來大陸快30年,都是住一個地方,但是最起碼這12年,我都在北京。光是住處,我就已經搬過6次。”
剛來北京的時候,章啟正住在京廣中心附近的一個小旅館里。當時的北京遠沒有現在的繁華。住了不久,章啟正覺得通風不好,便提出了要換房子。夫妻兩人商量后,搬去了工體附近。接著,他們又搬到了萬國城。再后來,小兒子到北京順義讀書,為了讓孩子舒服,他們將家安在了順義。章啟正很喜歡順義,他覺得很舒服、也很寬闊,但是離公司太遠了,每天上班開車要一個多鐘頭。于是,到了孩子要畢業的前一年,他們將家搬到了燕莎附近,方便上班,也為了方便接待朋友。
“我永遠忘不了女兒和兒子剛來北京時對我說的話,‘老爸,我好開心啊,終于找到一個騎自行車不會被機動車撞了的地方,北京馬路真寬敞。’”章啟正說他們全家都特別喜歡騎自行車,從北二環開始,路過長安街,一直騎到君太百貨來上班,別提多高興了。在經過天安門廣場時,他們還會停下來照相,照片到現在他還留著。

最讓章啟正感到意外的是大兒子的歸來。章啟正的大兒子13歲便獨身前往美國留學,一直到23歲大學畢業。原以為這個“小留美”真的要留美了,沒想到大學畢業后,他主動提出要回國。怕孩子不習慣,章啟正準備給孩子買間小套房,給他獨立的空間。沒想到孩子拒絕了,他說:“我為什么要出去住?回國就是為了要陪伴你們啊!”章啟正說,如今想起兒子的這句話,心里還是覺得很甜蜜。
在章啟正看來,創業需要全家人的齊心協力,這不單單表現在內心,還要在實踐上。“大陸這幾十年的變化太大了,只有你真實的在當地感受,才能真正明白。不論最后結果怎么樣,經歷是最重要的。”章啟正說,我記得以前兒子有時會去一下酒吧,看到大陸的酒吧后吃驚得不得了,說現在大陸酒吧的檔次高得很,大陸的進步不是表面的進步,是一個整體的進步。這些事不親自來是感受不到的。
如今,除了女兒在臺灣陪伴年邁的爺爺奶奶外,章啟正一家都在北京生活著,他覺得,這是比什么都重要的事情。
生活美滿的今天,章啟正依然是個愛“做夢”的人。近幾年,他常往來于大陸各地,去尋找下一個“文創”。在章啟正看來,臺灣的文創做得很棒,但也被泛化了。文創不一定都能賺錢的,很多是對美的追求、對更好生活的向往。

最近,他對徐州的蘋果產生了興趣,考慮創建蘋果加工企業。“現在很多好蘋果賣不出去,很可惜!農民辛苦一年也沒有一個好收入,所以我們想是不是可以做蘋果的伴手禮。過節時提一箱蘋果去人家顯得很奇怪,但如果是包裝精致的蘋果酥、蘋果醋就很棒。我們把一個個經濟體連接起來,不僅有收入,還有創意、美感。”
他對大陸的高鐵餐食也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的高鐵站都沒有特別的美食,為什么不能每個地方都做一些有自己特色的東西呢?比如說,我到青島站,如果看見一個青島特色的伴手禮,用一塊布包裹著的便當,布上帶有青島獨特的風味,便當也是用青島特產海鮮等制成的美麗、美味的美食,多棒啊!”
除了自身“做夢”,他也愛幫別人“圓夢”。幾年前,他聽說上海一個臺商在做慈善工作,幫助那些沒有經濟條件,但熱愛美術的小朋友。除了提供他們油墨成本,還會買下孩子們的作品以資鼓勵。章啟正立即起了興趣,加入到這項公益活動中來。章啟正覺得:“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其實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對他的肯定。今天你給他一個肯定,明天,他可能會給你一個你都想不到的美好前景。”
這就是章啟正,一個不像商人的商人。他努力賺錢,但卻不世故,只要是有需要、只要他有能力,一定竭盡所能的給予幫助。
正是由于這樣的性格,2014年9月章啟正被推選為北京臺資企業協會會長,他的身上又多了一份責任。“當時很多人問我,你已經做的很成功了、又有很廣闊的人脈,為什么還要當臺協會長?”章啟正說,“我們臺灣人有一個缺點,成功了也還是要默默地做事。其實,也不是為了和別人說你賺了多少錢,而是可以和別人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你已經成功了還愿意去加入協會,參加活動,這對于還在奮斗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當了會長后不久,除了基本的工作外,章啟正特別愿意去培養下一任。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這是“正能量”的累積。“我常說,臺協里面需要出錢的事情由我們這些‘老’人來,有鍛煉機會、需要出勁的地方讓那些年輕人去干,我們希望能夠一代代傳承下去。”
有人問身為北京臺協會長的他,有沒有找北京市政府索要一些福利。章啟正說,我越是做了會長,越不能這樣。原先,他在北京三環附近有個案子要開展,但由于做了會長,他選擇推掉了案子,去江蘇、上海尋找商機。這是對自己。而對在北京推廣的臺灣商品,他又希望自己能夠多做一些。他期望有一天,能夠在北京四環內,建成一所大的、長期的臺灣展廳,專門賣臺灣商品。“不是現在定期辦的臺灣周那種,而是長期、高檔次、大格局的,把臺灣好的產品和理念都帶進來。”
“許多臺商和我說,現在的生意不好做,想和政府要政策。我想說,生意本來就不好做,原先是太好做了,所有人都能做好生意,這才是應該奇怪的事情。政府一直堅持為人民服務,不是僅僅為臺商服務,是為兩岸的所有民眾。”章啟正說,“我們臺商來,常常想要好的政策,不是說不好,我太太常說,嘴長在人身上,要自己開口。但是,你開了這個口,你就要負責,要去實踐”。
如今,由于各方面壓力,一些臺商離開了北京,去其他地方發展。對此,章啟正卻有不一樣的看法。他說,我是老北京了,很多人說,我把“君太”賣了,去其他地方能夠開很多家店,賺更多錢。但不論別人怎么想、怎么說,我一定要留在北京,給臺商做一個表率,在大陸、在北京、在最中心,有我們臺商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