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恩澤,趙月平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淺議當前圖書館網站設計理念及趨勢
高恩澤,趙月平
(國家圖書館,北京100081)
通過調研國外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探討其圖書館網站設計的主要理念,并根據其建設的經驗,提出圖書館網站設計建議,以提高我國圖書館網站建設水平,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圖書館;網站;設計
隨著計算機、互聯網和移動終端設備的迅猛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越來越數字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32億……搜索引擎用戶規模達5.07億,使用率為80.3%”[1]。各種互聯網搜索引擎取代傳統圖書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數字圖書館,成為用戶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有鑒于此,筆者選擇國外影響力較大的國家圖書館網站,對其設計理念與技術應用進行分析,以期為國內圖書館網站建設提供參考借鑒,使圖書館的信息存儲、管理及傳播優勢得以在數字化時代繼續發揮并擴大,吸引并成為用戶獲取數字化、網絡化文獻服務的重要平臺。

表1 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設計特點與技術應用情況表(截至2015年8月31日)
本次調研選取大英圖書館[2]、美國國會圖書館[3]、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4]、德國國家圖書館[5]、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6]、新西蘭國家圖書館[7]為調研對象。六家圖書館的網站設計特點與技術應用情況如表1所示。
2.1設計簡潔條理清晰
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頁面簡潔明了,背景設計簡化,幾乎看不到刻意的裝飾性元素,整個頁面框架結構條分縷析;頁面主要配色不超過三種,給用戶以整體統一的感覺;整站文字樣式規則,通過文字的字體字號等體量差別起到視覺引導;簡化交互過程,用戶記憶負擔輕。
2.2圖文混排突出重點
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均采用了圖文混排的形式對頁面內容進行揭示,用戶在文字和圖片信息間跳轉,內容更易于理解,視覺也更加生動活潑。文字基于內容,表述淺顯易懂,易于用戶理解,圖片選擇亦與內容緊密相關,不進行過分矯飾。
2.3頁面布局趨于多樣
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頁面排版基本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網站左右兩欄、左中右三欄的布局結構,實現根據頁面重點呈現內容進行布局應用,且一般遵循簡單清晰的原則。其中,新西蘭國家圖書館網站采用了當前流行的瀑布流頁面布局——對網站的所有欄目內容進行參差不齊的多欄布局,隨著頁面滾動條向下滾動,這種布局還會不斷加載數據塊并附加至當前尾部[8],從而在視覺上形成如瀑布一樣從上而下地自然流淌傾瀉下來的效果,瀑布流作為國家圖書館網站首頁內容的展示形式還是首例。而德國國家圖書館網站則采用類似Google的設計布局,以大圖片+檢索框為主,輔以適當文字說明,在營造極強視覺沖擊力的同時,突出檢索這一重點內容。不難看出,圖書館網站頁面布局多樣化發展,與當前設計流行趨勢的看齊。
2.4網站導航集中全面
網站頂部的導航條設計是網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隨著網站內容的豐富和網站結構的復雜,用戶往往需要通過多級跳跳轉才能到達期望的目標頁面。為簡化用戶的操作,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都將網站導航條進行了再設計,將網站中的主要欄目內容分類、分級羅列出來,從而使用戶在網站中一目了然地訪問多級頁面內容,在空間上起到了對網站內容集中揭示的作用。
2.5跨庫檢索方便快捷
檢索作為當前用戶獲取資源的常用工具,其功能的強大與否直接影響著網站服務的水平與質量。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均實現了對本館資源的跨庫檢索,一次檢索即獲取所有類型的資源。一方面方便了用戶對不同類型資料的查閱,另一方面也更加全面、高效地揭示了館藏資源,在用戶的資源之間搭建起了更加便捷的信息通道。但同時,完善、強大的跨庫檢索也需要數據的規范標引和后臺系統的強大支撐才能得以完成。
2.6信息可視易于理解
信息是抽象的,信息元素要想被正確表示,就需要有一個最能代表它含義的視覺元素來展示,它可以是簡單的幾何圖形,也可以是照片或圖標。圖書館網站檢索結果通常是一個海量信息的呈現,英國、美國、日本及德國四家國家圖書館都對檢索內容增加了圖片或文字詮釋,使抽象的信息可視化。用戶因此可對檢索結果進行快速的分類、直觀的信息比較,從而更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內容。
2.7社會化網絡接入易于交流分享
社交網絡是社會公眾的活躍場所,同時社會化軟件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隨時隨地地保持在線成了很多人的行為習慣。Facebook、Twitter、Delicious、Diigo、MySpace等多種的社交網絡或工具被引入到四家國家圖書館網站中,圖書館一方面通過社交網站實現資源的推廣、傳播,增大圖書館服務的輻射范圍,實現用戶彼此之間、館員與用戶之間的無障礙交流,實現資源與服務的分享傳播。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社交網絡擴大自身服務覆蓋范圍,使得圖書館變得無時無處不在。
2.8精細服務貼心周到
精細化服務,就是要把服務落到每個細節。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分別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精細化服務內容,如把用戶分類,為不同用戶整合提供更切合的資源內容;如為用戶使用網站提供幫助信息和咨詢服務;如為圖片資源提供多種尺寸的瀏覽以及下載選擇;如在頁面緩沖過程中顯示等待提示;如為網站的Logo添加鏈接,使用戶可以找到快速回到網站首頁的途徑;如增加多語種版本,為非本國母語用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所有這些都是對細微之處的把握,盡管可能不會影響網站的服務功能,卻是網站服務更加專業化的重要落腳點。
2.9良好的代碼優化
通過對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源代碼進行分析發現其頁面均使用CSS+DIV制作,使得頁面整體布局看起來非常有條理,各部分有良好的展現,且都經過了良好的結構優化,書寫規范,便于檢查及修改。另外,美國國會圖書館、德國國家圖書館和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的首頁中利用JQuery簡化頁面中的JavaScript樣式,使代碼結構更加清晰,同時便于在展覽預告等欄目實現一些較為復雜的動態效果。
根據上文對六家國家圖書館網站的分析可知,作為綜合性的資源信息門戶網站,圖書館網站最終需要解決的是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的問題,因此,圖書館網站建設工作的完善需要圖書館員調整思路、創新方法,深入了解用戶需求,努力提升圖書館網站界面設計的專業化程度,加強有助于用戶使用圖書館網站的新技術應用,最終以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作為工作推進的主導方向。結合調研,筆者對我國圖書館網站設計提出如下思路。
3.1重視用戶需求,明確功能定位
用戶的需求是貫穿圖書館網站建設始終的關鍵因素。對圖書館網站來說,用戶是其直接服務的對象;對圖書館網站用戶來說,信息內容是他們唯一的關注重點,也是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圖書館網站作為溝通服務內容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重要橋梁,進行建設、調整或改版的意義就在于不斷趨近用戶需求,帶給用戶完美的體驗。因此應該真正從用戶需求出發,以圖書館網站統計數據(如平均訪問時間、關鍵詞、跳出率等)、用戶調研情況等校驗網站提供的內容是否滿足用戶所需。
根據網站的服務對象以及功能定位,一般可將網站分為三種大類:功能型網頁設計(服務網站&B/S軟件用戶端)、形象型網頁設計(品牌形象站)、信息型網頁設計(門戶站),而對絕大部分圖書館網站來說,信息型門戶網站應是其主要功能定位,因此圖書館在調研用戶需求的同時,也應明確對自身網站的功能定位,從而為后續內容選擇、欄目架構、界面設計及技術加工定下主基調。
3.2強調網站內容,減少冗余設計
用戶需求和網站定位是決定圖書館網站呈現內容的主要因素,是設計的存在基礎,是構成外在設計形式的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對圖書館網站來說,內容就是指它所要展示給用戶的資源、信息以及提供用戶使用的服務等內在要素,形式就是網站的結構、風格或設計語言等外在表現方式,而設計則成為內容與形式之間的橋梁,網站的內容決定了設計的形式,設計的形式又反過來影響網站內容的使用。網站界面設計需要追求一定的形式美,但必須適合內容的需要,脫離內容只講花哨的表現形式以及強調“獨特的設計風格”,會對用戶造成不良的用戶體驗,因此在圖書館網站界面設計中,應該根據理性的需求和定位,強調合理的內容架構,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采取適合的表現形式,確保設計中的每一個元素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展現方式合理并符合用戶習慣,減少冗余的界面設計、色彩搭配和技術應用。
3.3規范設計流程,應用先進技術
圖書館網站建設應注重規范設計流程,遵循“用戶需求〉內容確定〉結構設計〉交互實現〉視覺實現”的順序逐步推進,構建便于用戶順利達到所需目標的網站架構。在圖書館網站不斷優化調整的過程中,我們只有以用戶的需求為導向,以規范的設計流程為約束,確定并以用戶習慣的方式提供用戶希望得到的內容,圖書館網站才會與用戶保持一定的黏合度。
同時在移動互聯網日益發展的今天,網站和應用程序在不同的終端平臺涵蓋了越來越多不同的屏幕尺寸,為每種屏幕尺寸創建適合分辨率的圖書館網站版本既煩瑣又費時,且不利于管理。圖書館還應對先進技術理念保持高度關注,積極學習并加以應用,如利用響應式技術建設可以覆蓋多終端的圖書館網站,以避免產生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認知障礙,同時提高用戶使用率;又如針對大部分圖書館網站欄目層級較多、導航相對不完善的情況,適當考慮采用扁平化思維,同時輔以模塊化設計方式,將以往垂直分布的欄目和資源內容釋放到平面分布,同時完善導航結構,一方面方便用戶有效獲知網站欄目架構與資源服務,另一方面方便未來欄目增加與調整;另外還可加強信息可視化技術的應用,通過技術手段對用戶著重關注和優先利用的資源、欄目實現包括文字、圖片甚至動態影像提示的信息可視。
3.4服務走出去,人才引進來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導致圖書館的資源構成發生了轉變,由以往的以紙質資料、縮微膠片、實體音像資料為主轉變為如今的數字資源比例不斷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格局也發生了巨大轉變,由傳統的到館閱讀方式逐年向網絡訪問轉化[9]。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時代如何進步,圖書館的核心價值依然是傳承文化遺產、傳播知識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圖書館以及圖書館網站不應囿于自身專業領域,而應積極“走出去”,把握互聯網時代脈動,實現與各大知識檢索、信息保存機構的合作、實現與各種社交媒體的對接。通過其他網站的傳播渠道拓展自身的服務,開拓更多的潛在用戶群[10],建立跨地域、跨行業、跨領域的文化服務體系,主動為用戶提供全面的信息與資源感知、提供豐富的智能服務。
另外,由于圖書館網站建設本身是一項融合諸多學科的工作,圖書館網站建設有賴于相關從業人員專業素養的提升,因此圖書館在進行網站建設時還應提高圖書館網站建設團隊成員的專業化水平,實施人才“引進來”戰略,吸納更多具有藝術設計、計算機科學甚至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背景的人才參與進來,多種專業知識人才的吸納和儲備能夠為圖書館網站建設提供多視角、多思路的智力支持。
綜上所述,圖書館網站建設中應“外考用戶需要以聞達,內夯隊伍實力以固本”,以真實用戶需求為導向、以先進設計理念為依據、以恰當技術條件為支撐,建成重點內容突出、層次結構合理、終端使用便捷的數字圖書館網站,才能切實做到在圖書館與用戶之間搭建一座數字化信息橋梁,從而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推動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1]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2014年7月)[EB/OL].[2014-07-21].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 W020140721559080702009.pdf.
[2]大英圖書館[EB/OL].[2015-05-01].http://www.bl.uk.
[3]美國國會圖書館[EB/OL].[2015-05-01].http://lcweb.loc.gov.
[4]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EB/OL].[2015-05-01].http://www.ndl.go.jp.
[5]德國國家圖書館[EB/OL].[2015-05-01].http://www.ddb.de.
[6]澳大利亞國家圖書館[EB/OL].[2015-05-01].http://www.nla.gov.au.
[7]新西蘭國家圖書館[EB/OL].[2015-05-01].http://natlib.govt.nz.
[8]響應式布局頁面之瀑布流布局淺析[EB/OL].[2014-03-14].http://my.oschina.net/u/1403185/blog/208396.
[9]魏大威,李春明,溫泉,等.萬物互聯背景下我國公共圖書館新業態發展思考[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4(11):22-32.
[10]宋麗榮,李平,李健,等.Web2.0技術在圖書館網站建設與服務中的應用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2):48-51.
(編發:王域鋮)
Discussion on the Trend of Library Website Design
GAO En-ze,ZHAO Yue-ping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website construction in foreign countries,to explore the concept of library website design,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ibrary website construction in China,and to serve the readers better.
libraries;website;design
G250
G250
A
2095-5197(2016)01-0093-04
高恩澤(1982-),男,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新媒體服務;趙月平(1982-),女,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網站建設。
2015-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