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會良,吳宇峰,黃偉彥
(中山市中醫院骨三科,廣東 中山 528400)
?
肩關節鏡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臨床療效觀察
張會良,吳宇峰,黃偉彥
(中山市中醫院骨三科,廣東 中山528400)
目的對比分析肩關節鏡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納入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肱骨大結節骨折住院手術治療的患者共52 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取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取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和術后3個月的關節功能。結果雖然實驗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較長(P<0.05),但實驗組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和切口長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術后肩關節手術評分系統評分和肩關節中立位外旋活動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肩關節穩定性量表評分、前屈活動度和肩關節中立位內旋活動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采取肩關節鏡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臨床療效顯著,對患者肩關節功能改善顯著優于常規內固定手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肩關節鏡;肱骨大結節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
肱骨大結節骨折多數與肩關節脫位并發,少數單獨發生,骨折原因多為直接或間接暴力[1]。肱骨大結節骨折臨床主要表現為明顯位移的大結節骨折,醫院對于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臨床治療,通常以空心釘內固定與縫合錨固定方法治療為主。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醫院在治療中引入新型醫療技術,如切口小、損傷小、療效明顯的肩關節鏡,促進治療效果[2]。在關節鏡下進行關節骨折復位手術可以避免切開關節囊,減少關節黏連,加速關節功能恢復速度[3]。本文主要以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肱骨大結節骨折住院手術治療患者52 例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肩關節鏡手術與常規手術內固定的臨床效果及治療價值。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我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肱骨大結節骨折住院手術治療的患者共52 例,所有患者均根據病史、癥狀、體格檢查和X線攝片確診為創傷性骨折。排除:a)合并骨腫瘤、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質疏松導致的病理性骨折;b)多部位、多關節骨折;c)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或出凝血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者;d)骨折部位曾有骨折和/或手術史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6 例,男16 例,女10 例,年齡17~65 歲,平均年齡(37.9±4.5) 歲,骨折AO分型:11-A1.1型5 例,11-A1.2型9 例,11-A1.3型12 例。對照組26 例,男17 例,女9 例,年齡18~67 歲,平均年齡(37.3±4.8) 歲,骨折AO分型:11-A1.1型4 例,11-A1.2型9 例,11-A1.3型13 例。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實驗組:實施肩關節鏡手術治療。建立肩關節前后側入路,切口為5 mm,予以滑膜清掃,于肩峰下端間隙內找到骨折部位,觀察骨折大小、范圍及形態等情況,在關節鏡下復位主要骨折塊。確認關節面準確復位后,使用克氏針臨時固定,使用經皮松質骨拉力螺釘內固定或縫合錨釘固定。使用關節鏡檢查骨折塊固定牢固后逐層縫合傷口,包扎。
對照組:采用傳統切開復位空心釘內固定或縫合錨釘內固定。在骨折處以骨折塊為中心行外側縱形切口,將骨折內部的間隙血凝塊與軟組織清除后,直視下復位骨折塊,克氏針臨時固定,在X線透視確認骨折復位良好后,應用1~3枚空心螺釘內固定或縫合錨釘固定,逐層縫合傷口,包扎。
1.3觀察指標
1.3.1一般手術情況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和切口長度。
1.3.2肩關節術后功能兩組患者術后3個月均進行肩關節術后功能評價。其中肩關節手術評分系統評分主要針對肩關節癥狀是否影響到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進行評價,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肩關節穩定性量表評分針對肩關節穩定性、肩關節活動度和肩關節功能三個方面進行評分,分數越高,患者肩關節功能越好。采用多功能關節活動測量表,分別測量患者肩關節前屈、中立位外旋及中立位內旋活動度。

2.1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對比。盡管實驗組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P<0.05),但術中出血量、住院天數和切口長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資料見表1。
2.2兩組患者肩關節術后功能對比兩組患者肩關節術后功能對比。實驗組肩關節術后的肩關節手術評分系統評分和肩關節中立位外旋活動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肩關節穩定性量表評分、前屈活動度和肩關節中立位內旋活動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資料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術后功能對比±s)
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創傷性疾病,可以發生于任何年齡,主要是骨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表現為局部疼痛、腫脹和功能障礙[4-7]。骨折發生時,骨髓、骨膜及周圍的組織血管破裂出血,損傷造成軟組織的缺血壞死,細胞釋放大量的炎性因子引起毛細血管擴張、血漿滲出,形成血腫及組織液外滲導致的水腫,增加皮膚張力,使骨折部位出現劇烈的疼痛,關節功能受到嚴重的影響[8-9]。骨折的主要治療方法是經過手術進行復位固定,在骨折進行復位的過程中,可能造成骨折區域的血液循環障礙,特別是脛骨中下1/3及股骨頸骨折,骨折本身對于局部組織的損傷及手術內固定對骨折區域的損傷造成骨折部位水腫、血腫、血液循環受阻,容易發生骨折愈合延遲甚至骨壞死,對患者造成嚴重的損害[10]。傳統手術治療將骨折關節面軟骨與滑膜暴露,極易造成術后感染與關節黏連,臨床治療效果不顯著[11-13]。關節鏡手術避免了關節囊切開,對軟組織剝離少,創傷較小,有利于患者在早期鍛煉恢復關節運動功能[14]。關節鏡下可以放大26倍,手術視野開闊清晰,可以直觀地觀察到關節面塌陷以及移位狀況,并進行準確復位。在關節鏡輔助下實施骨折撬拔復位,螺釘與鋼板固定過程,可以有效防止螺釘擰入關節腔內,可以在關節鏡下調整螺釘的松緊[15]。關節鏡可以全面、直觀的檢查關節傷情,避免漏診。通過沖洗關節內積血以及骨折后軟骨碎屑,減少了關節外傷及手術并發癥,降低了感染率[16]。
本研究對比肩關節鏡手術與傳統切開復位內固定兩種治療方法對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臨床療效,同時分析兩種治療方法的臨床治療特征。結果顯示,盡管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較對照組長,但術中出血、住院天數以及切口長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調查顯示,實驗組患者的肩關節術后的肩關節手術評分系統評分與肩關節中立位外旋活動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肩關節穩定性量表評分、前屈活動度和肩關節中立位內旋活動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臨床治療中肩關節鏡手術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常規手術,具有更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這一結果和相關文獻報道的數據相一致[17-18]。因此,我們認為,臨床上對于肱骨大結節骨折的患者實施關節鏡手術,可提高疾病的治療效率。
綜上所述,采取肩關節鏡手術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傳統手術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肩關節功能,減少術中出血與住院天數,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安全性較高,值得在臨床中進一步推廣與使用。
[1]張晉,魯誼,朱以明,等.肩關節鏡輔助經皮空心釘或縫合錨固定治療肱骨大結節骨折[J].中華創傷骨科雜志,2011,12(4):303.
[2]向明,胡曉川,陳杭,等.縫合錨釘在治療粉碎性肱骨大結節骨折的臨床應用[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2012,6(1):115.
[3]Momsen AM,Rasmussen JO,Nielsen CV.Multidisciplinary team care in rehabilitation:an overview of reviews[J].Rehabil Med,2012,44(11):901-912.
[4]Cooper C,Cole ZA,Holroyd CR,etal.Secular trends in the incidence of hip and other osteoporotic fractures[J].Osteoporos Int,2011,5(22):1277-1288.
[5]Jorma Panula,Harri Pihlajamaki,Ville M Mattila,etal.Mortality and cause of death in hip fracture patients aged 65 or older-a population-based study[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11,12(1):105.
[6]馬驍,卡索,李丹,等.踝創傷性關節炎的關節鏡微創治療[J].實用骨科雜志,2011,17(9):789-792.
[7]舒鵬飛.關節鏡監視下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7):852-861.
[8]Kim HJ,Bak KH,Chun HJ,etal.Posterior interspinous fusion device for onelevel fusion in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e disease:comparison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Preliminary report of at least one year follow up[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12,52(4):395-364.
[9]許斌,駱宇春,王詩波.關節鏡監視下微創治療膝關節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1,26(2):141-149.
[10]方雪冬.膝關節鏡下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7):121-126.
[11]Djurasovic M,Glassman SD,Carreon LY,etal.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symptomatic lumbar spinal stenosis[J].Orthop Clin North Am,2010,41(2):42-43.
[12]Tumialan LM,Ponton RP,Riccio AL,etal.Rate of return to military active duty after single leve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 5-year retrospective review[J].Neurosurgery,2012,71(2):317-324.
[13]白云波,魏文華,付寶光.關節鏡微創技術在膝關節骨折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傷殘醫學,2012,11(9):41-49.
[14]Horwitz DS,Kubiak EN.Surgical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fractures about the knee[J].J Bone Joint Surg(Am),2009,12(91):2970-2982.
[15]侯彥杰.曲廣華.韓亞軍.脛骨平臺骨折合并交叉韌帶損傷的治療體會[J].重慶醫學,2013,11(33):26-31.
[16]Dy CJ,Dossous PM,Ton QV,etal.The medical orthopaedic trauma service:an innovativ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odel that decreases in-hospital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s[J].Orthop Trauma,2012,26(6):379-383.
[17]Anne-Mette Momsen,Jens Ole Rasmussen,Claus Vinther Nielsen,etal.Multidisciplinary team care in rehabilitation:AN Overview of reviews[J].Rehabil Med,2012,11(44):901-912.
[18]Cummings-Vaughn LA,Gammack JK.Falls,osteoporosis,and hip fractures[J].Med Clin North Am,2011,95(3):495-506.
1008-5572(2016)08-0747-03
R683.41
B
2015-10-10
張會良(1978- ),男,副主任醫師,中山市中醫院骨三科,528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