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骨悚然的中國冥婚
病死的女尸往往要比交通事故致死的女尸價格高;而剛剛病死的女尸又比離世多年的價格高,越“新鮮”越好。所以,年輕漂亮的、剛剛病死的、家庭條件好的女尸最值錢,價格往往可達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元。
很難相信這樣的事情真的存在——
在山西等地,若有未婚男子不幸去世,父母會為兒子尋找“門當戶對”的未婚女尸,將兩具尸骨合葬在一起,便算兩人在陰間結為夫妻。雙方父母也從買家和賣家的關系,轉變為“親家”。而年輕去世的女性尸體也因此成為一種“商品”,不僅明碼標價,而且需求旺盛,甚至還滋生出了盜尸利益鏈。
王勇是山西臨汾市洪洞縣某醫院的員工,在他眼中,將女尸火化是最大的浪費。
事實上,該醫院太平間里也很少有女尸,尤其是年輕的女尸。一旦聽說有年輕女孩病危,立刻八方涌動,引來十幾個喪子家庭爭搶。他們的到來是如此之快,以至于當激烈的價格戰塵埃落定時,女孩往往還沒有離世。但女方家屬向買家承諾,一旦女孩去世會立刻把尸體拉到男方家里,男方家屬在得到承諾后心滿意足地回到家中等待女孩去世的消息。
這是山西當地農村冥婚現象的真實寫照。
今年清明節前,胡青花為已經去世3年的兒子舉辦了冥婚,雖然女尸價格高達18萬元,但胡青花卻心滿意足。“女孩照片看過,長得很漂亮,和我兒子同歲,兩人特別般配。”胡青花說。
胡青花為兒子辦冥婚的消息不脛而走,令當地不少人羨慕嫉妒恨。因為按照市場行情,如此“高質量”的女尸可遇不可求,“根本不是區區18萬元就可以買到的”。
女尸的價格由多種因素決定,包括年齡、“新鮮”程度、完整程度、相貌、家庭背景等。根據這些條件計算,病死的女尸往往要比交通事故致死的女尸價格高;而剛剛病死的女尸又比離世多年的價格高,越“新鮮”越好。所以,年輕漂亮的、剛剛病死的、家庭條件好的女尸最值錢,價格往往可達十幾萬乃至幾十萬元。
除去交通事故與疾病外,當地不少年輕男子在事故率高的黑礦場下井挖煤,死亡率遠高于女子,再加上農村男女比例失衡,導致很多男方父母懷揣著十幾萬元的撫恤金,卻找不到合適的女尸。不過按當地不成文的習俗,冥婚男女的年齡統統以死亡時的年齡計算,比如18歲去世的男子,10年后,仍然是以18歲的年齡“說媒”,所以即便暫時買不到或者買不起,也等得起。

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無數雙眼睛緊緊盯著醫院,一旦聽說有“高質量”的女尸出現,便如平地驚雷一般,“需求”長期被壓抑的家長紛紛趕往醫院與女方家屬討價還價。
冥婚對女孩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根據習俗,未婚女子是不能埋入祖墳的,因為這樣會激怒祖先,所以只能在田埂上放著,等配好冥婚再葬入男方祖墳。火爆的市場不僅為女方親屬帶來了不菲的收入,還能讓女孩早日入土為安,避免了暴尸田野的下場。
而對男方來說,配完冥婚便可以過繼親戚的后代,將這一脈傳承下去。對于親自操辦婚事的雙方家長來說冥婚同樣意義重大。當地人認為,只有在孩子成家立業后,當父母的才算是完成了撫養的義務,為沒有結婚的兒女配冥婚,也算了卻一樁心愿。此外,根據當地的神鬼學說,有婚配的家人去世后,其靈魂會繼續庇護整個家族,如果家族中出現沒有婚配的靈魂,這個靈魂會因為孤獨和憎恨變成惡靈,詛咒家族的生者,為整個家族帶來不幸。
實際上,不僅是山西省洪洞縣,在廣東省和江浙部分地區,也存在著冥婚現象。這種現象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甲骨文記載,商代的統治者為死去的殷王娶冥婚,殉葬在當時是很普遍的現象。宋代之后,冥婚繼續發展,真正形成了市場,專門從事冥婚媒人的“鬼媒人”職業開始出現。這些媒人每年往返于各村之間搜集未婚死亡男女的信息,說媒成功后向兩家收取錢財錦緞賴以為生。
當前,青年男女不正常死亡率已經大大降低,這類專事冥婚的媒人也開始“兩棲發展”,既做陽婚也做冥婚。而冥婚行業的火爆也促使更多的媒人兼職做鬼媒人。一名從業30年的媒人透露,從她小時候記事開始,冥婚就一直存在。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冥婚市場也越來越紅火。上世紀90年代初,一場門當戶對的冥婚要5000元,至本世紀初便漲到5萬元;到2010年,10萬元只能保證配上婚,已經不能提太多條件了;到2016年,15萬元以下連“一根骨頭都買不到”。
給兒子辦完冥婚,胡青花終于了卻了一樁心愿,但也帶給她新的壓力。此后,她每天都要到兒子的墳前巡視,擔心“兒媳婦”被人挖走。此前曾有媒體報道,洪洞縣當地在過去3年時間里被盜27具女尸。胡青花平時不看新聞,但她強調,盜尸行為在當地非常猖獗,遠超新聞中的報道。誰家的姑娘去世,如果沒人看著,尸體一定會被盜走,近幾年從來沒有例外。
圍繞女孩尸骨的保衛戰從她病危入院那一刻便已經開始。女方家屬根本不信任醫院里的人,必須24小時看著才能確保萬一女孩離世,尸體不會莫名其妙就沒有了。
女孩一旦去世,家屬便立刻把尸體接走,按照習俗應該是放到自家的田埂上。但猖獗的盜尸迫使家人將尸體放在屋子周圍肉眼可見的地方。在與男方合葬前,一樣需要24小時全程看護。好在不用幾天,女孩便會被“許配”走。
辦完冥婚,輪到男方家屬擔心女孩的尸體。現在有的墓穴已不再用磚砌,而是先挖很深的坑,然后用水泥澆筑起來,非常堅固。光建這樣一個墳,就又要花費數千元,男方親屬還要隔三差五過來巡視,非常累心。
據當地人回憶,盜尸現象很早就有了。那時候,有不少從外地來洪洞打工的人,有煤礦工也有木匠,他們家鄉并沒有冥婚的習俗。到了洪洞縣之后,有一些人發現了“商機”。新年回家探親之后,這些人便會背著一包包尸骨來到洪洞,賣給洪洞縣有需求的人,這種交易叫做“買干骨”。對于這些尸骨的來歷,洪洞縣人也心知肚明,肯定是從家鄉地里刨出來的。
即便這樣的尸骨賣不上價,但只要確定是女人的尸骨,還是有交易的。據專事冥婚的媒人透露,“干骨”的價格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以2016年的行情來看,比較完整的“干骨”價格在5萬元左右。
冥婚在當地如此盛行,年輕人雖然很少談論,但他們對此并不反感,如果有親戚朋友遭遇不幸,從情感上他們是支持冥婚的。
多位年輕人表示,在他們眼中,冥婚和正常的婚姻沒有區別,雙方父母都會為兒女嚴格把關,只不過夫妻是在陰間生活而已。某位年輕女孩坦承,若她沒有結婚便意外身亡,她也愿意讓父母幫自己挑選一位般配的男孩作伴。但他們都堅決反對“買干骨”的行為,認為那只是買賣,不是婚姻。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明確反對配冥婚的女孩,但她們死后毫無例外都被配了婚,“因為婚姻大事由不得她們。”冥婚媒人說。
實際上,冥婚習俗本身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中國父母對兒女婚姻的決定作用,哪怕兒女已經離世,父母依然可以做主為其操辦婚姻。
冥婚現象并不是中國獨有,它在世界各大文明圈中都存在或者曾經存在,也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不過,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是死者與活人婚配,只有在中國大陸、香港地區、新加坡等中華文化圈內,才是死者和死者婚配。
而且國外的冥婚現象要么已經消亡,要么只存在于極個別地區且正在衰退。唯獨在中國,冥婚現象反而隨著經濟發展愈發興盛起來,并且出現了新的變化。
最深刻的變化是,不再只有未婚配的男女才會辦冥婚,已婚喪偶的男女現在也可以辦,而且需求同樣旺盛。在山西當地,女子喪夫后,有條件的基本都會改嫁,為了安撫亡夫的在天之靈,女子會主動為亡夫買“干骨”配婚。若男子喪偶,無論是否續娶,只要去世的女子仍處于適婚年齡,女方家屬就會將遺體拉走配冥婚。這樣一來,冥婚市場的“需求”被最大限度地釋放,“供給”也在迅猛增長。
政府已經開始采取行動。2016 年3月22日,臨汾市堯都區公安局發布通告,嚴厲打擊因冥婚引發的盜竊、侮辱尸體、尸骨、骨灰犯罪活動。不僅是盜尸,買賣尸體和介紹買賣也被列為打擊對象,相當于禁止“冥婚”。違禁者將以侮辱尸體罪論處,面臨最高3年的有期徒刑。
(《中國新聞周刊》2016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