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挺,劉 恒
(1.裝備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北京101416;2.裝備學院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基于系統構架的常規武器作戰試驗風險因子識別
彭挺1,劉恒2
(1.裝備學院研究生管理大隊,北京101416;2.裝備學院裝備采辦系,北京101416)
常規武器作戰試驗具有高度貼近實戰的特點,造成試驗的不確定性和危害性增大。遵循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系統構架,分析了各子系統的組織結構和任務職責,較為全面地識別了各子系統潛在的風險因子,為進一步常規武器作戰試驗風險管理提供支持。
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系統構架;風險因子識別
作戰試驗是近幾年我軍逐漸重視,并大力發展的一種試驗模式。它是指為獲取與裝備作戰適用性、作戰效能、體系貢獻度等相關的數據,將裝備置于接近真實的戰場環境中,并與部隊使用結合起來,按照實際的作戰流程和任務剖面要求而進行的活動[1]。相比于我軍基于標準環境下進行的傳統試驗,作戰試驗能更好的檢驗裝備在實戰中的能力表現,同時可以優化兵力編配,提高裝備系統的綜合作戰能力[2]。但是,基于實戰環境下的作戰試驗增加了任務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我軍過去以經驗為主導的一套風險管理辦法已無法滿足當前的需求,急需引入現代化風險管理的方法,以保證試驗在緊貼實戰的同時風險可控。本文主要對常規作戰試驗風險因子進行了識別。
常規武器作戰試驗是一個結構復雜、綜合性強、層次分明的系統性工程。其組織模式通常為試驗基地主導、作戰部隊和科研院所協同進行,各單位參試人員各取所長,服務于作戰試驗不同的職能部門。從功能的角度剖析,可分為試驗領導、技術支持、試驗保障和作戰執行四個部分,四個功能子系統協同合作,共同維持作戰試驗任務運轉,形成整體大于局部總和的局面[3]。試驗領導子系統是整個系統的大腦,通過計劃、指揮、協調、控制等手段,使試驗目標達成,其下可細分為試驗軍政指揮系統和試驗技術指揮系統。技術支持子系統負責從技術層面保障試驗指揮、測量、控制的正常運行,其下細分為:測試發射系統、試驗通信系統、試驗測量和控制系統。試驗保障子系統是保障作戰試驗順利進行的各項措施、活動的總和,它服務于試驗任務,是完成武器裝備作戰試驗任務,提高武器裝備作戰試驗水平的重要保證,包括試驗靶標和環境子模擬系統、試驗勤務和其他保障系統。作戰執行子系統是作戰試驗戰術的執行者,由試驗戰術執行系統構成。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系統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系統構架
風險因子識別是指在收集相關資料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運用特定的分析方法,系統的辨識出影響試驗目標實現的各種潛在的、客觀的風險因素。在進行風險因子識別時,應當科學使用風險識別的方法,構建科學的識別體系。對于同類風險因子的識別要有統一的標準,并須注意表述的一致性[4]。作戰試驗與我軍傳統試驗在試驗內容、試驗方法、試驗環境上都有較大的不同,識別時應當區分開屬于裝備試驗的常規風險和屬于作戰試驗的特殊風險。
為了全面、系統、高效的識別整個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系統的風險因子,筆者從結構大小更為適合、職能劃分更加清晰的三級子系統進行風險因子識別。
2.1試驗指揮功能的風險因子識別
長期以來,我軍在裝備試驗中建立了的是軍政指揮線和技術指揮線雙責任制,這套制度是在長期實踐中探索、總結出來的,是被實踐證明科學高效的。
(1)試驗軍政指揮系統
試驗軍政指揮系統的核心是試驗指揮部,它是裝備作戰試驗的最高指揮,通常由各試驗基地首長、裝備承試部隊負責人、研制單位負責人以及相關專家組成,指揮長原則上由試驗基地首長出任。試驗軍政指揮系統是整個試驗任務過程大腦中樞,全程負責試驗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決策等領導工作。具體任務包括:試驗計劃的制定、試驗資料的收集、試驗團隊的組建、試驗物資的籌集、試驗指揮以及試驗評估。
在作戰試驗中,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試驗軍政指揮系統解決:一是,作戰試驗戰術想定,好的戰術設計需要對被試裝備使命任務和作戰部隊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只有握緊實戰需求這個方向盤,才能制定具備典型性、同時能凸顯被試裝備核心能力的戰術;二是,評估方法的選擇,作戰試驗需要評估武器裝備作戰效能、作戰適應性和體系貢獻率,如何將這三個主觀性較強的概念與試驗數據結合是很關鍵的。作戰試驗中還存在許多定性評估的內容,如何保證定性評估的客觀性和準確性,也值得探索;三是,戰場環境模擬,逼真的戰場環境模擬依靠對現代戰爭形態的深入了解,此外試驗假想敵的模擬也需要做足裝備設計方向甚至國家軍事戰略方面的功課[5-7]。該部分風險因子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軍政指揮系統風險因子
(2)試驗技術指揮系統
試驗技術指揮系統是試驗雙線指揮中的技術指揮線,在試驗指揮部的領導下,具體負責測量、測控、通信保障、氣象保障、靶標保障、數據分析、撰寫試驗報告等技術工作。該系統由基地總師、研制單位總師及科研院所專家、承試部隊技術人員、各專業技術負責人組成。具體工作有:負責試驗技術方案的制定、實施試驗質量管理、對試驗工作的質量和技術進展進行評審,對試驗階段轉換提出意見;組織試驗技術攻關;向試驗指揮部提供決策建議;對試驗結果做出評估等。
在試驗技術指揮系統中,風險主要體現在測量測控和通信保障方面。以導彈類試驗為例,該類試驗涉及到彈道拍攝、軌跡跟蹤、落點坐標測量、沖擊波測量等一系列測控任務,測控裝備不僅操作復雜,精密昂貴,還需要合理、巧妙布局,才能保證所得數據的質量和輸出傳輸的時效性。作戰試驗需要在動態條件下測量數據、控制武器狀態,相應的技術方案制定尤為困難。技術類風險通常難以量化,具有設備、技術復雜,存在不可預知的技術風險等特點,因此多以對試驗團隊科研能力、團隊管理水平、工作程序等指標進行定性評估來衡量風險[6]。該部分風險因子如表2所示。

表2 試驗技術指揮系統風險因子
2.2技術支持功能風險因子識別
裝備試驗數據的獲取依托于先進技術的支持,通常在測量控制、通信保障方面積聚了大量高技術設備。作戰試驗在實戰環境中展開、以作戰任務為試驗背景的特點使得技術支持變得更為復雜,主要體現在:一是試驗設備有一定的使用環境限制,在苛刻的作戰環境下無法完美實現部分功能;二是在作戰任務中,被試裝備和使用人員是處于不斷的移動的過程中,而試驗設備通常是固定的,這對設備的合理布點甚至頻繁移動;三是作戰試驗測量指標更復雜,對設備操作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不涉及技術風險的識別,技術類風險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主要從管理的視角識別風險[7]。
(1)試驗測試發射系統
測試發射系統包括測試系統和發射系統,通常由試驗基地富有經驗的操作人員進行。測試系統是對被試裝備全系統、分系統、單元的試驗前檢查,判斷其功能和靜態技術狀態是否符合要求;發射系統主要完成武器裝備的組裝、加注、瞄準、發射。
(2)試驗測量控制系統
試驗測量控制系統負責試驗過程對被試裝備及試驗目標進行跟蹤、測量和控制,主要內容有彈道、飛行軌跡拍攝,飛行速度、落點坐標測量,飛行的引導等,是整個試驗任務中技術最密集的系統。試驗測控系統由專用技術設備、數據采集和錄取設備、計算機系統組成,又可細分為引導系統、測量分系統、遙控分系統、數據處理分系統[8]。
(3)試驗通信系統
試驗通信系統的四個職能分別是保障指揮調度、數據傳輸、時間統一、圖像指顯,實踐中通常會設置四個子系統各司其職。通常由試驗基地專業的通信部隊負責通信保障,必要時還需請求地方協同保障。該部分風險因子如表3所示。

表3 技術支持系統風險因子
2.3試驗保障功能風險因子識別
(1)試驗靶標與環境模擬系統
試驗靶標與環境模擬系統主要負責試驗靶標的布設,戰場障礙、工事的構建,戰場自然環境、復雜電磁環境的模擬,假想敵對抗環境模擬等,通常由試驗基地專業人員負責。相對于過去的試驗,作戰試驗更加強調實戰環境的模擬,在自然環境、電磁環境、假想敵模擬方面都要求與實戰高度相似,對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試驗勤務和其他保障系統
試驗勤務系統主要工作有:試驗物資保障、試驗現場航區保障、氣象保障、測繪保障、數據檔案保障、交通保障等。試驗保障是作戰試驗正常運轉的物資基礎,只有周密、細致地完成保障工作才能確保作戰試驗的順利進行,同時保障工作的開展是圍繞試驗任務開展,開展什么樣的保障取決于試驗任務的需要。其他保障還包括衛生、醫療、生活、保密保障等。該部分風險因子如表4所示。

表4 試驗保障系統風險因子
2.4作戰執行系統風險識別
(1)試驗戰術執行系統
試驗戰術執行系統是作戰試驗的戰術實施主體,負責執行試驗大綱里的計劃,將作戰試驗任務想定變成現實。為了從作戰部隊的視角檢驗武器裝備的真實作戰能力,通常選擇作為裝備使用方的作戰部隊執行該系統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在挑選承試部隊時,要保證其作戰方向與被試裝備一致,并且要求其戰斗力代表我軍平均水平,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反應武器裝備的真實能力。
承試部隊與試驗指揮部門行政隸屬關系不同,是臨時合作的關系,在指揮關系、指揮口令,系統接口上都要臨時搭建,容易出現多頭領導、指揮混亂、戰術執行與測量測控配合不默契等問題。需要嚴謹的試驗計劃和戰術設計來規避戰術執行過程中的風險。該部分風險因子主要從管理角度識別。該部分風險因子如表5所示。

表5 試驗戰術執行系統風險因子
科學的風險管理是提升作戰試驗水平的重要保證,目前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的風險管理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文使用工作分解結構法得到了常規武器作戰試驗的風險清單,為下一步開展風險評估、風險處理提供了依據。
[1]羅小明,何榕,朱延雷.裝備作戰試驗設計與評估基本理論研究[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4,28(6):1-7.
[2]王凱,閆耀東.武器裝備作戰試驗[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3]羅小明,池建軍,周躍.裝備作戰試驗組織指揮能力評估分析框架[J].靶場試驗與管理,2012,12(5):5-11.
[4]王煜洲.物流園區建設項目風險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2.
[5]曹裕華,劉淑麗.裝備作戰試驗與鑒定概念內涵及關鍵問題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3,24(4):123-126.
[6]張曉航,石景嵐,雷剛.美軍裝備作戰試驗與評價現狀分析[J]國防科技,2012,33(4):21-26.
[7]曹裕華,周雯雯,高化猛.武器裝備作戰試驗內容設計研究[J].裝備學院學報,2014,25(4):112-117.
[8]武小悅,劉琦.裝備實驗與評價[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
Risk Identification of ConventionalWeapon OperationalTest Based on System Framework
PENG Ting1,LIU Heng2
(1.Brigade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Equipment Academy,Beijing 101416,China;2.Department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Equipment Academy,Beijing 101416,China)
Conventionalweapon operational test is highly close to realistic combat,which make the uncertainty and damage of test increase.Firstly,the system framework of conventional weapon operational test was built in this paper.Secondly,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task of every subsystem was analyzed.Finally,the paper identified the risk of every subsystem comprehensively.The research is a base for further study on risk management of conventionalweapon operational test.
conventionalweapon;operational test;system framework;risk identification
E920
A
1672-545X(2016)06-0135-04
2016-03-23
彭挺(1992-),男,湖南吉首人,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科研試驗部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