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福利督導員:制度溫情的傳遞者
在困境兒童保障工作中,有一類人或許最默默無聞,但他們卻是構成縣-鄉-村三級工作網絡的基石,最能讓兒童體會到制度溫情的傳遞者,那就是兒童福利督導員。《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出臺后,為了打通“最后一公里”,全國69萬村居將設立專職或兼職兒童福利督導員。
7月末的一個上午,暑假期間的學校本應是靜謐的,但山西聞喜縣大澤小學的校園里,卻穿梭著孩子們歡快的身影。二樓靠邊的一間教室有些不同,粉紅的墻面上貼著花草飾物和孩子們的照片,彩色的兒童桌上擺著畫筆、拼插玩具。在這里,溫馨活潑取代了嚴肅認真。
這是聞喜縣大澤村的兒童之家,“孩子們,天熱了,回屋活動吧。”福利主任鄭榮站在樓梯上招呼。不一會兒,孩子們魚貫而入,分坐在4張桌邊,有的畫畫、有的玩玩具。鄭榮是大澤小學的教導主任,教六年級數學。2014年,聞喜縣兒童之家擴點時,校長非常支持,不但騰出了一間教室,還推薦鄭榮擔任兒童福利主任。
“兒童福利主任”這個名字,是在2010年五省12縣“中國兒童福利示范區項目”啟動會上最終確定的。之前民政部與聯合國兒基會合作艾滋影響兒童關懷項目,通常會聘鄉里民政專干或單設一人作為聯絡負責人;示范區項目則再深入村一級,形成三級網絡。但村一級的負責人該如何稱呼,大家討論得十分熱烈,最后有人提議:“負責婦女工作的叫婦女主任,咱們就叫兒童福利主任吧。”這個名字就這樣定下來了。
鄭榮接手以后,開始對村里的孩子摸底并定期走訪,為全村100多名困境及留守兒童登記造冊,墻角邊電腦桌上擺放的留守兒童檔案、困境兒童檔案,不但記錄孩子們的各種信息,還有走訪中發現的問題。對于貧困、疾病的孩子或家庭,她要幫助他們申請一些救助;而留守孩子缺乏父母陪伴,她會不時去他的家里,和孩子溝通,陪陪他們。

左. 2016年7月20日,大澤村兒童福利主任鄭榮安慰哭泣的孩子。

右. 2016年7月20日,裴社村兒童福利主任郭曉潔到王峒嶺家走訪。
此外,福利主任還有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在兒童之家為孩子們搞一些教學、游戲等活動,以及給家長辦講座。到了假期,這里更是天天開放。“孩子放假后,我就把他送回娘家了。”鄭榮平時就住在兒童之家旁邊的一間教工宿舍,丈夫外出打工,孩子跟著她。一旁的孩子們開始玩搶凳子游戲,一個女孩因為沒有搶到凳子,噘著嘴哭了起來。鄭榮輕聲的安慰著她:“孩子,不哭……”一會兒,孩子又愉快地玩起來了。
鄭榮安慰女孩時,裴社村的兒童福利主任郭曉潔正看著王峒嶺臉上的傷痕,很是心疼。王峒嶺是一個4歲的女孩,父母離異,去年爸爸因意外去世,她只能與爺爺相依為命。這個家庭讓郭曉潔很掛心,她為孩子申請免去了幼兒園學雜費,又為孩子買了過年的新衣。中午,兒童之家的孩子們回家后,她去了王峒嶺的家。得知孩子因為頑皮摔傷,爺爺還因此和孩子的姥姥有些爭執,她一邊告訴孩子要注意安全,一邊安慰老人要和姥姥把關系處得好一點。
暑假,對于萬瑩潔來說,比平時忙碌了許多。作為海寧市硤石街道西山社區的民政專干,她從2013年開始兼職兒童福利督導員,除了登記上報困境兒童信息,她還有一個重點對象需要每月走訪。女孩是抱養的,媽媽有精神殘疾,爸爸一個人工作,因為缺少父母的管教和關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非常迷茫。
“一到暑假,很多留守孩子會來海寧和父母團聚,但父母要上班,孩子們沒地方去,安全也沒法保證。我們就為他們辦了愛心教室,午餐3元,也是愛心企業給的成本價。愛心教室的課程、活動,以前都是我們自己搞的;今年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轉給社工組織負責,因為孩子多,劃分了學齡前和學齡兩個階段。”說著,萬瑩潔帶著記者去社區辦事處的二樓,一名教師志愿者正在給小孩子講故事。而在三樓,一位愛好畫畫的老人正在給大孩子們講素描。講畢,孩子們興味盎然地低頭畫起來。
3年兒童福利督導員的工作下來,身為媽媽的萬瑩潔也有了新的體會。“我們社區和公益組織有不少合作,周末我也經常帶著孩子去參與一些公益活動,培養孩子的奉獻精神真的很重要。”
在海寧,總共有246名萬瑩潔這樣的兒童福利督導員。“12個鎮,224個村社區,再加上指導中心10個人。”海寧市兒童福利指導中心主任周勤說,福利督導員由鄉鎮一級推薦,而且要通過指導中心組織的考試。
如果說,聞喜的福利主任是走訪上報、解決困難、開展活動并重,海寧的兒童福利督導員走訪督導是規定動作、開展活動是自選動作,那么張家港在進行制度設計時,就明確了督導員的職責,只需做好規定動作。“我們的督導員是由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兼職的,除了摸底調查、監測、監管、提供信息以外,不可能再有多少精力組織活動,不現實。時間上不現實,專業也上不行。”張家港民政局副局長徐志斌覺得,搞活動不但督導員做不了,社工機構的社工也不一定做得了這么多。“社工畢業的學生,怎么能輔導一個初中孩子的物理、生物,怎么可能精通畫畫、手風琴、架子鼓?社工機構的社工應該是資源整合者,從社會尋求專業人士來做。”
由于各地方情況不同,兒童福利督導員承擔的職責不同,管理考評也各有千秋。聞喜縣福利主任有一個微信群,只要有活動就會把照片分享到群里,大家互相交流。
在浙江,兒童福利督導員的考核機制也是省里正在重點關注的一件事。民政廳兒童處處長陳小德說:“我們2012年下發了兒童福利督導員隊伍建設的文件,2013年重點抓隊伍,2014年抓培訓,2015年開始抓激勵考評機制,根據他的工作表現進行考評,考評完給補貼,補貼來源是政府購買服務的經費,從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出。”考評去年已經在海寧落地,每個孩子走訪一次15元,而且要寫好督導記錄,兒童福利指導中心主任周勤看后通過了。
而更大的一盤棋則在紹興展開了,對兒童福利督導員精細化管理的探索。紹興在試點后出版了《兒童福利督導員操作手冊》,包括兒童福利政策、督導員崗位職責、保障政策申請流程等。在考評表中,崗位建設10分、工作績效60分、宣傳活動30分,每個部分又細分成數條標準及分數。
職責、選拔、待遇、考評機制……圍繞著兒童福利督導員有很多選擇,對每個地方而言也總有一款適合你。但無論選擇哪一款,有一點可以確定,想做好兒童工作,要有一種特質:對貧弱有一種悲憫,對孩子有一種熱忱,對未來有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