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梅 秦國蘭
?
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控煙中的應用研究
劉仁梅秦國蘭
目的:探討跨理論模型在精神科患者控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78例精神分裂癥長期吸煙的患者,應用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進行干預6個月,觀察干預前后患者各階段行為改變情況,干預前后吸煙人數,干預前后平均每天每人吸煙支數,干預前后吸煙合并呼吸道感染并發癥情況。結果:干預后跨理論模型5個階段人數比較,行動和維持階段所占比例人數最高;干預后吸煙患者每天吸煙量低于干預前(P<0.05),呼吸系統感染并發癥低于干預前(P<0.05)。結論: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模式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控煙中效果良好。
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控煙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5.006
精神分裂癥是一組原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大多數患者表現為特殊的思維、知覺、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病情時有復發,隨著病程的進展,會出現認知功能損害,生活自理能力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1]。精神分裂癥病人中的高吸煙率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臨床現象,有報道門診及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吸煙率分別為74%和79.6%,遠高于一般人[2]。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達到預防控制疾病和促進健康的目的[3]。跨理論模型又稱為行為分階段轉變理論,它整合了若干個行為干預模型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是以社會心理學為理論基礎,一個有目的的行為改變模型[4]。跨理論模型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改變人的不健康行為,幫助培養良好的健康行為[5]。有研究表明,使用跨理論模型構架的健康教育已被證實更易促進患者行為改變[6]。跨理論模型的出現,使健康行為領域有了新的發展,并且在多領域得到很好的應用。我科嘗試應用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法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控煙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4年1~12月吸煙的男性精神分裂癥患者78例,平均年齡(58±3.2)歲。平均煙齡(26.3±2.1)年。平均住院(18.1±2.7)年。學歷:大專11例,高中14例,初中38例,小學15例。排除智商<70及語言溝通障礙者。
2.1健康教育小組的成立健康教育小組共有8名成員,護士長1名,護士6名,醫師1名。大專1名,本科7名。6人負責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2人負責問卷調查發放和回收。
2.2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的實施
2.2.1跨理論模型階段的劃分依據行為改變的跨理論模型,個體活動意圖與行為特征分5個階段:(1)前意向階段。此時個體尚未意識到不良行為帶來的后果,無改變行為的愿望。(2)意向階段。個體意識到行為問題,開始思考改變行為。(3)準備階段。個體開始計劃,準備改變行為。(4)行動階段。個體改變行為持續保持。(5)維持階段。個體保持改變的行為維持6個月以上。此時,通過教育,小組人員主要觀察依據個體行為發生的時間、個體動機、個體的毅力來劃分。
2.2.2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的實施對入選的吸煙患者進行與行為變化相對應的健康教育,明確他們所處的變化階段。采用自制的問卷,了解患者吸煙的支數、感受、對吸煙的危害認知態度等。依據跨理論模型的5個不同階段的行為改變與調查進行劃分。其中處于前意向階段的患者67例,意向階段5例,準備階段3例,行動階段2例,維持階段1例。制訂不同階段行為干預方案。每周集中患者健康教育2次,每次干預時間(45±5)min,連續2周,每周進行1次健康教育的知識問卷,調查時注意獨立完成,避免影響。具體方法:(1)前意向階段。講解吸煙對自己的危害、對他人的影響、對社會環境的影響,詳細解答患者的問題,如為什么要少吸煙、戒煙。鼓勵患者互相交流,有意將意向和準備階段的患者與前意向階段的患者交流,促使前意向階段向意向階段轉變。(2)意向階段。講解不吸煙對自己身體及他人帶來的好處,鼓勵準備和行動階段的患者與他們交流,促使向準備階段轉變。(3)準備階段。介紹少吸煙、戒煙的具體方法,犯煙癮時如何轉移注意力,有哪些方法代替,讓行動、維持階段的患者與他們交流,促使他們向行動、維持階段轉變。(4)行動階段。介紹成功戒煙者的事跡,戒煙后身體變健康的好處。讓維持階段的患者與他們交流,促使向維持階段轉變。(5)維持階段。開展評比活動,適當的激勵患者,強化患者行為,促進患者持之以恒。每個階段教育時配合手冊、圖片、音響等,強化患者的注意,注重教育效果。
2.3效果評價比較吸煙患者干預前后跨理論模型5個階段人數分布,比較干預前后患者每天的平均吸煙支數,比較干預前后吸煙合并呼吸系統感染并發癥的人數。
2.4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3.1患者吸煙情況分析在調查問卷中,我們在干預前對患者為什么吸煙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排在前3位的是無聊、看別人吸也吸、感覺吸煙有男人樣。干預后還有68例患者吸煙。
3.2患者干預前后每天吸煙情況比較(表1)

表1 患者干預前后每天吸煙情況比較(支±s)
3.3干預前后吸煙患者合并感染情況比較(表2)

表2 干預前后吸煙患者合并感染情況比較(例)
3.4干預前后吸煙患者跨理論模型5個階段吸煙人數比較(表3)

表3 干預前后吸煙患者跨理論模型5個階段吸煙人數比較(例)
吸煙是導致肺癌的首要危險因素,據世界衛生組織2011年9月發布的最新資料,全球肺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各類惡性腫瘤之首,因肺癌死亡的人數超過了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結腸癌死亡人數的總和,已成為一個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僅10%[7]。本研究吸煙患者78例,占同期住院精神病人的56.50%,病區實行全封閉管理,且現在患者住院條件改善了,冬天夏天開空調,門窗緊閉,室內不僅充滿了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還有吸煙者呼出的一氧化碳,會使人感到頭痛、倦怠,工作效率下降。隨著患者年齡的增大、吸煙煙齡的增加,吸煙者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并發癥逐年增多。吸煙是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居于首位的能夠預防的致死原因[8]。對長期住院精神病患者控煙既是響應國家全民控煙的政策,也是切實維護患者健康必須實行的措施。
煙草中的尼古丁主要是對神經系統發生作用,是一種會使人成癮的物質。精神分裂癥患者是一特殊的群體,疾病本身導致認知改變,加上長期住院,雖然醫院積極豐富他們的住院生活,有乒乓球、藍球、手工、康復器械、歌唱等娛樂康復活動,但畢竟少了家庭生活,相對單純單調,這就使控煙比改變一般不良生活習慣難度大,比一般人困難多。迫切需要找到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幫助人們樹立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和非正常死亡的發生。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的出現,一改傳統健康教育以集體授課,缺乏針對性、個性化,致許多人聽時激動,事后無動于衷,收效甚微的弊端;著重理清患者在行為改變方面處于哪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采取相應的教育策略,鼓勵個體決策能力。這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避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實施中,我們特別注意將行為意向高一層次的患者去改變影響低一層次的患者,增強其控煙的持久力。在應用中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因為住院實際上給患者提供了群居生活的機會,在與他人交往中,人們的行為習慣是會互相干擾影響的。工作時,有意將有恒心、有威信的患者去幫助那些左右搖擺的患者,他們互相分享經驗體驗,收效往往事半功倍。
本研究結果顯示,運用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控煙中效果良好,干預后行動和維持階段所占比例人數最高;患者每人每天平均吸煙支數、吸煙者合并呼吸系統感染并發癥率均低于干預前(P<0.05),呼吸道感染的發生,不但增加了患者痛苦,還加重了國家負擔。可以說跨理論模型健康教育是一種比較實用的教育形式,在實施中我們充分應用了先進的健康教育理念方法,同時配合了其他相應管理跟進,將過去對表現良好的修養員的香煙獎勵變為其他獎勵,逛超市、逛瘦西湖等。將過去每天吸煙4次降為2次,只保留9∶30和15∶30,取消7∶00和18∶00兩次點火。對剛剛開始減少煙量犯癮的患者安排做器械康復,分散轉移注意力,這些都對控煙起到強化作用。不可或缺的是此次健康教育團隊有了醫師的參與,患者配合更加積極,充分反映了醫師是健康教育良好的實施者有報道[9]。約有66.8%的患者普遍認為來自醫師的健康教育最為可靠。我們認為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控煙工作,是一項綜合持久戰的工作,工作中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改善。
[1]周玉梅,許小進,彭愛琴. 1例精神分裂癥合并直腸癌術后結腸造口患者的護理[J].中西醫結合護理,2015,1(3):143-144.
[2]楊可冰,張鴻燕,王志仁,等.慢性精神分裂癥男性患者維持吸煙原因的現況調查[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10):738-742.
[3]祝覽銘,馮國和,付偉.實習護生健康教育能力現狀分析與對策[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11):1333-1337.
[4]叢珊,李琳,關海超,等.跨理論模型和動機性訪談心理干預對老年聽力障礙患者助聽效果的影響[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6,24(2):1-4.
[5]田文艷,陸皓,曹健,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高原基層部隊官兵吸氧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2):1506-1509.
[6]陳巍,林平,李玲,等. 基于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心力衰竭患者自我護理行為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293-296.
[7]錢桂生,余時滄. 肺癌流行病學最新資料與啟示[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2,35(2):86-89.
[8]劉志強,何斐,蔡琳.吸煙、被動吸煙與肺癌發病風險的病例對照研究[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5,21(2):145-149.
[9]蘇納新.艾滋病合并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245-246.
(本文編輯崔蘭英)
Application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s health education in smoking control of Schizophrenia
LIU Ren-mei,QIN Guo-lan
(Wuta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225003)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 in smoking control of schizophrenia.Methods:Selected 78 schizophrenics smoking over a long period, applied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s health education to intervene them for 6 months, observed patients’ behavior changes in all phas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number of smoking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average number of cigarettes per day for each smoking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condition of smoking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compli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the intervention, compared the numbers of people in 5 phases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he number of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hase accounted the most proportion;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moking amount of smoking patient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amount before (P<0.05), respiratory system infection complication incidenc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cidenc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P<0.05).Conclusion:The health education mode on the basis of transtheoretical model has good effects on smoking controlling of schizophrenics.
Transtheoretical model;Health education;Schizophrenia;Smoking control
225003揚州市揚州大學醫學院附屬五臺山醫院精神科
2016-02-13)
劉仁梅: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