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燕 葛文娥 王慧虹 顧丹鳳
?
綜合性干預措施對護理人員不良事件認知的影響
韓燕葛文娥王慧虹顧丹鳳
目的:探討綜合性干預措施對提高護理人員不良事件認知的效果,為提高不良事件管理水平提供參考。方法:采用綜合性干預措施對我院382名護理人員進行干預,干預前后采用自行修訂的不良事件相關認知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結果:綜合性干預措施實施以后,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相關認知得分均高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性干預措施可提高護理人員關于不良事件的認知效果。
不良事件;認知;干預措施
10.3969/j.issn.1672-9676.2016.15.049
患者安全是臨床醫療工作中永恒的主題,護理安全是評價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醫療不良事件在醫療活動中時有發生,據歐盟委員會的報道,在其成員國中,大約8%~12%的患者在求醫過程中發生了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因其發生率較高,對患者造成傷害而備受關注[1],但是在國內,不良事件如實上報情況令人堪憂[2],不良事件發生率高,上報率低。有研究指出[3],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認知影響不良事件的上報。目前,尚未有文獻提出敏感有效的改善護理人員關于不良事件認知的措施。本研究旨在通過實施綜合性干預措施提高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認知水平,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2013年1~6月采用分層抽樣法抽取我院每個崗位級別護理人員共計382名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目的,選擇不同工作年限、年齡、學歷、職稱的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納入標準:自愿參與調查、在護理工作崗位工作1年以上、已經完成注冊并參與崗位分級的護理人員。排除標準:外院來參觀或進修學習的護理人員。382名護理人員均為女性。年齡:20~25歲65名,26~30歲181名,31~40歲47名,40歲以上89名。學歷:中專13名,大專182名,本科187名。工作年限:1~2年59名,3~5年96名,6~10年90名,11~15年47名,15年以上90名。職稱:護士118名,護師123名,主管護師128名,副主任護師13名。
1.2綜合性干預措施的實施方法在2013年10~12月期間,對全院參與崗位分級的全體護理人員進行分層次培訓,特別強調不良事件基本知識的培訓,每月2次(共計6次),時間為2 h,培訓者為院內護理安全管理委員會的成員,采用集中授課的形式。同時,護理部通過以下措施干預:(1)完善護理安全管理組織。護理部專門設1名質量管理干事,負責全院各部門上報的護理不良事件收集、匯總、分析、反饋和追蹤等工作,遵循PDCA的原則,開展不良事件的持續性改進管理。(2)建立規范化的不良事件術語及分類體系。護理部組織護理質量安全委員會成員討論并修訂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明確了不良事件的分級分類;規定了需上報的不良事件的類別、上報的方式、方法以及發生不良事件后的處理措施;統一了不良事件上報的文件書寫的格式。(3)完善不良事件上報的網絡化管理。護理部與信息科合作,建立了不良事件上報的院內網絡系統。(4)創建安全性的報告環境,鼓勵匿名上報。護理部對上報的不良事件中所涉及的科室、責任人和上報人嚴格保密。(5)建立激勵措施,對上報人員進行適當獎勵。護理部在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中規定不良事件的獎懲標準,根據上報的不良事件嚴重程度,對上報的科室和上報人員酌情獎勵。(6)運用“系統管理觀”分析不良事件,倡導“非責備文化”理念。護理部對全院護理管理人員進行關于不良事件管理的專項培訓,要求護理管理人員在分析不良事件時采用“SHEL模型”分析不良事件,從軟件部分(soft)、硬件部分(hard)、環境因素(environment)和人員因素(ligitant)4個方面分析不良事件發生的原因,倡導“非責備文化”。(7)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對上報的不良事件及時處理分析。護理部對不良事件的管理采取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質控網絡體系。護理部每季度組織全院護理人員進行不良事件案例分享,進行安全教育。
1.3評價標準比較實施前(2013年1~6月)和實施后(2014年1~6月)的不良事件認知和對于護理部不良事件管理的滿意度。(1)參考練敏[4]修訂的“不良事件報告認知與態度的問卷”設計“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相關認知的調查問卷”。該問卷共有3個維度,42個條目,包括對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認知、不良事件上報的認知、對不良事件管理的認知。每個部分采用Likert 5級評分,其中在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維度的10個條目中,“不知道”計1分,“知道一點”計2分,“了解”計3分,“熟悉”計4分,“熟練掌握”計5分。在不良事件上報的認知和不良事件管理認知的32個條目中,“非常不同意”計1分,“不同意”計2分,“不確定”計3分,“同意”計4分,“非常同意”計5分。每個條目分別計分,負性項目反向計分,即原1分計5分,原2分計4分,原3分計3分,原4分計2分,原5分計1分。所有的條目累加得分即問卷的總得分,該調查問卷的最高得分為210分,最低得分為42分,得分越高,提示研究對象對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越高,對不良事件上報的認知度越高,對不良事件的管理越認可。(2)在調查問卷最后一項設計了“護理人員對護理部關于不良事件管理的滿意度”調查,采用Likert 5級評分,其中“非常不滿意”計1分,“不滿意”計2分,“不確定”計3分,“滿意”計4分,“非常滿意”計5分。得分越高,提示研究對象對護理部關于不良事件的管理認可度越高。測得問卷內容效度系數為0.8,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系數=0.82。共發放382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82份。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或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實施綜合性干預措施前后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相關認知的得分比較(表1)

表1 綜合性干預措施實施前后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相關認知的得分比較(分,±s)
2.2綜合性干預措施實施前后護理人員對護理部關于不良事件管理的滿意度比較(表2)

表2 綜合性干預措施實施前后護理人員對于護理部關于不良事件管理的滿意度比較(分,±s)
3.1綜合性干預措施提高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相關認知護理部通過建立規范化的不良事件術語,對不良事件的定義、分類、需要上報的不良事件的類型進行了明確規定,并對護理人員進行關于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安全教育,使護理人員明確了需要上報的不良事件類型,對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認知水平得到了提高。這與練敏等[5]、孫曉等[6]研究中的建議是一致的,由此也可以證實此項干預措施對改善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認知是有效的。
護理部對研究對象進行了有針對性地分層次培訓,同時加強不良事件網絡化上報的管理,創建安全的報告環境,鼓勵不良事件匿名上報,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報告益處的感知,樹立“在錯誤中學習經驗,防患于未然”的理念,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上報的認知水平。
護理部改進了對不良事件管理的措施,在護理部專門設立1名護理質量管理干事,并建立關于護理不良事件處理的三級管理網絡。在分析不良事件的過程中運用“SHEL模型”和“系統管理觀”的理念,改變以往分析不良事件時找出責任人,對責任人和所在科室進行懲罰的做法;護理部對上報不良事件的部門進行適當的獎勵,并在全院范圍內實現安全文化共享。同時,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及時對上報的不良事件給予反饋意見,護理部給予護理人員適當的心理支持,讓護士不再受“責備文化”的影響。邀請本院的心理專科護士對護理人員進行專門授課,進行集中心理輔導,減輕護理人員決定是否需要上報不良事件時的心理壓力,通過以上的干預措施,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管理的認知水平較干預前明顯提高。
3.2綜合性干預措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于護理部關于不良事件管理的滿意度在實施綜合性干預措施后,護理部加強了對護理人員關于不良事件相關知識的培訓,進一步明確了規范化的不良事件術語和分類體系,完善了不良事件上報的網絡管理系統,簡化了上報的方式和流程;護理部要求各級護理管理人員對上報的不良事件及時反饋,使上報部門獲得了及時的指導性意見;護理部實施了“系統管理觀”和“SHEL模型”分析不良事件,改進了不良事件分析的方式,建立“非責備文化”。同時采取了匿名上報,解除了責任人擔心上報不良事件后與個人考核、科室考核掛鉤的心理負擔;對上報部門給予適當的激勵,對護理人員進行適當的心理支持,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護理人員面對不良事件時的心理壓力,從而提高了護理人員對護理部關于不良事件管理的滿意度。
3.3綜合性干預措施實施提高了不良事件的上報例數采用“知-信-行”理論模式對護理人員實施關于不良事件的綜合性干預措施,提高了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相關認知的水平,促進護理人員對不良事件的上報意愿,提高不良事件的上報例數,進而提高護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水平,這與趙靜等[7]關于知-信-行模式的應用研究的結果類似。
本研究總結并提出了有效的具有敏感性關于護理不良事件認知的綜合性干預措施,建議以后在綜合性干預措施實施過程中注重對低學歷、低職稱的護理人員進行有針對性地重點培訓,針對不同科室的工作特點進行針對性培訓,重視對除護理管理人員以外普通護士的安全教育培訓,提高護理人員關于不良事件相關認知的整體水平。本研究為護理管理人員加強不良事件的管理提供了有力依據,完善不良事件管理提供參考;為進行對不同工作年限的護理人員的分層次培訓提供參考。
[1]劉悅,劉華平.醫院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內容的初步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3):337-341.
[2]王丹,張慧蘭,羅羽.我國護理不良事件上報存在問題及管理策略[J].護理學雜志,2015,30(13):108-110.
[3]尹小兵,錢瑾,梅秋瑜,等.醫院安全文化與護理人員不良事件上報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3,27(2):546-549.
[4]練敏.護理人員不良事件報告認知與態度的調查與分析[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
[5]練敏,陳湘玉.護士不良事件報告認知與態度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29-32.
[6]孫曉,施雁.護士不良事件報告態度、行為意向及行為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3,20(7):8-11.
[7]趙靜,李文莉,遲園園,等.知-信-行理論在醫院獲得性肺炎集束預防策略依從性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4):314-316.
(本文編輯馮曉倩)
Influence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nursing staff's cognition on adverse event
HAN Yan,GE Wen-e,WANG Hui-hong,et 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Wuxi214062)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improving nursing staff's cognition on adverse even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level of adverse event.Methods:Conducted intervention on 382 nursing staff of our hospital with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and conducted investigation with self-revised questionnaires about relevant cognition on adverse ev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After implementing th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levant cognition of nursing staff on adverse event were all higher than the on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nhance the cognition effects of nursing staff on adverse event.
Adverse event;Cognition;Intervention measures
214062無錫市江南大學附屬醫院(無錫市第四人民醫院)
2015-09-16)
韓燕:女,碩士研究生,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