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靜
(遵義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 貴州遵義563000)
論鳳岡縣環境監測及治理措施
■饒靜
(遵義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站 貴州遵義563000)
環境監測是環保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做好環境保護的基礎性工作。環境監測工作的實施直接影響著環保工作的成效。本文以鳳岡縣的地理環境為切入點,詳細分析研究了鳳岡縣環境監測及環境治理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鳳岡縣環境監測
隨著我國環境污染程度的日益嚴重,尤其是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增強,環境監測事業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環境形勢,環境監測工作在促進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方面功不可沒,近年來,鳳岡縣林業部門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與實踐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建設的全過程。該縣在新農村建設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生態家園,開發綠色產業”的發展思路,縱深推進綠色戰略,著力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扎實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環境監測與治理工作。
1.1地理位置
鳳岡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居烏江中游。東鄰德江縣、思南縣,南抵石阡縣、余慶縣,西接湄潭縣、正安縣,北靠務川縣。鳳岡縣總面積1883平方公里。
1.2氣候條件和植被類型
鳳岡縣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平均海拔720米,年均氣溫15.2℃,森林覆蓋率達62%,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鳳岡縣地處烏江北岸,大婁山南麓,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5.2度,無霜期239—299天,平均雨日180天,年平均日照數1139小時。鳳岡縣的植被覆蓋如下表所示:

表1 鳳岡縣植被分類表
如表所示:旱地作物植被面積為88639.3 hm2,草地植被28857.45 hm2,灌叢植被63073.01 hm2,由于該縣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高開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線性經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和水土流失、植被減少等生態環境破壞問題,尤其是在一些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縣域,生態環境破壞遭到了嚴重挑戰。
1.3地質特征
鳳岡縣位于揚子陸塊南部被動邊緣褶沖帶鳳岡滑脫褶皺帶內,區內的褶皺主要有:永安背斜、德龍背斜、永興向斜、隨陽山背斜、槍桐窩向斜、覃家坡背斜、琊川向斜、打鐵溝背斜、中心廟背斜、安家寨背斜、黃家池向斜、峰巖背斜、黃鱔田向斜等。坡度統計表如下:

表2 鳳岡縣坡度統計表
如表所示:從上面數據可知,該縣山體坡度較大,而且在全面的面積中占有較大比例,受環境影響較大,極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干旱等,如果不能及時對環境進行測量,一旦發生環境災害,災害將會危害群眾的生活,影響縣域經濟的發展。
1.4生態建設與環境的保護
自2006年以來,鳳岡縣委、縣政府提出“開發綠色產業、建設生態家園”的戰略思路,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加大了生態環境和建設的力度,利用國家的優惠政策和“西部大開發”的契機,先后開展了綠化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農田水利、石漠化治理等重點內容的生態工程建設。
2.1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目的
環境監測管理工作對于城市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環境監測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清楚地了解到當前區域內的環境現狀,并且采取技術手段,更好地為優化區域環境服務。在實際開展管理工作的過程中,需要以管理數據為基礎,以計量認證體系為要求,加強對環境監測的管理工作,提升管理的質量水平,并且不斷地完善并且改造區域的環境質量,為今后的工作提供精確的監測數據資料。
2.2環境檢測的重要性
從近幾年發展的情況來看,政府十分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并且提出了要建設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由此可見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環境監測管理工作是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能夠更好地改善城市的環境質量。同時,環境監測管理工作也是實施環境監督的重要手段,是制定環境保護政策和法規的重要依據,將這一工作深入地貫徹和落實,對于環境的管理有著積極的作用。
3.1應急監測技術不完備
當前鳳岡的環境監測部門還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應急監測技術體系,致使環境監測部門在出現重大的、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時很難實現及時有效地應對。現有的標準監測方案在環境污染動態監測尤其是現場監測方面存在著較大的不匹配性,而且環境監測和監測結果分析的成本較高,缺乏經濟性。在應急監測設備和儀器方面也比較落后,并且某些應急監測設備和儀器的監測需要采用非標準方法,所獲得的監測數據也只能夠進行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3.2缺乏系統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機制
在當前情況下,鳳岡縣的環境檢測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和成績,但是鳳岡的環保部門、水利部門、衛生部門等都有權力進行環境監測,這樣一來,多部門監測必然會造成一定的混亂局面,難以形成統一的標準,需要建立起統一完善的管理機制才能夠確保這一工作的順利進行。環境監測管理體系不健全,檢測部門之間缺乏溝通,重復監測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的浪費。
3.3環境監測數據不夠完整和客觀
鳳岡開始進行環境監測的時間比較晚,并且受客觀條件的限制,環境監測的滯后性比較嚴重,而且監測的頻率也比較低,往往時隔很久才能進行監測,因此難以全面,客觀,準確的反映周圍環境的真實狀況,通常只能通過抽樣檢測的方法進行反映,抽樣數據與抽樣地點,抽樣頻率有關,通過抽樣數據對整個地區環境進行評價,有時會顯得以偏概全,所以環境監測數據存在不完整,客觀等問題。
3.4監測人員專業素質不高
由于待遇不高,任務繁重,因此,基層環境監測站的隊伍不穩定,沒有良好的人才引入激勵機制,無法引進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由于專業底子差,加上缺乏長效性的培訓機制,專業素質難以提升,尤其是缺乏高素質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導致工作效果差、效率低,難以滿足環保事業發展的需要。
4.1實現監測方法的標準化
基于多種有毒污染物在環境中能積累、遷移、轉化的事實,要發展多環境介質(水/懸浮物/沉積物/大氣/土壤/生物界面)污染物的監測方法并使其標準化,以利于開展污染調查與研究。對于目標有毒有害污染物,除了國際上已普遍重視的POPs外,還應關注各地特征性污染物及目前尚未重視的新型污染物如抗生素、內分泌干擾物等。
4.2引進技術手段實現信息化管理
管理者需要明確環境監測管理方法的適用范圍,并且結合實際的技術條件,選擇最佳的監測設備和管理方法,保證監測數據的有效性。還可以通過直接采集監測數據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分析和匯總,進而減少數據在采集和傳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為了提升環境監測數據的穩定性,保證監測結果的有效性,就需要管理者利用質控圖觀察數據的穩定性,并且分析數據的分布規律,顯示出數據的有效性,并對監測數據進行失控分布統計和整理,綜合分析,進而得出區域環境質量和環境的變化情況,達到環境監測管理的目的。
4.3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體系
需要加強環境監測管理基礎能力的建設,為管理工作提供堅實的保障;要協調好各管理部門之間的關系,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調,這樣能夠更好的保證工作的開展。還需要進一步統一環境監測分析的方法和技術規范,建立起統一的評價標準體系;要建立起環境監測管理數據的共享平臺,實現數據的開放性,這樣能夠使每個人都及時的了解環境的具體情況,為其他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進一步優化監測管理的目標計劃,切實提升計劃的可行性,保證監測信息的準確性。在監測過程中,管理者需要派遣質量監督人員對采樣前的準備工作、采樣過程中的工作、樣品保存和運輸的過程以及樣品的交接工作進行全過程的監督控制,嚴格把關,確保監測數據的精確性。
4.4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
針對監測人才缺乏的現狀,應該切實制定人才引進、隊伍結構優化管理的相關制度。提高待遇,提升地位,增強職業感召力。切實提高環境監測人員的政治待遇、經濟待遇及其他福利待遇等。廣納賢才,充實隊伍。政府應制定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用高待遇吸引人才。要加強培訓,構建激勵性培訓機制。確保培訓經費、人員、場所到位,將崗前培訓與在職培訓相結合,長期培訓與突擊培訓相結合,工作與培訓相結合,并構建具有激勵和約束性質的機制體系便于考核培訓效果,將考核結果納入考核考評和職稱晉級,以增強其參與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
4.5不斷提升環境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提升質量管理的能力。為此,管理者需要根據環境監測的基礎數據,對區域內的環境污染狀況進行詳細的分析,并且深入研究環境質量的變化趨勢,把握住潛在的環境風險因子。除此之外,還需要明確質量管理目標,緊抓管理職責,強化目標的考核,為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各項保障。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要將改善環境質量作為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務,要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環境保護工作這一重點,不斷的提升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的水平。
綜上所述,環境監測是一項專業性、復雜性、系統性的民生工程,應該高度重視環境監測,加大經費投入,改變運作模式,確保監測站工作的自主性,提高環境監測管理水平,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專業素質,從而達到提升環境監測質量,以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監測的需要,給人們提高更清秀的山川,更藍的天空,更清澈的河水,為創建美麗鳳岡做出新的貢獻。
[1]陳巖翠.試論環境監測人員的素質 [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0(3).
[2]溫正堂.關于環境監測與管理問題的探討 [J].北方環境,2011(7).
[3]余永生.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工作的漏洞與對策 [J].北方環境,2011(7).
[4]卡林,田甜.環境監測實驗室環境污染和防治措施 [J].北方環境,2011(10).
[5]肖冬梅.環境監測與治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J].科技傳播,2013(13).
X83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3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