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真真
(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廣西柳州545006)
基于GIS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郎真真
(廣西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廣西柳州545006)
我國地形復雜,地質構造活動頻繁,加上氣象條件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性,使得山崩、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較為多發。地質災害使得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同時阻礙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應用GIS技術,使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更加客觀地反映結果,為實踐提供指導。
GIS技術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
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給我國的經濟造成重大損失,成為社會經濟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通過對地質災害活動程度以及各種活動條件的綜合分析,確定地質災害活動的危險程度及發生的位置范圍等,從而對地質災害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據。因此我們需要充分重視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運用GIS強大的空間分析能力,將其融入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中,有效提高綜合評價的效率與水平,從而最大程度上減小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
1.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概況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是指對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黃土濕陷等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進行準確的評價以達到防治地質災害的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過程較為復雜,需要對地質災害的活動程度進行詳細的調查,并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加以監測,綜合研究分析出地質災害的潛在危險性,評估其危害范圍、強度等,從而有效指導防治地質災害的活動,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損害程度。
1.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意義
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有著其特殊的意義,在地質災害的防治上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通過及時評估地質災害的活動強度和危害波及范圍、危險的程度、影響的深度與廣度,為地質災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據,指導應急方案的制定,為地質災害的綜合治理奠定堅實的基礎。
1.3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不足
目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發展較不成熟,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地質災害有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在其形成過程中相互作用的復雜性,使得對地質災害的分析研究有極大的困難,為地質災害評價工作增加了難度。而地質災害的數據管理工作依靠的是人工作業,不能完全保證信息的精準性,一定程度上導致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效率低下。而且由于技術的限制,現行的數據信息管理無法展現出空間性與時空性,不能適應地質災害的發展情況,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造成阻礙。同時,目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中通常采用定性分析,主要依據主觀經驗進行描述,難以準確有效地把握地質災害的自身性質,誤導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價。
2.1GIS技術的發展優勢
GIS作為一門新興的科學技術,在空間信息分析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為地理信息的管理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GIS技術運用計算機的程序分析功能,將其融入到時空分析、模型制定、動態監測、探究評價等一系列過程中,形成有機的系統,對地理信息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為各項工作提供便捷的服務。美國有關部門就利用GIS對地質災害和風險評估,并根據實際情況將其進行災害分區,有效減少地質災害帶來的危害?;贕IS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有著很大的發展勢頭,GIS技術的支撐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減少了阻礙。GIS技術還能提供空間動態的曲線,對時空分布規律進行高效的探析,綜合評價地質災害危險性,提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水平。
2.2GIS在地質數據管理的應用
GIS在地質數據管理方面的應用,極大地改善了以往數據管理混亂的情況,使得地質數據信息得到有效的管理。GIS技術利用衛星定位系統,對地質災害發生的情況進行及時的監測,分析出基本數據信息,同時運用其計算機信息系統中的程序,對地質數據進行記錄、傳輸、分析、保存、對比、分類等,將數據進行合理的管理。當然,GIS技術還能在計算機程序的幫助下將地質數據轉化為形象的圖形,豐富數據信息的保存形式。正如下圖所示,GIS技術通過對地理數據的形象轉化,將數據信息與地質實際效果圖巧妙結合在一起,直觀地反映出地質因素與地質災害的聯系,分層次分析地質災害的構造,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提供可靠的依據。曾經就有學者將重慶市為典型研究對象,在山區城市地面巖體穩定性管理與控制中采用GIS數據管理技術,對地面巖體變形破壞進行了時空預測,為重慶市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提供有效的指導。而桂林市更是依據GIS的地質數據管理功能,建立了“桂林市巖溶塌陷信息管理系統”,效果頗為明顯。

2.3GIS對地質災害研究的意義

GIS技術在地質災害研究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發揮著關鍵的作用,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提供指導。例如雷明堂等專家曾運用GIS技術于山體塌陷危險性評價中,利用GIS的距離分析、標量分析、網絡疊加分析、分級分組分析等,完成研究區塌陷危險性評級及分區,充分展示出GIS的獨有意義。如上圖所示,GIS技術在地質災害研究中的應用主要包括有效存儲空間數據、綜合分析與模擬預測、空間查詢與時空查詢、地圖制圖方面的應用、地質系統的建立、遙感圖像處理的結合。在空間數據的存儲方面,GIS技術的數據庫功能可以有效解決地質數據信息繁瑣冗雜的問題,將地質數據整合在一個完整的數據庫中。GIS通過衛星監測系統對地質災害的各個因素進行監測,及時收集相關資料,并依據客觀情況建立起數據模型,模擬不同條件下地質災害的發生狀況、影響范圍。同時,GIS強大的空間分析能力和地圖制圖的應用,能為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提供規律上的指導,推動地質系統的完整性發展。而通過遙感圖像處理與地理信息系統的結合更是為地質災害的分析處理提供重要幫助。其中有資料顯示,成都理工學院依靠山區小流域地質環境及地質災害預測的GIS系統,結合遙感監測技術,在貴州金沙江流域某工程近壩區開展應用,取得顯著的成果。
2.4GIS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中的創新
GIS技術在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中的創新,將有力推動評價工作的向前發展。我們通過加強相關技術,在實踐中探索,并結合目前地質的實際情況,創造出適合我國地質災害的GIS技術,創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的發展。
我們對基于GIS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進行深刻的思考,深度剖析其潛在的不足,加以深入的探討與研究,積極尋求解決對策,使GIS技術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融合在一起,健全基于GIS地質災害危險性的評價體系,并在在實踐中吸取經驗與教訓。
目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尚不成熟,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不懈的努力,通過GIS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通過GIS與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的深度融合,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必將更好地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我國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水平必將提升到一個新的梯度,其前景必然是光明的。
我國地質災害的多發十分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的出現,無疑為防治地質災害提供重要指導。因此,如何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成為我們面臨的一新課題。目前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我們通過利用GIS技術,使得GIS技術應用于地理空間數據管理、地質災害研究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過程中,不斷改進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工作,充分發揮GIS技術空間分析能力,從而防止我國地質災害,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1]呂遠強,秦玉虎.西安一澇峪口高速公路沿線地質災害的危險性預測評價 [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2006,12(3):190-194.
[2]蘭恒星,王荃涓,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統支持下的滑坡災害分析模型研究 [J].工程地質學報,2002,10(4):421-427.
P694[文獻碼]B
1000-405X(2016)-2-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