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聞名
創新能力不是專利的總和……一家企業的最大資產和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員工
把發明創新做成全球性大生意的,則是阿圖·費舍爾之子、慧魚公司現任總裁克勞斯·費舍爾(Klaus Fischer)。
1980年,32歲的克勞斯·費舍爾接手公司時即明確,錨釘和錨固系統是公司的核心業務,創新能力則是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1993年,他收購了德國第二大錨栓生產商Upat,進一步強化了慧魚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慧魚的專業尼龍錨栓已經有1200多種型號,供普通家裝者使用的DIY錨栓,更有1500種之多。
通過收購泡沫和硅制造商RoccaChemie,克勞斯·費舍爾還拓展出了新業務——化學錨固。慧魚生產的修補膠和密封膠,固定速度快、效果牢固,特別適用于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地鐵、隧道等大型工程。
除了具體的產品研發,他還開發出了“慧魚流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咨詢公司,客戶中包括了IWC、寶馬、萬寶龍等知名品牌。
1980年,克勞斯·費舍爾接手公司時,營業額是1億德國馬克(約合5000萬歐元),擁有1000名員工。30多年間,他把公司營業額擴大到7.11億歐元,在美國、中東、東歐和中國擁有4000多名員工。
克勞斯·費舍爾說,中國“大而重要”。慧魚公司是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德國公司之一,1996年即進入中國,目前在“德企之鄉”江蘇太倉擁有總面積達3500平方米的廠房,并且還打算擴建。
即便如此,慧魚的最大業務來源仍然是最初、最費力的錨固系統,它也仍然是一家家族企業,沒有上市“圈錢”的打算。
這正是“德國制造”長盛不衰的精髓所在——堅守家族企業的“小規模”,有足夠的耐心做“慢公司”,始終高度重視產品質量。
更重要的是,在這家公司,“人”是被放在第一位的。
在慧魚公司圖木嶺總部,首先映入眼簾的,不是任何獎杯和勛章,而是希臘藝術家Stelios·Vaskaridis創作的一幅長25米、高3.2米的巨幅畫作,名叫《行動中的人》。
克勞斯·費舍爾曾說:“創新能力不是專利的總和……一家企業的最大資產和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是員工。”
這家制造業公司的食堂,像是一家高級餐廳,不但環境優美,而且每周邀請一位德國著名的米其林三星廚師親自前來烹飪一次。健身中心向所有員工免費開放,清晨4點半就開門,一直開到晚上12點。
克勞斯·費舍爾特別喜歡法國作家圣埃克蘇佩里的一句話:“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老催人去伐木,或者忙著分配工作和發號施令,而是要激起他們對浩瀚無垠大海的無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