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嬙
如果評選此次杭州G20峰會的熱詞,“創新”可能位居榜首——峰會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二十國集團工商界活動(B20)上,中方主導提出了G20智慧創新倡議(SMART);而中國對本屆峰會的主要貢獻之一就是推動G20就《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達成共識,一致決定通過創新、結構性改革、新工業革命、數字經濟等新方式,為世界經濟開辟新道路,拓展新邊界。
“創新”這把“智能鑰匙”,無疑將撬動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的動能和潛力。

2016年B20主席、中國貿促會會長姜增偉向下屆B20主辦方德國代表移交主辦權。
創新權重 前所未有
創新首次列入G20峰會議題,并作為2016年杭州峰會的首要議題,符合世界各國,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訴求。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在“G20杭州峰會前瞻論壇”上表示,面向未來,世界各國都在尋求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出路。創新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經濟增長新動力的唯一出路。
國與國之間綜合國力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國家創新競爭力的較量。由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的《二十國集團(G20)國家創新競爭力黃皮書》(以下簡稱《黃皮書》)顯示,國家創新競爭力得分較高的主要是發達國家,中國是唯一排進前十的發展中國家,位列第九名,排在前面的8個國家依次為美國、英國、日本、德國、法國、韓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 。
《黃皮書》顯示,2013年,中國國家創新基礎競爭力得分與G20最高分相比還有31.8分的差距,比G20平均分高16.4分。2014年,中國國家創新基礎競爭力得分與G20最高分的差距縮小為26.6分,比G20平均分高17.5分。據了解,國家創新基礎競爭力主要由GDP、人均GDP、財政收入、人均財政收入、外國直接投資、受高等教育人員比重、全社會勞動生產率等7個指標構成。
創新增長之所以成為G20首要議題,一個重要背景是2008年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進入低速增長期,各國都在尋找驅動經濟增長的“藥方”。面對第三次產業革命,綠色經濟、互聯網經濟等新模式興起,科技創新無疑成為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動力來源。
“過去五年,中國的科技創新實力有了很大提升,尤其在科技投入和產出指標上發展明顯。”《黃皮書》主編、福建師范大學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黃茂興表示,經過長期的科技積累,中國在科技創新環境、創新人才、創新體制等方面,具備了引領和推動科技創新的實力和底氣。
“在全球經濟增長低迷的背景下,G20經濟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聯合協作創新行動遲緩,阻礙經濟科技的創新合作。”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主任李閩榕坦言,如何凝聚共識、推進合作,為實現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的目標而努力,是G20的重要方向。
外交部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認為:“中國的創新實踐起到了兩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中國自身經濟處于結構性改革期,原來的套路、老路已經走不通。我們面臨要尋找新的途徑來解決當前發展所面臨的問題;二是中國的創新思維突破了獨立國的界限。中國所講的創新不僅僅是單個國家的創新,也是國與國之間的聯動創新。各個國家之間只有充分、平等地反映訴求,分享成果與經驗,才能找準未來經濟的發展道路。”

2016年9月3日,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在杭州開幕。百度CEO李彥宏在專題研討《創新全球經濟增長方式》會議后與嘉賓自拍合影。?
中國經驗 綻放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G20剛提出“創新”這個詞時,并沒有立刻得到一致認可。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陳東曉透露:“2014年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G20峰會上,中國提出創新增長時,很多國家認為,先不要加新的東西了,主要增加投資以推動全球GDP的發展更重要。最終,當年的公報顯示,二十國領導人設定的目標是到2018年前使G20整體GDP額外增長2%以上。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越發認識到,創新增長方式在經濟的發展中的重要角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虛擬現實、人工智能、3D打印等創新技術,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
中共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李鵬指出,從全球來看,國際金融危機后經濟恢復表現較好的國家,均受益于經濟創新發展的推動。這一點在中國尤其突出。
10年前,在傳統金融業領域,與美國等金融業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一直處于學習與被動融入的狀態。2008年金融危機,各國經濟體特別是傳統金融與產業受到重創。但蘋果、Facebook、微軟、亞馬遜等數字公司基本毫發無損。中國的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受影響亦不大,甚至成為金融危機后拉動全球經濟的強大引擎。2016年上半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額增長28%,成為經濟的一股強勁拉動力。
中國財政部國際財經中心主任周強武指出,在推動G20的結構改革的同時,中國國內正面臨供給側結構改革、財稅改革、去產能等領域改革深水區任務,這些改革可以與G20結構性改革一起,形成合力,全力推進中國自身各項改革。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創新發展方式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在從量的增長向質的提升轉變過程中,創新發展不斷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內生動力。
國務院印發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國特色國家創新體系,有力支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創新型經濟格局初步形成。若干重點產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成長起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產業集群。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60%以上,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
“國內有許多成功的治理經驗值得G20借鑒,比如創新發展、共享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等,都提供了很好的國際模式”,國僑辦原副主任、外交部原副部長何亞非表示,中國在未來將發揮更大的引領作用。
B20解決方案:SMART
本次杭州G20峰會上的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B20),職責是代表工商界為峰會出臺全球增長對策和全球治理方案建言獻策,為實現全球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做出貢獻。與往屆相比,本屆B20突出特點是有著更多的“中國元素”——共有156家中國企業參加B20各議題工作組,占參會總數的30%,議題組組長也均由優秀的中國企業家擔任,體現了中國在籌辦組織B20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在9月3日的B20開幕演講《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中,習近平主席20次提到“創新”,強調中國將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釋放更強增長動力。
在9月4日公布的《2016年B20政策建議報告》中,提出20項重要政策建議和76條具體措施。其中首次提出的實施G20智慧創新倡議(SMART)、發展綠色投融資市場、建立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等建議,以及在歷屆B20關注的加快高質量基礎設施項目儲備、提升政策包容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等問題上提出的新解決措施,獲得與會代表高度認可。
以G20智慧創新倡議(SMART)為例,SMART不是英語單詞“聰明”的意思,而是“可持續的創新”“平臺大眾化”等5個英語單詞首字母組合而成,而這也正是B20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乏力提出的一項解決方案——建立一個供政府、私營部門、院校和研究機構共享資源、知識和成果的開放型網絡,以推動技術創新為目標,促進全球經濟發展與就業增長。
B20就業工作組主席、百度公司董事長兼CEO李彥宏表示:“SMART這個倡議,主要還是圍繞創新來的,我們覺得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還是來自創新。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其實可以明顯地看到過去十幾年,互聯網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創新驅動的,希望能夠通過互聯網的這個思維方式,運營效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的增長,我們希望把這種思路帶到G20的各個國家去,尤其是影響這些國家的年輕人。”
李彥宏認為,推動“SMART智慧創新倡議”走向實踐,需要加強各國文化、教育、科技創新交流。比如設立G20交流項目,建立G20創新簽證計劃,成立G20創新合作基金,打造G20技術創新分享經濟平臺,構建“G20大腦”五項計劃,“我們希望G20國家的創新創業者,他們能夠更多地相互進行交流,我們提出一個新的簽證計劃,比如說這種創新創業人才在G20國家之間可以有更長期的簽證,更方便的往來。我們還提到,希望能夠建立一個類似于G20國家的人工大腦,相當于是一個人工智能的計算平臺,G20國家之間分享人工智能的計算資源,讓大家在這個新的平臺上進行創新。”
G20創新增長藍圖
9月5日下午G20杭州峰會閉幕,習近平出席記者會,向中外記者介紹峰會成果和會議情況時表示:“我們決心創新增長方式,為世界經濟注入新動力,事實告訴我們,單純依靠財政和貨幣政策的老路走不通。我們一致通過了《二十國集團創新增長藍圖》,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發展理念,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創新,推動創新成果交流共享。以結構性改革為核心,確定優先領域指導原則,指標體系,從根本上去除阻礙經濟增長的痼疾,以新工業革命為先導,大力推動先進和高端制造業發展,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以數字經濟為平臺,推進互聯網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廣泛應用,開創物物相連心心相通的新紀元。”
連日來的B20、G20峰會傳達出一個重要訊息:中國將重點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這不僅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還將為世界經濟發展貢獻有價值的解決方案。
習近平妙喻創新
“杭州是創新活力之城,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在杭州點擊鼠標,聯通的是整個世界。”習近平在B20杭州峰會主旨演講中的這番話,向世界展開了一幅生動的現代城市畫卷。杭州峰會期間,正值錢塘江大潮。習近平在講話中引用宋詞“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勉勵二十國集團擎創新之“旗”,弄時代之“潮”,勇做世界經濟的“弄潮兒”。
回顧前三次G20峰會講話,習近平對創新的執念無不閃爍著智慧之光。
圣彼得堡峰會,習近平提出“發展創新,是世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要求”;布里斯班峰會,他強調“讓創造財富的活力競相迸發,讓市場力量充分釋放”,為創新發展方式明確政策路徑;安塔利亞峰會,他從歷史視野揭示創新是歷次重大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
“杭州共識”話創新
2016年,G20制定了創新增長藍圖,旨在加強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國際合作,將推動經濟增長和創新,彌合有關領域鴻溝,強化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措施。

?9月2日,在杭州互聯網夢想小鎮,一家創新科技公司工作人員向媒體記者進行產品展示。
G20成員鼓勵在廣大行為體和利益攸關方參與下增強各自國家創新體系的合力與合作,打造有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G20將加強合作,營造促進合法取得科學技術的全球環境,推動在相互同意和自愿的條件下促進知識分享,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創新良好實踐的交流。G20支持通過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加強技術合作以實現可持續發展。G20同時強調開放貿易和投資機制對促進創新的重要性,包括知識產權保護和執行。G20將致力于促進創新、新工業革命和數字經濟并特別關注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需要,以實現更高水平的經濟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