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曉
俗話說:“生命在于運動”,不少人認為,只要邁開腿,就可以健康長壽,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中國科學院院士薛社普今年近百歲,眼不花,耳不聾。他從來沒有運動的習慣,只是日常飲食很清淡。薛老說,他的年輕時代正處于國共內戰時期,根本沒有條件運動,最多就是下課打打籃球。他認為,保持健康長壽最關鍵在于心境、飲食和養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雖年近八旬,但身體矯健、聲如洪鐘,他曾公開表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他提倡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所謂的“運動”。
現實中,我們發現,專業的運動員鮮有長壽者,而文學家、畫家、書法家高壽者眾多。因此,生命并非在于運動,而是在于養生。如何養?食養、藥養、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節欲、辟谷……養生之道,基本概括了幾千年來人類在醫藥、飲食、宗教、民俗等文化方面的養生理論。若細細數來,估計沒有盡頭,但歸結在一起,無外乎兩方面范疇,即養身和養心。
那么,養身包括哪些方面?其實也就是合理的飲食加適度運動。中醫很早就認識到食物不僅能營養身體,還能祛病療疾。近代醫家張錫純在《醫學衷中參西錄》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療病,并可充饑;不但充饑,更可適口。用之對癥,病自漸愈,即不對癥,亦無他患”。而運動養生,又稱“體療”,也是養身的一種方式,必須講究適度。即所謂“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極久,臥不極?!?。
養心則是一個更高的養生境界?!饵S帝內經》認為養心要“恬虛無”,即保持平淡寧靜、樂觀豁達、凝神自娛的心境。孟子則曰:“養心莫善于寡欲?!比绻盐覀兊男谋茸饕恢曛参锏脑挘敲匆部梢哉f,清除貪心和私欲,保持凈心,發展自己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就好比是在給自己的心澆水、施肥,保證心的健全生長。
注重養身的人耳聰目明,精力充沛;懂得養心的人氣血勻和,陰平陽秘。養身加養心,方能成就大養生,這樣的人才會健康長壽。讓我們從自己的“心”做起,體悟并踐行真正的長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