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1997年底的東亞金融危機幾乎使韓國經濟崩潰,危機突出表現為外匯短缺,當時韓國政府僅存39億美元,外匯儲備就要見底。萬不得已,在接受了極其苛刻的條件下,如許諾根本改革、結構調整,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款幾百億美元才得以渡過難關。從此,外匯儲備的多寡就成了韓國經濟的“咒語”。
2008年中,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世界金融危機,又一次波及了韓國,導致短時間該國股市急挫、外資逃出、韓元對美元急劇貶值。幸虧在此之前韓國與美國之間簽訂了兩國貨幣互換協定,前者從后者得到了300億美元的救助。該協議等于使韓國增加了300億美元的短期儲備。這劑藥對當時韓國穩定金融市場起了巨大的作用,事實上擺脫了第二次金融危機。在韓國經濟學家看來,貨幣互換協議不啻為阻斷外匯危機的安全閥、防波堤。
截至今年6月末,韓國持有的外匯儲備額達到3698億美元,是世界第六大外匯儲備國。目前韓國與中國、印度尼西亞、阿聯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國家簽署了總規模達119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這兩者相加的話,可動員高達5000億美元的外匯,可以說韓國防御外匯危機的彈藥已經十分充足。
韓國與日本以前也簽訂過貨幣互換協定,2001年7月兩國簽訂了20億美元規模的貨幣互換協議,2011年10月該規模增至700億美元。然而在2012年8月,由于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明博訪問獨島以示抗議日本對該島的主權要求,韓日關系遂惡化,致使2015年2月到期的兩國貨幣互換協議未能延期,韓日貨幣互換合作告一段落。
然而,今年8月27日,韓國和日本兩國財長在首爾舉行了會議,商定重啟貨幣互換協議相關談判。雙方報道都指出,是韓國主動提議的,日本對此表示同意。盡管從重開談判到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尚有幾個月的時間。
注意,在這個時點韓、日重開互換貨幣協議談判有這樣幾個背景。
全球還沒有完全擺脫金融危機,國際貿易停滯不前。這對以外貿作為經濟增長發動機的韓國影響很大,近幾年,韓國所獲外匯順差不如以往那么多。
英國決定脫歐以后,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加大。
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的預期升溫。外界預測今年內,美國要加息兩次,如果預言落實,美元將走強,國際市場對美元需求將驟增,韓國等新興國家會再次發生急劇的美元流失。考慮到日本經濟的規模及日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硬通貨的地位,韓國政府希望以重啟韓日貨幣互換協議為契機,確保可以萬無一失地應對美國利率上調帶來的風險。
韓國輿論認為, 如同韓國對華出口依存度由2001年的10.7%擴大至2015年的26%一樣, 韓國的貨幣互換也太過于依賴于中國。韓國與中國的貨幣互換規模達到560億美元,占韓國與外國貨幣互換總額的一半。韓國政府認為,貨幣互換應該多元化。
更重要的是,韓國決定部署薩德后,韓中關系的不確定性增大了。近來,韓國經濟政策過分“向中國傾斜”的論調浮出水面。在這個時點上,韓國政府重開與日本的貨幣互換協議談判,顯然有“牽制中國”的外交目的, 而非儲備外匯。有韓國經濟學家表示,“目前并未出現金融市場動蕩不安或外匯儲備不足的情況,韓國重啟與日本的貨幣互換協議旨在擺脫‘向中國傾斜’、實現多元化的意味很大。日本即使出于牽制中國在區域內過大的影響力,似乎也有必要加強與韓國的合作”。
有意思的是,對本次貨幣互換協議,日本國內出現了批評韓國不顧面子,只看眼前利益,是典型的機會主義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