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暉
如今的申城街頭,比亞迪秦、榮威e550、北汽新能源等新能源汽車的身影出現得越來越頻繁。購買一輛新能源汽車上路,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上海市民的購車選擇,這其中既有可以免費獲得一張上海牌照的誘惑,同時也是綠色出行理念不斷在人們心中深入扎根的結果。除了新能源小汽車,大量的新能源客車也被投放在申城的各條公交線路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也在加快建設中。
在踐行綠色出行理念的過程中,新能源汽車的作用愈發顯得突出。然而,雖然有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市民出行理念的進步,新能源汽車自身的一些短板和配套措施的缺失,仍在制約著其普及的進度。新能源汽車還有一段長路要走,但已經出發。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正在高速增長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新能源車銷售火爆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正在高速增長是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了17.0萬輛,同比增長了126.9%。其中純電動汽車銷售12.6萬輛,同比增長161.6%;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售了4.4萬輛,同比增長了64.2%。
在北京,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9倍,其中,純電動汽車增長超過2015年全年水平;到今年8月,2016年個人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配置指標就已全部用完。
在上海,2016上半年推廣了12774輛新能源汽車,這個數字雖然較去年同期的14574輛下降約12%,但主要是上海從去年開始對新能源汽車準入采取了更嚴厲政策的緣故,比如“買新能源車必須首先有停車位并安裝充電樁”等。相比其他城市,上海依然是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城市的楷模,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車一樣都可獲得補貼和免費牌照,也不限制外地車企產品的進入。
2015年的上海新能源車市場,比亞迪幾乎是一家獨大,插電混動車“秦”在上海的銷量超越了其大本營深圳。今年,上汽新能源在銷量和新品推出方面表現相當亮眼,為魔都新能源車市場帶來了新的動力。數據顯示,上半年榮威e550累計賣出了8711輛,同比增長162%。此外,中國首款新能源B級車榮威e950也在近期上市,其為榮威的新能源板塊樹立了高端的形象。北汽新能源也在上海市場風生水起,前不久在首款純電動SUV車型EX200的上海上市會上,現場的訂單就超過200臺。北汽新能源今年1月至目前在上海的銷售總量達1800臺,占了純電動車市場銷量53%,其中私人購買比例占到八成。
在今年上海舉辦的首屆新能源車展上,伍先生現場訂購了一輛榮威榮威e550插電混動轎車,他告訴記者,購買這樣一輛新能源轎車,除去政府和企業補貼的7.5萬元,實際購車成本與一輛普通的汽油車相差無幾,而且還有免費牌照,再加上日常使用的成本很低,實在是很合算。
很多人認為,新能源汽車現在之所以高速增長,是因為政策的推動。然而現在這個格局已經發生了改變,從原來單純的政策導向,已經變成了政策影響、市場和消費者三個驅動的因素。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在國內的汽車限牌限行城市,這種趨勢體現得愈發明顯。
分時租賃成時尚
陳先生家住張江,他上午要去虹橋辦事,出發前他打開手機上的分時租賃EVCARD App,地圖顯示,距離陳先生500米就有一個網點,他在網上下單預訂了一臺E50電動車,App顯示預訂成功。走到網點,陳先生打開App按下開門鍵,啟動車輛,前往20公里以外的虹橋,一個小時左右,陳先生抵達虹橋,網點地圖指引到達新虹橋廣場還車點,按下還車鍵,完成費用結算,陳先生把車停在了指定車位,順手完成充電。這一趟,陳先生消費30元,比起平時100多元的打車費實惠多了。
這樣的電動車分時租賃,正在成為上海的一種用車時尚,而這種商業模式也有效地推進了新能源車的普及。如果說滴滴、優步是替代出租車,那么分時租賃則是替代私家車。有統計顯示,目前一輛私家車一天約1.5個小時在行駛,20-23個小時停在車位上,分時租賃可以讓一輛車在路上跑6-9個小時,停車效率極大提升。國外專家甚至表示,一輛分時租賃車可以替代8輛私家車,讓整個城市停車、堵車問題得到緩解。

新能源公交車。
上海國際汽車城(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榮文偉近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介紹,電動車分時租賃從去年1月份正式推廣到現在會員接近13萬人,使用率遠超預期。截至目前,上海EVCARD網點數量約1500個,投放車輛約1500輛,專用車位5000個。預計明年投放車輛達到2萬輛,網點1萬個,逐步達到步行四五分鐘即有網點的目標。
上海市交通委、經信委去年3月發布的《關于本市促進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在運營車輛額度需求上,按照上海全市小客車總量控制要求,優先保障用于分時租賃的純電動汽車額度需求。原則上按需核發,每年額度安排不少于4000輛。對分時租賃企業購買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對用于分時租賃服務的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給予補貼。
除了國際汽車城的EVCARD項目,更多的企業也在投入分時租賃市場。今年3月,北斗交大新能源與北汽新能源在上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達成以分時租賃模式,通過開放共享平臺展開全國性的戰略合作。首汽集團的Gofun項目運營半年以來,現已開通北京、上海、廈門三地城市,目前在上海有100多個網點。在互聯網造車領域引人側目的樂視,也即將把其“零派樂享”分時租賃項目引入上海。
上海市、區兩級黨政機關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網點前不久也實現了互聯互通儀式,上海市政府以及16個區政府增設的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網點全面啟用。以后在上海市、區兩級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公務出行時,只要通過手機App,就能租賃一輛新能源汽車。
據悉,上海機場方面也將在公共停車區內建設充電樁,面向旅客提供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務。浦東機場還將在P1和P2停車庫內開辟新能源汽車專用車位,建設充電樁,該區域將作為服務網點,納入本市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網絡。今后,旅客可通過這種模式完成機場與市區各大商圈、交通網點之間的通行,實現綠色出行。目前,浦東機場停車位約9000個,虹橋機場約6000個,計劃預留的充電設施車位比例將達到10%,也就是約1500個。
新能源公交暢行申城
人們可能對2010年世博園區內行駛的綠色新能源公交車依然有著深刻的記憶。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由巴士集團負責運營的181輛新能源公交車安全運行了730多萬公里,運送海內外游客1.4億人次,創下了世界新能源公交車投入規模最大、運行公里最長、載客人次最多的歷史紀錄。
世博會后的五年多時間里,申城的新能源公交車已經是公共交通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公交綠色出行的排頭兵。據巴士集團有關人員介紹,巴士集團現有新能源公交車1777輛投入申城公交,約占營運車輛總數的20%。2016年,巴士集團還計劃大規模密集更新新能源公交車。
目前,巴士集團營運的新能源公交車分為純電動公交客車和油電混合動力公交客車兩大類。與傳統柴油公交車相比,新能源公交車無“黑尾”、噪音低、低能耗、制動平穩、空調強勁,它的低地板設計也讓乘客上下車更為便利。
新能源公交車的應用,也促進了新能源車產業的良性發展,促進了電池技術的進步,續航能力大大增加,目前新生產的純電動公交車車一次充電續駛里程可達到200-250公里。此外,超級電容公交客車也技術有了較快發展,原先的超級電容器重1.5噸,新一代超級電容器重量只有原先的一半,但帶電量翻倍,而且解決了超級電容器頻繁充放電過程中發熱的問題,基本可實現10公里以內的線路一次充電無線網運行。雙源純電動車充分利用上海現有的架空線網資源,又節省了建設充電樁的投入,而且脫線行駛距離較傳統無軌電車有了飛躍。
據了解,2016年-2018年,巴士集團純電動公交車將實現平臺化、模塊化和標準化,純電動公交車推廣應用數量占公交車保有量的20%,覆蓋中環內60%的城區公交線路。將累積節約燃油6.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6萬噸,減少有害氣體排放一氧化碳879.8噸、碳氫化合物121噸、氮氧化物440噸、顆粒物6.6噸。
到了2020年,“零排放”公交車將初步實現智能化和網絡化。純電動公交車占公交車保有量達到30%,基本覆蓋中環內中心城區公交線路;初步實現中環線內公交“零排放”、中環線外“低排放”,與2015年相比,公交車輛總排放量將降低30%;實現燃料電池公交客車小規模示范運行。
由上海市交通節能減排研究中心、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主編的《上海市綠色交通發展年度報告》指出,上海公交車的更新換代中將積極引入新能源車。2015年,全市共投放各類節能和新能源等環保型公交車1534輛,占全年新投放公交車總量的90%。截至目前,全市共投放各類節能和新能源等環保型公交車3980輛,約占全市公交車總量的四分之一。
充電樁建設仍需加快
在一次新能源車的試駕現場,市民張女士認真地比較各種車型的優劣。她最為關切的是,新能源車的續航里程和充電樁站點鋪設問題。她認為,新能源車不能局限為市內代步工具,還應滿足自駕游出遠門的需求。續航能力特別是遠程出行是她目前對新能源車不太滿意的方面。前不久,朋友邀她去郊區農家樂游玩,她猶豫再三還是選擇了公交出行。

上海的一處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網點。
新能源車的電池續航能力一直是消費者擔憂的問題。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車載電池的續航要想媲美汽油車還不太現實,一旦電池電力即將耗盡,插電式混合動力車還可依靠汽車發動機續航,純電動車的車主就只能祈禱附近及時出現一個充電樁。
針對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和各相關企業要做的就是進一步建設充電樁,同時支持相應App平臺的建設,給用戶提供查找、使用狀態信息及支付功能。
2015年上海市交通委設立充電設施推進辦公室,為充電樁的建設推進提供了體制保障,著力解決用地、電網、管理等充電樁發展的制約因素,并出臺《上海市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理暫行規定》,編制充電樁基礎設施專項規劃和標準規范等。截至2015年年底,上海市已建成各類充電樁2.17萬個,其中住宅區充電樁超過1.65萬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專用充電樁約0.32萬個,公交、物流專用樁約0.08萬個,社會公用電樁約0.12萬個。新能源車輛與充電設施配置比例約為1:0.38,較2014年有明顯上升。
《上海市綠色交通發展年度報告》中透露,今年下半年,上海將繼續推進全市公共機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落實關于在全市公共機構領域建設800臺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的2016年市政府實事工程,重點推進機關、教育、醫療等公共機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建設。
此外,上海市還將研究制定公共機構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初步探索建立與使用規模相適應、滿足新能源汽車運行需要的公共機構充電設施及服務體系,逐步擴大市、區兩級公共機構新能源汽車自助分時租賃服務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