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露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401524)
視覺元素多元化在景觀設計中的體現
劉 露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 401524)
景觀設計是視覺的,景觀設計中對視覺的要求是基于人們對“美”的本質追求,前人對視覺元素與景觀設計的關系和應用不乏研究,但是時代是發展的、科技是進步的,在各種設計思維、設計手法大爆發的當今,視覺元素在景觀中的運用也是多元化的。本文基于視覺元素多元化的應用,從視覺元素在光與影、靜與動、以及人在環境中的感知與互動三個方面的體現,對時代背景下景觀設計的特色進行梳理和探討,結合應用案例、意圖聯系實際,落實視覺多元化在基礎設計中的應用研究,在豐富理論研究的同時,亦能引導現代景觀設計實踐。
視覺元素;景觀設計;光影;靜動;感知與互動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科研項目【15CRKXJ09】
人們對視覺藝術的研究一直是樂此不疲的,當今藝術設計類學科的相互滲透性,讓視覺元素在平面設計、數字媒體、服裝設計、環境藝術等各個專業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景觀設計是環境藝術的重要組成內容,景觀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如道路、植物、水體、小品、構筑物等都可以歸結為單獨的視覺元素,這些元素形成一個景觀系統,被人們所接受。在這個系統中點、線、面,作為基本的視覺符號,不僅是現代景觀造型的必要元素,也是景觀視覺表達的重要形式。同時,在設計中,利用點線面組成的各種視覺形態,各種空間模式,各種肌理、材質和色彩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現代景觀設計。但普遍看來,視覺元素典型的運用常常停留在二維或靜態的模式上,或過多地追求景觀的視覺形式感而忽略了受眾的心理感受,在現代科技發達、人們對設計要求日益增高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嘗試探尋視覺元素在景觀設計中運用的更多可能性。
視覺形態是指眼睛對外界光刺激物的知覺描述。光影是基于視覺對景觀設計空間中可視要素的藝術渲染。在現代設計思潮的影響下,光在景觀設計中的運用和表現更加多元化,體現在兩個方向,一是自然光應用,二是人造光的應用。

圖1 圖2 阿根廷Saint Bernard 教堂
針對自然光,除了傳統了光影表現,設計者們探尋了更多的形式,比如結合超視覺形態,進行的建筑景觀設計,運用時間軸線,創造出四維的視覺模式。阿根廷光影教堂(Saint Bernard)就是一個十分成功的例子(見圖1、圖2)。教堂位于寬闊的草原上,光線良好,在教堂體量向陽的地方打開了一個缺口,缺口之上,一橫一豎兩根木柱相對而立,當太陽升起,陽光就會照射到兩根柱子,而柱子就會在室內投下光影。在一日當中,兩根柱子的投影會跟隨著太陽,沿著弧形的墻壁慢慢移動,最后光影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光影十字架”。在教堂中,景觀的承載實物是兩根柱子,亮點就是結合太陽不同時間的照射角度,創造了虛幻的十字架,這個十字架并非實物而是一個影子。教堂十字架的設計,體現了光、影、形、時間的超視覺形態藝術創造。
除了自然光,運用較廣泛的就是人造光,在現代社會,人造光的作用早已超越“照亮”環境的范疇,而是作為一種視覺藝術被人們所接受,在城市夜景、建筑照明、景觀營造、室內設計等領域得以運用。尤其是在現代科技的引領下,LED技術的應用,讓更多的人體會了燈光帶來的視覺盛宴。藝術家Daan roosegaarde在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打造的“waterlicht”照明裝置,被稱為光之迷幻舞曲,打破了傳統的二維的燈光觀摩形式,創造了虛幻的三維海底空間。其燈光利用了最新的LED技術、軟件及鏡頭,以波狀起伏的燈光影線,用視覺上的滔滔洪水展示了一個虛幻的超視覺的城市景觀。“waterlicht”的光芒使廣場上的人們仿佛置身于水世界,來訪者可以親身感受到那種幾乎被忘卻的自然資源的力量。
在視覺元素多元化的應用中,力求做到以動態或者靜態的思維去設計。景觀中的視覺實物,往往以靜態的視覺模式呈現,比如景園中的雕塑、園路旁的路燈、路燈下的座椅,而現代景觀設計對視覺元素的要求更加趨于動態化,一個有氛圍的景觀設計,在視覺上是美的、是持續的、是動靜結合的。
水景是景觀設計的重要表現方式,各種瀑布跌水、溪流、裝飾水景的用法層出不窮,常常能夠達到“水因景而動,景因水而活”的效果。杭州西湖音樂噴泉,就是一個視覺元素在景觀設計中應用的先進案例,噴泉利用先進的中控系統,采用上百套各式水型噴頭,運用氣爆噴泉、矩陣式氣動水膜噴泉等技術,結合Dmx512控制的水下燈,通過對燈光、顏色單點的控制,實現燈光跑動和無極變色,配合音樂,不僅能讓人們看到迷幻的燈光水景,并能跟著水景和音樂的節奏一起律動。
植物是景觀中的重要構成要素,在植物視覺表現上,人們的做出了更多的嘗試。傳統的視覺色彩在景觀中,總以當下的狀體考慮,或以二維的形式考慮,比如,公園內種植花卉,通過不同的色彩組合,能夠創造出色彩艷麗的場景。視覺元素多元化體驗,應打破二維模式,多維度發展。在學術界,人們進行了一個項目,稱為物候學項目,主要通過檢測植物隨季節變化的空間及結構特性,來了解植物的動態。“植物季相”在整個季節提供視覺趣味的,植物的透明度、光感,以及質感在一整年內,其本質是在變化的。景觀設計師有意拓寬人們對園林景致的理解,而不僅僅局限于花朵排列帶來的視覺刺激,并且會根據季節發展變化在空間關系中體現出來。景觀中,面臨的植物是靜態的,結構性的物體的誤解,并且主張它們是動態的、關系性的變形者。
在景觀空間中,人的情感體驗受到物化藝術形態的影響,所以景觀是視覺的,景觀設計中必然要強調設計的形式美,這是毋庸置疑的,越美的事物,越容易讓人接受,讓人賞心悅目。但現代景觀設計,不應僅僅承載著形式,還應該達到高于形式,通過視覺元素引導,給人們在全方位的體驗。眼睛是人的重要感官之一,景觀不僅僅是由人的視覺單獨感知,而是通過視覺元素帶動人的整個感知系統,讓人對環境產生反饋或者人與環境產生共鳴,并參與到環境當中。
長沙中航國際社區“山水間”之兒童場地設計中,以棲息在山林中的昆蟲為主題的兒童樂園。利用了常見的視覺元素放大、夸張的手法創造了個性化的兒童樂園。場地設計特色設計之一就是“互動瓢蟲”,是一個鏡面不銹鋼裝置,鏡面主體倒影周邊景物,與環境融為一體。半球體的造型可以滿足小朋友攀爬、滑梯、追逐等玩耍需求。瓢蟲的眼睛是可轉動的球體,內部轉軸結合撥片,可演奏設定好的音樂曲目(見圖3)。以及園內的青蟲傳聲筒,是一個有趣的傳聲裝置,以青蟲為設計原型,用抽象的表現手法,搭配明快的色彩(見圖4)。青蟲的“環節”增加了可旋轉設計,讓靜態的雕塑“活”起來。端頭喇叭狀的設計,有效擴大聲音的傳播效果。高低錯落的聽筒,可滿足各年齡段兒童的使用。小朋友們在愉快的玩耍中,探索聲音的奧秘,了解聲音傳輸的物理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該項目整體結合了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并注重人與景觀的互動與對話,創造了符合兒童身心的、多位一體的景觀場所。所以,現代景觀設計應落實于受眾的具體需求,更加注重人們的行為模式和心理感受,以可見元素為載體,從抽象的維度當中,實現景觀視覺元素的應用。

圖3

圖4
圖3 長沙中航國際社區“山水間”之兒童場地-互動瓢蟲
圖4 長沙中航國際社區“山水間”之兒童場地-青蟲
視覺元素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隨著時代的發展,會與時代潮流更加契合,呈現多元化形式。人類的眼睛雖然非常敏感精確,但面對大千世界,眼睛所能看到的極為有限。所以,在現實生活中,要學會利用現代科技與設計手法,打破陳規、突破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利用工具和載體創造出更多多維視覺景觀。在實際的景觀設計中,要更系統的去分析現代人真實的心理訴求,創造視覺形式多樣,動靜結合,并出符合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及兒童等不同年齡層次需求的,可產生共鳴的現代景觀。
[1]程晴.討論園林景觀中視覺元素的應用[J].新材料新裝飾,2014 (7).
[2]黃愛紅,竇中偉.淺析超視覺形態在景觀設計中的應用[J].建設科技,2015(19).
[3]鄧思連.園林景觀中的光影相隨[J].現代園藝,2015(22).
劉露,碩士,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