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
“一帶一路”最高境界是形成經濟共同體
短期來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有非常直接的經濟上的背景、要素、原因,但長期來看,一帶一路的最高境界是形成經濟共同體。這些地區經常在一起協調政策、關稅、貨幣政策、金融政策,這一片經濟上可以走到一起,這可能是“一帶一路”倡議的最高境界。
一帶一路的建設需要防范兩大風險,其一就是我們不了解對方的需要;第二個風險是把中國人的投資方式、中國的人的辦事方式拿到對方那去。
中央匯金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
中國經濟有可持續性和發展后勁
中國正在進行的“去產能”,可能會帶來一部分人的失業,但最高的估計也沒有超過300萬。從就業的角度,中國經濟壓力并不大,這給中國經濟的結構性改革提供了相對穩定的社會基礎。中國政府已經明確不會搞超強的經濟刺激和大水漫灌,而是將重點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這有利于中國經濟的可持續性和發展后勁。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市場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凱:
特色小鎮應“小而特” “小而強”
特色小鎮是旅游經濟新引擎,傳統旅游景點只能滿足消費者單方面的需求,而特色小鎮將休閑度假游、旅游業、產業相結合,是跨界創新的產物,更是旅游產業升級進化的最新形式。特色小鎮建設第一要精,第二要深,絕對不能廣而泛。小鎮一定要有主題,有特點,做“小而特”“小而強”。
摩根大通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
要關注短期新經濟增長點形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關注如何在短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建議可以成立一個特別基金專門用于城鎮化和戶籍改革中社會保障體系的均等化和完善。例如,設立一只10萬億量級的“補短板”基金,或稱公共服務均等化基金,通過對公共服務的投資,帶來新的生產力和新的需求。
四川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鄭學炳:
旅游業正成為扶貧主戰場
旅游業正成為扶貧主戰場,而且優勢進一步凸顯。旅游扶貧有利于保護資源環境、建設生態文明,最終實現藏區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于四川藏區的旅游扶貧工作,首先要將保護性開發理念貫穿藏區旅游業發展始終。其次,要將旅游業作為藏區同步全面小康的主導產業。最后,要加快推動四川藏區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旅游交通建設、改善旅游接待條件。
四川省宣漢縣委書記唐廷教:
工業強縣重在園區建設
興工強縣,園區建設是重點,要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做強工業發展“硬環境”,著力創建省級特色產業園區,使其成為全縣工業集聚發展的有效載體和產業轉移的投資洼地。要以優化物流運輸為先導,改善園區環境;以強化要素保障為關鍵,增強園區比較優勢;以創新管理方式為重點,提升園區服務水平;突破基礎設施制約,提升園區形象。
四川省犍為縣委書記王策鴻:
穩增長的關鍵是穩工業
犍為縣要研究做好“以港興區”,堅持基礎設施先行和龍頭項目先動,抓緊研究擬建工業園區的前期規劃,始終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因地制宜做好產業布局,明確園區范圍和產業內容。加緊完善擬建工業園區交通配套,全面梳理當前交通“瓶頸”問題,規劃研究重大交通項目,打通外部物流通道,完善園區內部循環。研究制定園區共建和飛地經濟發展方案,充分借鑒先進地區的成熟經驗。
四川省金川縣委副書記朱銳:
精準脫貧要建產業發展長效機制
著力構建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在現有資源出讓、沙場分紅、村活動室租金等集體經濟發展模式上,創新鐵棒槌種植模式,進一步健全和擴大集體經濟發展模式。規范村級事務管理。要不斷完善村級制度,確保干部權力在制度范圍內運行,還要發揮好活動陣地作用。 對照脫貧標準逐一排查。要嚴格按照退出貧困村“九有”、退出貧困戶“七有”標準,扎實開展精準脫貧工作。
山西省陽曲縣委書記劉晉萍:
全域旅游示范縣要有整體規劃
發展全域旅游,各相關部門要做到規劃先行,重在實施,要合理優化利用現有旅游景點,搞好景區項目保護、景點項目投資和鄉村旅游項目規劃建設。重點鄉鎮、重點鄉村要結合整體規劃,以圍繞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依托旅游景點、生態觀光,紅色基地,特色養殖等自身優勢,發揮旅游產業引領作用。
浙江省縉云縣委書記朱繼坤:
工作要實現從“管理”到“治理”
從“管理”到“治理”,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和“小政府、大社會”的現代治國理政理念。工作著眼點上,為各類社會組織提供了平等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機會和舞臺。工作著力點上,更加突出國家和社會事務的共治,推動多元社會主體充分參與國家和社會治理。工作落腳點上,突出強調以公平正義為根本準則,以改善民生為基本追求,以社會和諧為重要目標,以社會安全為底線保證。
湖北省京山縣委書記胡小國:
產業扶貧務必全覆蓋
產業扶貧務必全覆蓋,要引進市場主體和較好的運作模式,統一產業扶貧基地的檔次標準。易地搬遷要統一規劃,與新農村、新社區建設、產業發展結合,要推進新農村建設集中集聚發展,形成新農村建設的亮點。要加強精準扶貧典型宣傳力度,通過正面宣傳進行引導。對于沒有包聯單位的貧困村和貧困戶,要及時進行調整。
廣東省龍門縣委書記范志益: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龍門的企業要重視創新,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來提升產品競爭力、市場開拓力和企業凝聚力。此外,有關部門要鼓勵和引導企業在研發、管理等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加大研發資金投入,引導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黨委、政府還要研究有利于推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動企業加大創新力度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