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宛珊
?
快遞品牌上市潮
李宛珊

隨著快遞企業上市步伐的加快,順豐掌門人王衛和以喻渭蛟為代表的“桐廬幫”開辟了又一個廝殺戰場
最近幾個月,國內民營快遞品牌企業扎堆上市。7月28日,中國證監會并購重組委員會有條件通過了大楊創世重大資產重組相關事項。這意味著,圓通成功借殼大楊創世,成為國內第一個登陸A股的快遞企業。
圓通董事長喻渭蛟表示,圓通速遞率先通過監管部門審核,既是國家對快遞業發展的認可,也是資本市場對快遞業前景的看好。圓通速遞將全力打造全球領先的綜合物流運營商和供應鏈集成商。
與此同時,另外一家快遞公司順豐借殼鼎泰新材上市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目前,快遞發展呈現一種三化現象:微利化、無利化、虧損化。大家要打破發展瓶頸,必須要資源重組;要整合,就必須考慮資源的問題,在技術、人才、商業模式和資本這四個要素中,資本是核心,如果不通過上市方式,單靠資本原始積累,速度來得比較慢。
隨著快遞企業上市步伐的加快,順豐掌門人王衛和以喻渭蛟為代表的“桐廬幫”開辟了又一個廝殺戰場。
很多快遞行業的后起之秀,如中通、圓通、韻達等企業的創始人都和申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為他們都來自浙江省桐廬縣,故而又被叫做“桐廬幫”。而就在這個時期,王衛率領順豐牢牢占據廣東市場
今年2月,順豐正式刊出公告,表示公司目前正在接受上市輔導,僅僅3個月過后,順豐選擇借殼上市。祎海恒航資管總經理周魯昆表示:“順豐不是不能上,主要是不想等,如果等下來,三四年都有可能”。
如果本次借殼成功,屆時順豐將登陸中小板,按照順豐的體量,它完全可以上主板。對此,周魯昆說:“在主板借殼不如在中小板,畢竟主板的股本更大一些,如果是在中小板借殼的話,順豐的損失要小一些”。

從賬面上看,截至2015年12月31日,順豐總資產達347.17億元,未經審計的賬面貨幣資金余額為36.20億元,資產負債率略高于行業平均水平,順豐為何如此著急上市?
國金證券交通物流首席分析師蘇寶亮表示,上市融資后,快遞企業將提高服務質量和時效,增加機隊、轉運中心等重資產投入,預計未來資本實力將成為快遞企業競爭的新壁壘。“目前快遞市場是先上市,融資資金大,體量大,有足夠的寬度和深度的公司將會在下輪競爭中取得先發優勢”。
如今,快遞行業已不再像過去那樣容易進入,容易生存。對于中國快遞行業來說,1993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一年。這一年王衛在廣東順德創立了順豐,聶騰飛和詹際盛在上海創立了盛通(即后來的申通);一個在廣東和香港之間做夾帶,另一個在上海和杭州之間送報關急件,盡管那時他們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黑快遞”。
在發展初期,受到規模和資源的限制,兩位未來的快遞巨頭并沒有多少打交道的機會。2002年以前,順豐嚴格地把旗下所有業務控制在華南地區;而申通則要力圖站穩長三角,以應對來自諸多老鄉的挑戰。
從背景上看,很多快遞行業的后起之秀,如中通、圓通、韻達等企業的創始人都和申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為他們都來自浙江省桐廬縣,故而又被叫做“桐廬幫”。而就在這個時期,王衛率領順豐牢牢占據廣東市場。2003年5月,淘寶網在馬云公寓內被創立,隨后電子商務實現了井噴式的發展,江浙滬一帶產生了很多淘寶店主,處于電商行業下游的快遞行業自然也是乘風而起。此后,隨著身份合法化,民營快遞更是發展迅猛,中小快遞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快遞企業數量的增多也削弱了快遞行業的議價能力。為了開拓市場,很多快遞公司不惜開展價格戰,利潤一降再降,2006~2015年間,快遞單價由28.8元/件下降至13.4元/件,降幅達53.5%。
有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說,那時候客戶談合作時,基本上第一句話問的都是:“你們公司快遞打幾折,可以幫我們省多少錢”?
該業內人士表示,在之前的發展中,快遞行業門檻低、技術含量低,因此一旦競爭對手數量增加,行業整體利潤就下來了。
也是在2003年,王衛趁著航空運價大跌與楊子快運簽下合同,成為國內第一家使用全貨運專機的民營速遞企業。盡管飛機運快件成本不菲,但這也為順豐帶來了速度方面的優勢,順豐也借此立足于中高端,避免了在中低端電商快件領域與通達系之間的貼身肉搏。
業內資深人士鐘智濤表示,外行人都覺得快遞行業很好賺,可現如今順豐在中高端市場優勢明顯,“通達系”壟斷了大部分電商市場,其他(快遞)賺錢不易。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即使身為行業巨頭,順豐的壓力也很大。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分析師表示:“現在大環境不景氣,很多中小企業主都想節約成本,在順豐寄一個快件需要23元,可如果寄申通的話只需要8塊錢,如果這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急件,你會寄哪個,自然是便宜的那個。”
順豐也將目光轉向了之前一直忽略的中低端電商市場:先是在2012年推出了首款經濟類快遞產品“四日件”;接著又在2014年推出了電商速配、電商特惠、順豐小盒、商盟會等電商匯系列產品,其中順豐小盒的同城價格為8元,跨省價僅為12元。
一位前順豐中層表示,順豐可能看到市場份額不停地被其他公司搶占,意識到要進軍電商行業,和“通達系”競爭。
相較于同行,順豐有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棄加盟而取直營。其實在剛成立時,順豐曾經采用加盟店的方式爭奪市場,彼時順豐野蠻成長的模式也被稱為“老鼠會”。后來,王衛發現,加盟模式雖然激發了分公司開拓市場的積極性,但也“留下了客戶資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協調不力、服務水平和能力參差不齊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總公司必須負全責”。
1999年,王衛開始收權,順豐也和EMS一起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采用直營模式的快遞公司。
鐘智濤表示,盡管快遞公司可以通過合同來約束加盟商的行為,但大多數情況下,這種管控手段還是以懲罰為主,加盟商還是可以鉆空子、找漏洞的;對于加盟商來說,他們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利益,這也削弱了公司整體凝聚力。對于順豐來說,直營增加了員工歸屬感;同時相較于單純的負向激勵,順豐還可以通過正向激勵來增加快遞員的積極性,快遞員可以通過順豐的內部機制晉升。
順豐的直營模式也讓信息化建設的落地成為可能,保障了服務的時效性和高質量。鐘智濤說:“如今順豐的高質量服務已經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因此相較于其他公司的快遞員,順豐的快遞員會得到更多的尊重,這也反過來增強他們對公司的歸屬感,要知道,快遞員是快遞公司最重要的資產”。
相比于業界人士的推崇,資本界對順豐的直營模式則要平靜很多。蘇寶亮表示,順豐的確品牌知名度高,服務質量相對較好。但如今也是“網點為王”的時代,在這一點上,順豐并不占優勢。從官網上的數據來看,目前圓通擁有超過2.4萬個終端網點,申通的服務網點及門店也有2萬余家,順豐的營業網店近1.3萬家,中通也有網店1萬余家。
最關鍵的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用飛機送快件的將不只有順豐一家。一般來講,航空網絡是高時效電商快遞進入市場的關鍵壁壘。2015年順豐航空共有36架貨機,空運量約占全國空運量的22%,而“三通一達”的航空件基本依賴客機腹艙訂艙。而在今年3月,申通快遞與南方航空貨運部負責人就航空貨運合作進行深入交流,意在切入高時效電商快遞領域。
想要同順豐爭搶高時效電商市場的不止申通一家。2015年9月,圓通與美國波音公司簽訂全球啟動用戶協議,訂購15架波音B737-800BCF飛機,此前圓通已有3架波音737-300型貨機,成為中國第三家擁有自有航空公司的快遞公司。可以想象,“通達系”與順豐也將在航空領域掀起血雨腥風。